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汇总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写作背景,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实词注释。
2、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要点。
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及主要内容。
态度与情感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重点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难点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手段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讳疾忌医”
“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嫉妒,猜测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译
课文
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归纳小结:
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
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思考讨论:
1、从文中找出描写扁鹊和蔡桓公的相关语句。
2、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为理解本文寓意作铺垫。
小结
归纳寓意:
对待疾病或对待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要防微杜渐,而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思考讨论:
桓侯的死,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从这个故事中你中受到什么启发?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拓展迁移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示写1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增强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
2.理解本文寓意
3.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寓意
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2.看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3.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研读分析
1.诵读课文,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讨论归纳:拒绝忠告会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要善于劝谏,善于工作,要有责任心
2.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讨论归纳: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桓公是个盲目自信之人。
五、总结
本文通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及时治疗,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六、作业
课后练习
.教案示例【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
2、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3、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
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课时安排:四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二)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看注解,试翻译课文。
一、 导入
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第一课时
一、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四疹法:望、闻、问、切。
二、检查预习
读课文。注停顿和读音。
三、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 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赏析:①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②“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③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赏析:“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 病)作为功劳。
赏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赏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还:同“旋”,旋转,转身。 走:古今异义字,跑。
赏析:扁鹊一言不发。转身就跑,使文章在平缓的叙述中突起波澜,引却悬念,自然导入下文桓侯派人发问。
6、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故:特意。 汤 ;同 ‘烫’,用热水焐。 之 :结构助词,无实义。 所及:所达到的部位。 及:达到。
针石:金针、石针。 火齐:火剂汤。齐同“剂”。
赏析:这句话是重点句子。要记忆,理解和翻译。它揭示了桓侯病情的逐步发展。
7、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今:现在。 臣:古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也是自谦的自称。是以:即以是,因此。
请:过问,拜见。
8、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
9体痛:全身疼痛。 索:求,寻找。 矣:语助词,“了”。
10、桓侯遂死。
遂:于是,就。
五、当堂检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
2、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还: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及:
5、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
6、桓侯遂死。 遂: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课文。 2、翻译扁鹊的回答蔡桓公使者的话。
二、按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划分层次。
1、 1—3 第一次见面。(开端)
介绍人物、事件、揭示矛盾。
2、 4—6 第二次见面。(发展)
扁鹊诊断病情的发展;蔡桓公的盲目自信。
3、 7—9 第三次见面。(发展)
三次见到蔡桓公。第一次写得很详细,其他都是略写。但也显示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
4、10—12 第四次会见及回答使者的话。
这次扁鹊见了回头就跑,一反常态,情节突现波澜,引起悬念。排比句的运用,增强语气,指出蔡桓公兵病情的发展严重。5、13—14 扁鹊逃秦,桓侯病死。(结局)
(1) 扁鹊逃秦的原因?
(2) 桓侯病死的教训?
三、课文总结。
1、中心思想:
通过蔡桓公生了小病后盲目自信无病,不及时治疗,使病情日益加重,终至不治而死的故事,教育人们要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2、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2)、叙事简练生动,详略得当。
(3)、语言准确,得体。
3、总结基础字词:
①通假字三个。②古今异义字。③三个难句的翻译。
四、当堂检测:
(一 )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什么?蔡桓公是怎样回答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回答?
2、十天以后,扁鹊又是怎样说的?效果怎样?
3、扁鹊最后一次见桓公时,“望桓公而还走”。对此,扁鹊是如何解释的?
4、这个故事的结局怎样?
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两组词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疾病: 古汉语中,“疾”和“病”都可以指“病”,如本文“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肤”。
但“疾”常用来指一般的病,而“病”常用来指重病或病得很重。
三、阅读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还xuán B腠zu C汤tāng D齐qí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用原文填空
(1)。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2)。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
(3)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
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4)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5)拓展填空
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