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热选5篇】
【导言】此例“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热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篇】
师: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能说说吗?
生:中秋、端午、春节、重阳。
师:每到节日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可是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生: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亲人。
师:用“思念”说一句话。
生:我思念在外地工作的爸爸。
生:妈妈思念在外求学的女儿。
师: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带着这种情绪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正音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谁思念家乡的亲人?
生:他为什么思念的亲人?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检查词语(小黑板出示)
生读,师纠音——齐读
师范写“挽、登、插、萸”等字。
师:我请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生评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或不理解的写在旁边。
学生自读(用笔在书上批注)
师:谁 “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王维。
师:王维是谁?
生:王维,唐代大诗人。
师:“倍”是什么意思?
生:倍是更加的意思。
师:从文章的哪一句话知道?
生: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师:“佳节”在文中指什么节日?
生:文中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师: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节的?
生:人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师:“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给它换个词试试。
生:兴高采烈就是兴致高,情绪热烈。
生:兴高采烈可以换成高高兴兴。
师:你遇到过什么事情让你特别高兴的?
生:过生日。
生:每当我考到一百分时特别高兴。
师: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吗?
生: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郊外游玩。
生:活动课上,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
师:重阳节到了,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可是王维却孤单一人,冷冷清清,你能想象王维当时的情状吗?
(请生上台模仿)
师:王维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他的兄弟们。
生:他想两年前在家时登高的情境。
生:他想以前在家时和兄弟们开怀畅饮。
师:是啊,王维对兄弟的思念无法用语言说尽,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他当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他的思念之情吧!
生齐读
师:这么多的思念,使王维提起了笔,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诗作便诞生了。——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自由读诗。
师: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小诗人,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配乐)
生试说诗意
生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
《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1篇课文。这篇课文体裁比较复杂,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诗人王维的写作背景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文中古诗前的课文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古诗内容的翻译。 故而我教学时主要抓住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来设计教案:第一步:初读、出示:在结合课件的基础上我开头先出示了“过节了”的图片,并且提问调动学生兴趣:“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相信学过了课文,聪明的小朋友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接着我马上出示这首古诗:“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一首思乡古诗也很出名,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体会。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第一小节,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重读“两年”。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引述:“大街上……”让学生想象大街上热闹的景象而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总要”、“天各一方”……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在充分悟读的基础上再次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每句诗的意思,并试背古诗。第三步:拓展并复习。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回忆李白的思乡古诗《静夜思》,并拓展《泊船瓜洲》。最后在课文全部结束的基础上第三次出示古诗,达到课堂的深化和学生的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没有带上足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教学思路欠清晰也是我失败的原因;如果我能把古诗结合到课文中去讲一定会更好…… 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反思和以后改进的地方。我提醒自己以后教学要更谨慎,更应致力钻研。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诗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重阳节的习俗。
3、了解茱萸这种植物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次到山中游玩,看到满山火红的枫叶,他非常喜欢这大自然,非常喜欢这火红的枫叶,写下了一首诗《山行》,指名读。
2、唐朝还有一位大诗人,他一夜无眠,忧愁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写下了《枫桥夜泊》。指名读。
3、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王维要向我们倾诉什么样的情怀。
二、指名介绍王维。(相机出示王维图象及相关文字:王维,字摩诘,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号称“诗佛”。
1、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题,介绍诗题中的有关知识情况。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有赏菊花酒、插茱萸,登高远眺的风俗。
山东:华山以东,山西,也就是家乡。)
2、读题目,了解性学习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指名读通诗歌。(相机介绍茱萸)
4、齐读诗歌。
5、过渡:读了文章内容,将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
三、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诗句中的每一行诗句是否可以用文章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联系起来理解呢?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问:和“独在异乡为异客”相对照的课文是哪部分内容?(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自然段。
(2)、了解“异乡”指的是京城长安,因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异客”指的是两年来,王维一直作客他乡,游离于这个城市之外。从“独”、“异乡”、“异客”这几个字体会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及相关诗句。
问: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相对照的文章段落是?(第二小节)
(4)、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
(5)、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诗句中的哪一句来形容。
(每逢佳节倍思亲。)
问: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对应的课文段落是?(第3小节)
(6)、指名读课文第3节。
四、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念之情,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是重阳节,王维在家乡和在长安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
2、检查:
(王维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插茱萸,登高远眺,心情非常高兴。
3、相机指导朗读: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又是重阳节,诗人在热闹的长安街头举目无亲,此时,心情怎样?
