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通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通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活中的数【第一篇】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感受、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展示。教材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出发,首先安排了有关对小数的感受和对小数进行表示的内容,为了从生活中的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便对决策和预测作出帮助,教材又安排统计图的认识和不同统计表的选择等内容。这些内容,对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小数,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去描述小数和估测小数。
2、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
3、 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较小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以及将小数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感受小数,发展数感。
2、 通过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在计算器上连续对小数进行乘方运算的活动,学会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 在经历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经理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体会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
2、 通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等实践活动,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和创造性,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1 认识百万分之一
1、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为了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作出决策而引入这部分内容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节内容应突出一个特点——注重学生的活动。在认识百万分之一和学习科学记数法的内容中,经历观察、实际操作、交流等活动,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多角度对小数进行描述与估计发展数感。
从内容来看,本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所以本节的教学应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而展开,在教学上根据本节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1)在进行对小数的感受及表示的教学时,要重视小组活动,重视小数的实际意义,注意对小数的估测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小数,估计小数和表示小数。
(2)本节的教学策略就是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特别是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2、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由于发展学生数感和科学记数法是本节学习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实践活动这一思路展开。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情境应来源于实际,来源于学生生活中与数据有关的以及学生很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活动
教师在学生认识一百万分之一的活动过程 中,应密切注意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协助有困难的小组。活动结束后,随机抽取部分小组发言,教师应给以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另外,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幂的意义进行回忆,弄清指数与其结果中零的个数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通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幂的形式表示数的简便性从而导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3、体会近似数在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分两课时上;
2、第一课时建议:
(1) 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辨别精确数和近似数,体会数出来的数是准确数,测量的结果是近似数,且测量工具的单位越小,所得的数就越精确。
(2) 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不少情境也用到近似数,如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精确数(人口统计)以及实际问题无需得到精确数据(97人门票每人8元经需800元).
(3) 按要求取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注意题目尽量要有实际背景,并且不宜在此做过多的练习,关键是掌握方法。
(4) 选取适当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国家之间面积的比较。
3、第二课时建议:
(1) 对于有效数字的概念,要使学生明白右边是到精确到的数值止,如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是20,有效数字仅为2.
(2) 注意本部分内容不作为评价的重点,故不宜作拓展,掌握教材中的题目即可。
§3世界新生儿图
学习目标: 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 数据。
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教学建议:
1、分两课时上。
2、第一课时建议:
(1) 估测平面图形面积最好用方格纸,如教材中的世界地图就很好,建议在世界新生儿图中画方格,以澳大利亚作为单位1,然后估测其他国家的面积。
(2) 求面积之比时可引导学生掌握连比方法:把最小的面积看成单位1,然后利用计算器就可写出连比。
(3) 选取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如世界新生儿图。
3、第二课时建议:
(1) 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形象的统计图的特点,如四个国家森林面积统计图。
(2) 人均森林面积与森林总面积进行比较讨论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比较的结果可能会不同,同时了解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不是占优势这一情况,以及可让学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3) 引导学生尽可能形象地制作统计图,应给学生充分想象和实践的时间,如制作统计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
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
人口图知识简介:人口图反映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等状况的一种专题地图。人口地图的编制是把有关人口的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后,选择或设计适当的表现方法,绘制成为以地图为背景的图象,反映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规律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图表地图“人口图”常用来反映有关人口的内容,这种地图的特点在于:①统计单位不是按实地范围,而是根据各单位数量大小决定其在图上的面积;②各统计单位地区的实地轮廓界线简化,近似于实地轮廓;③保持各单位地区间的相邻关系。以市为单位的地区,各市在地图上的面积是把实地轮廓稍加简化并按人口数量计算所得的面积。
一、基本内容
本课题学习的基本内容就是制作一个类似于第3节中“世界新生儿图”那样一种人口统计图。需要综合运用数据分析与处理、比例、测量、画图等知识,学生将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二、设计意图
1、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相对于这三种统计图,制作本课题学习的“人口图”要更复杂一些,但也更有趣。因此,本课题是一个现实、有趣、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制作统计图的全过程,而且也将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教材为了呈现内容的方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步骤,教学时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思路和步骤。比如,可直接把这一课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寻找解决课题的思路和具体步骤(自己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作统计图等),教师只须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
三、教学建议
1 、第一课时,可在复习图3—1所示的“世界新生儿图”基础上,引入课题学习,组织学生完成“议一议”中各项任务,让学生充分交流从中获取信息,指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其原因。通过染色分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简单介绍“人口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根据课题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若干个小课题,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题的讨论。指导学生分组分小课题进行制作“人口图”。
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问题,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把杂乱无章的数据通过统计图整理得简洁、醒目和富有个性。
2、 第二课时,可在制作“人口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或我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可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我国人口其它状况,如年龄结构(反映老龄化)、文化结构等等。可以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奋学习的优秀品质。
嘉善教研室供稿
2004年1月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材分析
P--68、69页
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看信息。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看懂数据,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导学策略
导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 生活动
一、数据世界
1、出示书中数据事例。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人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2)学生讨论数据。
(3)说说这些数据说明什么意思。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数据?
二、小组活动
1、出示例题第1-5小题。
先小组讨论,再说说你们小组讨论后的答案。
2、师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9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试一试
1、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学生讨论数据。(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数据。说说数据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这些数据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
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试一试
1、学生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平时在生活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第三篇】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一组一组数不容易错。)
2、全班汇报。(提醒学生当自己数的跟别人数的不一样时应该再数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圈一圈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10个圈在一起)
2、练一练
(1) 数一数(这些小正方体排列紧密,数量又多,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数不容易错,再开始数)
(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用开火车的方式数)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3)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主要交流数的方法)
(4)想一想,说一说(同桌一人按规律说3个说,另一人接着说3个数。)
(5)看谁数得快(先观察,找到规律再数。)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小精灵儿童网站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 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4)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过程:
(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语言提示,另一人猜数,。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我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学情分析:
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引入: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板书:我会说
二、我会说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看大屏幕,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看完录像,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6页“生活中的数”。
问: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设计意图: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门牌号码)
模仿四位小朋友,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三、我会摆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生活。]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第五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