幼儿音乐欣赏教案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幼儿音乐欣赏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1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欣赏活动 师幼互动 音乐审美感知力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音乐审美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着教师转”的模式,特别在感受、表现音乐的活动中,教师的主观行为依然起着决定作用,幼儿的所感、所想、所为常常并非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而是教师思想与意志的巧妙强加。那么,如何通过良好的师幼互动行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调动孩子的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使孩子喜欢并热爱上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成为笔者的探索课题。三年来,笔者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环境、氛围,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以下是笔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具体做法。
一、把握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原则,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与幼儿又互为“抛接球”的双方,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将教学活动推进、延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双主体的关系,而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师生之间通常是建立在以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的互动关系上的。在这种权威式的教育中,儿童经常处在一种被动的单纯受教育的地位,教师处于一种控制儿童的地位,故师生之间难以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或课程趋于失败,不利于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充分地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幼儿,提供自由、宽松、信息量大而且充满创造气氛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激发幼儿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接纳幼儿所表达的情感,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如音乐欣赏《小老鼠舞会》中,笔者带领孩子们以小老鼠的角色进入游戏情境,重温《小老鼠舞会》的故事,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现出“老鼠出洞”“开舞会”“喝醉酒”的不同动态、形象。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情绪感受、体会“老鼠”处于不同情境时的心情和状态,并鼓励幼儿尝试表现,在充分理解、掌握乐曲结构和情绪后与孩子们相互用眉笔在脸上画上胡须、涂上口红、抹上“醉酒”的腮红,随着音乐快乐地表演。由游戏贯穿的整堂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愉悦的,他们自主参与,处于不断的思维、想象和创作中。
二、多管齐下,促进幼儿理解音乐语言,提高幼儿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欣赏活动的乐曲作品本是抽象而模糊的,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从审美感知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幼儿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音乐经验的年龄特点,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手段辅助,将听、想、说、唱、动、奏等方式融合,多渠道、多形式体验,让幼儿在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效互动中自由表现音乐,从而提升幼儿感受音乐、理解乐曲的能力。
第一,塑造音乐形象,引导观察、启发想象,使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视觉的作用,营造“故事感”和“画面感”,帮助其理解乐曲的内容,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语言是一整套表达情感的音乐体系。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对幼儿来讲要从音乐形象入手,借助音乐形象,解读音乐作品,促进幼儿理解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如在大班上学期欣赏音乐《春天的雪人》时,笔者根据乐曲旋律和情绪创编了一个关于小雪人从诞生的快乐到历经融化的悲伤故事并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在欣赏中,笔者让幼儿一边看课件一边就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并讲述。生动有趣的画面加上讲解,创设了形声并茂的情景,幼儿兴趣浓厚。当看到下雪了小动物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时,他们愉快地点头微笑;看到雪人们和小动物们愉快地跳舞时,他们欢欣地拍手;看到小雪人融化时,他们忧伤地皱起了眉头。最后,小雪人融化、水汽蒸发上升凝结成白云竟又能和小动物们游戏时,他们欢呼了起来。这时,笔者及时引导幼儿:“这个故事被编成一首乐曲,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每一段分别在讲述什么情节?为什么?”由于有先前故事及画面的铺垫,幼儿很快地理解了A-B-A三段式的乐曲结构,并热烈地讨论如何结合故事内容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最后,幼儿自由分工,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表演小道具,随着音乐自由创作表演。
第二,发挥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对音乐的特殊体验,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幼儿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给予肯定和赞赏,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起孩子们表述和表现的欲望。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巨人的花园》时,笔者先以童话小故事引入,描述了巨人的花园多么的美丽,小朋友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多么的快乐,可是巨人却强壮而凶悍,总是赶跑快乐游戏的孩子们。然后引导孩子们倾听音乐,感受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几段?哪一段表示小朋友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哪一段表示巨人生气地驱赶小朋友们?为什么?”“你觉得小朋友们在花园里都在做些什么?巨人来了他会做些什么事?”然后,老师启发幼儿将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A段非常轻快、有力,我觉得表示小朋友们在花园里蹦蹦跳跳,非常快乐!”“我觉得A段听起来非常欢快,肯定是小朋友们都在花园里捉迷藏,有的躲在大大的树丛后面,有的躲在粗粗的树干后面……”“A段的音乐很轻快很活泼,我好像看到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坐在草地上,拍着手……”“B段音乐感觉很沉闷,一定是巨人来了,他正生着气,握着拳头,很凶的样子,瞪大了眼睛向着小朋友们走来……”幼儿依据音乐的旋律,结合笔者营造的童话故事氛围,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这不但有助于迅速理解、掌握音乐的段式结构,更通过交流丰盈了想象,使音乐作品更立体、更生动。通过不断的启发、引导、鼓励、支持和肯定,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逐步参与进来,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第三,体验式欣赏。用肢体语言感受和展现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促进幼儿表现力的提升。
音乐欣赏包含了欣赏性和创造性。笔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参与活动,进行自由想象、表现和创作。如在欣赏《龟兔赛跑》乐曲时,笔者除了制作相应的课件,更布置了森林赛道的场景,以带领幼儿参加“森林长跑运动会”的形式使幼儿自然地融入情境。在欣赏、交流和感知乐曲内容及结构后,让幼儿自由地扮演角色,在场景中倾听音乐进行表演,使幼儿在参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
