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7013

【导言】此例“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通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曹冲称象》课文原文【第一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第二篇】

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第三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词语:木柱曹冲官员几根议论重量,一杆秤砍下画线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5、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2、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

1、想想,这段讲什么?

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4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6、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总结延伸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知识链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越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画线

称石累加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第四篇】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办法,感受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楚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办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到底”等词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6个词语。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办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质疑交流。

(一)观看大象视频。

1.学生观看交流: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

2.识记生字词“议论”。

(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议论”大象。

(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现“议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二)围绕课题质疑:

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三)简单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认写相似字。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反馈指导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

称象秤杆柱子到底做事七岁站出来大船然后

3.辨识、书写“称”“秤”“杆”。

(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他们用“秤”来公平准确地称重(教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

(2)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对照字表修改。)

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容易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教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似字的辨析能力,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大象。

(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高大。

4.教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___。

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

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象牙像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

(二)比较句子,模仿运用

1.问:官员们看了怎议论的?

2.课件出示句子: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比较读,交流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关注“到底”,多了“到底”表示更好奇,更认真探究)

(2)给“到底”换个词。(究竟)

(3)学生用“到底”练习说话

(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到底”问一问。)

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到底”意思,用“到底”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好奇心。

四、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

(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办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

1.学生读书,找句子,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办法。

4.教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曹冲:用船称象

(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究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办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学生练习写字。

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

2.教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

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书写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教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

板书:

曹冲称象用船称

又高又大

官员们称象用秤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

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教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办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

(一)思考汇报:

1.曹操赞同谁的办法?

赞同曹冲的。

2.说理由:

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直”。

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

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力;造了大秤也提不起。)

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不赞同;对曹冲的办法的欣赏、赞同。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判断曹操对两种办法的不同态度,提高学生概括、理解、判断的能力。

三、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办法,有什么不明白的?

(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

2.学生说称象步骤,教师现场演示。(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

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

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

有序表达。

(二)交流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办法好在哪里?

2.生交流回答

(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设计说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懂得曹冲称象好在哪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只有学好重点,才能突破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语言逻辑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说清楚弄明白称象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疑自答--学生说步骤、老师演示称象过程--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用‘先、再、然后’等连接词把过程说具体清楚”这四个教学步骤,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理解的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有序,从而轻松地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四、夸一夸曹冲。

(一)质疑:这么好的办法,曹冲几岁想出来的?

1.交流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比较读一读,体会“才”的意思。

(预设:“才”突出表现曹冲年纪小。)

3.学生读句子: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

(二)想成为小曹冲吗?动动脑筋想想,你还有哪些好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

(三)拓展探究: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设计说明:通过启发学生说出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

巩固练习:

一、学曹冲比聪明,看谁读的准。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

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称杆。

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

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

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

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

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

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二、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chènggǎn

(然后)(站立)(岁月)(柱子)(秤杆)

精选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四、归纳总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当堂练习

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máng)。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8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