第四,注重区域教学中的个别指导,提供师幼互动的机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区域教学中,由于人数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有了更多互动的机会,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与个别孩子进行交流,倾听和引导幼儿。为了让幼儿充满欣赏乐曲的热情,满足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期待,笔者专门在区域活动中开辟了“音乐欣赏区”。
在“音乐欣赏区”中,笔者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准备了丰富的表演辅助材料,如在欣赏完乐曲《小小理发师》后,笔者在“音乐欣赏区”中投放了“角色区”中的洗发盆、洗发水、大围巾和硬纸皮剪刀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熟悉乐曲后一边倾听乐曲一边相互随乐曲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空间。活动时,幼儿对这些材料产生了有意识的联想,得到了创新的满足。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笔者及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如“舒缓的旋律时,理发师除了抖抖大毛巾、扬扬梳子,还会做些什么事呢?”鼓励他们大胆地创新。幼儿在“音乐欣赏区”中满足了自主活动的需求,充满了欣赏乐曲、表现乐曲的热情,对下一次的音乐欣赏活动也就充满了期待。
通过三年的培养和熏陶,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欣赏与感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开阔了音乐视野。音乐欣赏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更提升了幼儿感受、理解、表达、表现音乐的能力,提升了创造性思维。由此及彼,在其他活动中他们同样学会了多角度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也更融洽了。
参考文献:
[1]顾天祯。教育科学研究入门[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陈茹。开启音乐欣赏的另一扇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6).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2
有经验的老师会想办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认为音乐有趣。
鉴于六、七岁儿童无意注意多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着重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幼儿大班《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嚼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思维能力较强。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幼儿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幼儿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幼儿:“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幼儿:“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音乐慢,音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幼儿:“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幼儿:“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它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幼儿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幼儿大班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可看出,幼儿大班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幼儿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幼儿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幼儿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幼儿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幼儿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幼儿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审美评价。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3
音乐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音乐环境中,孩子能够不断调节自我、改善自我,获得成就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课件的提示下,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乐曲ABC的结构特征。
活动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幼儿讨论并大胆表演不同的形象。
1、(画面一:小鱼们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
师:小电脑把我们带到了哪里?你看到了小鱼是怎么游的?
2、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快乐的小鱼吧!师:小鱼们!幼:哎!
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快乐的小鱼形象。(提示、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3、小鱼们在一起真快乐呀!听!谁来了?
(放猫的音乐)它到小河边想干什么?瞧,小猫真的来了。
(画面二:小猫扛着鱼竿)小猫会怎么钓鱼呢?
启发幼儿大胆表现小猫甩鱼竿的动作。
二、听辨乐曲,了解乐曲的内容及结构。
1、小电脑里有两段音乐,讲的就是小鱼和小猫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哪一段讲的是小鱼?哪一段讲的是小猫?
2、老师:我们来听一听,小猫甩了几次鱼杆?(欣赏小猫的音乐,听辩乐句)
3、我们来学一学。
4、尝试用两个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段不同的音乐。
(图谱是否先提示一下)
(启发幼儿从速度、力度来表现)
5、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音乐内容。
A:小鱼和小猫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接着看。
B:幼儿欣赏课件三。
C:提问:小猫怎么会掉到河里?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鱼,表演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河。(跟着节拍)
D:哦,这原来是一个小鱼钓猫的故事,我们完整地听一听,什么时候音乐里讲小鱼们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了河?(完整欣赏乐曲)
E: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和小猫,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次。
三、快乐表演。
1、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A:请几个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小鱼。提问:猫在甩鱼竿时,小鱼们在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
B: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演想办法的动作。
C:幼儿分角色完整游戏。
2、再次游戏。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秋天背景图、图片、录音机。
环境准备:布置秋天的美丽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情景, 谈话引题
1、布置秋天的美丽景象,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
提问:秋天到了一切好像都在悄悄地变化,我发现苹果丰收了,你发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 一个秋季果实博览会吧。(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评:创设一定的情景,在秋天的美丽景象下,引导幼儿回忆秋天,引发幼儿的思维,回忆已有的经验。为下一步做铺垫。)
二、出示挂图,理解歌词,感知音乐。
1、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象他的小白牙)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吗?
(评:巧妙地运用了挂图,让幼儿脑印象中不清晰的事物变得直观,更容易理解记忆歌词 。)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1)你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在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教师再次范唱并用图片提示)
3、利用挂图学习歌词。
4、幼儿整首跟唱
(1)提示幼儿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5、分组表演唱
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看到小朋友还边唱边加上动作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让大家都听听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评)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在大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了。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感受力,教师图为并茂的通过范唱,学歌词,整首教唱,和肢体感受等多种渠道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三、和幼儿一起与秋天合影留念:
教师:你们看秋天多美啊,大家都这么的开心,我还带来了照相机呢!我想和小朋友到院子里和秋天的美景照张像,留作纪念,你愿意吗?好我们去照相了!(放音乐出教室)
评:整个活动过度自然,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理解,而且情景化地带动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感知音乐,各环节中教师抓住教材的特点,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相吻合的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使本活动达到了完美的效果,享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了预期目标。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的:
1、透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忙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②/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资料。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资料。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资料。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4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用抒情愉悦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2、喜欢为歌曲创编新歌词,享受创编新歌词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图片。
2、已有观察秋景的经验。
3、音乐《可爱的太阳》,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次我们去秋游,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走过水果摊位时,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二、学唱歌曲
1、欣赏第一遍
老师把看到的景色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出歌曲里面的相应歌词。
2、原来太阳喜欢谁,就会送给它漂亮的颜色(出示图片)
3、听老师来唱一遍
你觉得你一句唱的最特别,一起练一练。
4、我们也来唱一唱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5、分角色演唱歌曲,并提醒幼儿用抒情的愉悦的声音来唱
三、创编歌词
1、除了歌中唱的,太阳还会喜欢谁?送它什么颜色呢?幼儿说到的,教师就在白纸上简笔记录下来
2、再集体唱一唱
3、请个别幼儿自己创编,并且尝试自己唱出来创编4句为一组,集体完整的唱一遍
4、给歌曲取一个好听的适合的名字,师幼集体讨论得出“太阳喜欢”。
教学延伸:
刚才是老师帮忙记录了小朋友创编的句子,接下来小朋友自己去座位旁用勾线笔在白纸上画下太阳喜欢谁,送它什么颜色。然后拿着图谱去唱给你的好朋友听。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5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BR》《P》《/P》“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
我们一齐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能够怎样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这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此刻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4
一、活动设计
设计活动前,我们首先研讨了具有什么特点的音乐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感受和欣赏,大家一致认为结构简单、情绪明显、形象鲜明,并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乐曲是最为适宜的。由此,我们决定自己创编一首既有情趣又有故事情节的乐曲,用它设计、组织一个大班音乐欣赏活动。
经过进一步研讨,我们选择了幼儿熟知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作为音乐的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猎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母鸡和狐狸的形象形成了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深受幼儿的喜爱。
根据绘本故事的风格和情节,我们选取了两段情绪和节奏特征明显的乐曲:一段是动画片《粉红豹》的主题曲《Pink Panther Theme》,这是一首管弦乐,曲中萨克斯的音色深沉、浑厚,极具表现力,加上乐句最后强音的出现,正好与表现故事悬疑的节奏、富有变化的情节相契合。另一段是美国民歌《稻草中的火鸡》,四四拍轻松愉快的曲风非常符合故事中母鸡悠悠行进的情境。为了适合幼儿的感受和欣赏,我们还根据故事情节对乐曲进行了剪辑,使之结构工整,长度适宜。最后,我们把这首乐曲命名为《音乐里的故事》。
二、两次试教和研讨
大班组集体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音乐里的故事”,由一位教师来试教,然后,全体教师对试教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研讨(详见下表)。
分析:
第一次试教活动的成效和我们的预设有着较大出入,对此,我们再次组织了教研活动,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1.目标的定位。目标定位在倾听与表现上,却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忽视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是幼儿认识、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创意表现音乐的前提。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的美才是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因此,要重新思考目标的内容。
2.环节的设计。我们将对绘本故事的回忆设计在活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以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但是这样的设计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与创意,孩子们按照自己熟悉的故事角色行为进行模仿性的表现。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更多关注的是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忽视了音乐本身。
3.活动的形式。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中的游戏与表演,但他们感兴趣的是活动的形式,而对乐曲的节奏、力度、旋律变化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和体验。这说明我们对活动的设计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从而影响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活动设计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新的方案,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活动,有关情况见文后附表。
三、教研感悟
通过对两次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和创造性表现音乐,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1.开放多感官通道,让“音”与“趣”相融合
感知觉通道越多,对事物的认知就会越丰富、越全面,这是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欣赏力。在第二次试教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运用听觉(反复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并逐步深入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结构、力度的变化等)、视觉(图谱和故事画面)、运动觉(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表演),还有语言(语言描述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全方位地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同时也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在音乐的要素和所要表现的形象之间建立联系。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教师要设计音乐游戏,把音乐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在游戏中根据音乐的情绪、节奏以及力度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想象音乐的形象或意境,进而深入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5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体会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点是从幼儿角度出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总结先进的教学思路,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歌曲教学,歌曲欣赏,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认识世界,感悟美好的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鉴于我国的教育方针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取得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是当前幼儿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以下就结合幼儿身心特征,谈几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体会。
一、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展开音乐教学
传统幼儿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唱,让幼儿记住歌曲旋律和歌词,音乐教学中不能融入情感,音乐教学表现的较为死板、机械,教师占据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歌曲演唱无论从曲调、节奏、快慢等方面全部听从教师的要求一字一句的学习,最终使幼儿通顺的唱出整个曲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没有遵循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身心特点,忽视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幼儿音乐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能否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效果,就要从源头出发,紧紧围绕其身心特点,不断尝试,同时要选取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其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音乐教材
幼儿音乐教育中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音乐教材的选取既要突出教育意义,又不能忽视趣味性,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充满趣味的教材内容,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前的幼儿音乐教材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其中也有一些不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曲子,如有些曲子歌词内容太复杂,太老套,还有些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关联性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幼儿难以理解歌曲所要传递的情感。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音乐教材一定是内容健康阳光、让幼儿感兴趣,能令幼儿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接触,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光,幼儿音乐教材的选取除了要有经典歌曲,还应该选取一些幼儿熟知的流行歌曲,如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或电视节目中的插曲,像《我是一粒沙》、《爸爸去哪儿》等这类歌曲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这类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和简化,使歌曲更能创造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就会在放松快乐的环境中习得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并能为他们解决难理解的问题,还能促使幼儿形成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
三、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通过人类对音乐的欣赏,而后在意识中形成一种形象画面感的而实现的,是一种丰富的内心活动夹杂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对幼儿进行音乐鉴赏能力锻炼,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由于幼儿年龄太小,暂且不具备独自欣赏音乐的能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指导以及歌词的引导,然后才能完整的完成欣赏。对歌曲内涵的表达方式,歌词是比较直观的一种,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根据歌词大意为幼儿进行讲解,比如《粉刷匠》这首歌,教师可让幼儿闭目聆听,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根据歌曲进度进行讲解,幼儿跟随教师的讲解展开想像,脑海中便形成小粉刷匠衣服上、帽子上、鼻子上全部粘满了油漆,踩在小梯子上快乐刷墙的画面,无形之中做到了理解歌词大意及体会歌曲内涵,不但使幼儿更好的感受到了音乐艺术之美,而且让幼儿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画出每个人所理解的歌曲画面,例如《数鸭子》这首歌,教师可让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利用笔在纸上画出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画完后教师进行检查,理解力稍强一些,仔一些的幼儿会画出大桥、小河、一群小鸭子等,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幼儿鼓励,还有一部分幼儿可能只画了几只鸭子,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要稍加引导,让他们明白歌曲中表现的场景除了鸭子,还有小河、大桥、长胡子的老爷爷等。通过这样开发想象力的音乐欣赏,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展现出艺术的教育意义及影响力。
四、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游戏化教学模式恰巧符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能让幼儿在愉快玩耍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例如歌曲《小老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动手做老鼠和猫的面具,然后让幼儿分组扮演猫和老鼠,然后跟着音乐的节奏,让他们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以此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享受到音乐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从幼儿角度出发,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否则将会对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不了任何效果,或许还会适得其反,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时俱进的、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音乐教材,通过有趣的教学游戏设计,结合有效的音乐欣赏辅助手段,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