(孤独、寂寞。)
4、指导朗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5、渲染:快乐是长安街头的人们的,在这欢乐的人群中,没有他们兄弟相聚的份儿,越是热闹,诗人的内心愈是孤独。他此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6、指导朗读:“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向往)
7、此时,他还想到了什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引导学生想象:他的兄弟们在登高远眺时,会互相说些什么?
9、指名发言,体会他们兄弟情深,思念情浓,更好理解诗句中的“遥知”表示在意料之中。
五、小结:站在长安街头的王维,快乐是没有的,有的是回忆,回忆(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有的是思念,加倍的思念,思念(家乡的亲人)有的是向往,向往着(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有的是意料中的猜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了很多很多,真是“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读诗。)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感情。
七、课外扩展:《泊船瓜洲》、《静夜思》、《乡愁》
八、作业:完成练习册。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篇】
作者:沈高明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354
作者:武汉市武昌区新河街小学 万俊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感情调动,导入 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 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五、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 倍 思亲
华
山
(西)长安 家乡(东)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总第 108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4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1.谈话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背诵思念家乡的古诗。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自由读读。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4.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建议: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古诗的主要意思。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6.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插、逢、忆”。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总第 109 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重阳、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字词,听写
2.引导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离开”、“来到”、“两年了”等词语,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的寂寞心境。
3.通过“重阳节又到了”、“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看着”、“更加”等词语,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体会诗人作客他乡,在重阳佳节家家团聚的欢乐气氛中,更加难以抑制的思念亲人的感情。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景,体会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
3.引导学生读读,体会“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自己”是诗人自己的想象,看起来是在写兄弟们思念处在异乡的自己,实际上是写自己思念家乡兄弟的一片深情。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
2.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吟诵时要注意停顿、节奏。这首诗重在抒情。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出这种韵味来。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
2.朗读背诵。
四、造句练习: 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步骤用“兴高采烈”造句:
1.精读课文时时先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出示范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3.学生朗读范句知道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情境。
4.练习词语搭配,如“兴高采烈地划船(做游戏、秋游)等。
5.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
6.学生口述句子,经过评议、修改,最后书面造句。
五、实践活动
进一步体会第三课《古诗两首》所描绘的深秋枫林美景以及枫桥环境的凄寒、幽静,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展开合理想象,试模仿本课编一个故事在班上或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 忆 山东 兄弟
异乡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课时(总第 110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流利的说说诗句的意思。
3.默写本课的生字词和诗文,较好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完整的叙述诗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较好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投影片、小黑板上准备表示诗句意思的句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和诗文。
2.指名说说诗所表达的意思。
3.听写词语和诗。
4.当场校对订正。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能运用诗句,表达身居外地的游子的乡愁。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思乡是个永恒的话题。
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诗人王安石也曾这样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咏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由“情”入“诗”,初步感知
1、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诗
1)自由读(出示这首诗,请同学们用心用情地读上三遍。)
2)指名读(2—3生)——你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倍思亲)
3)齐读 (读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2、过渡:
这种浓浓的思乡情,需要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去细细地品味,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大诗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课题)
三、由“诗”入“文”,体会诗情
1、出示学习要求,师巡视指导
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能体现王维倍思亲的语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王维的倍思亲都体现在哪些语句中,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3、交流第2自然段: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a理解“倍思亲”。能不能结合这句话说说“倍思亲”这三个字的意思?
要读出王维的倍思亲就要读好这几个词语。(指名读)
b这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到第2自然段中找到这句话。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理解内容
师问:“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那老师要考考你*“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兴高采烈”有哪些近义词?
2)说话练习
重阳佳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这些传统节日都非常隆重,这一天,人们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长寿,这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读好这些词语,就能读出人们欢度节日的热闹。(指导读词)
用上这些词语,结合你了解的重阳节的习俗,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大街上的热闹。
(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
3)指导朗读
大街上的热闹、人们的兴高采烈不属于身在长安心在家乡的王维,在王维的心里
街上越是热闹,他越是——思亲
人们越是兴高采烈,他更加——思亲
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我们不仅能读出大街上的热闹更能体会王维的孤单寂寞。男生读第一句话读出大街上的热闹女生读第二句话读出王维的倍思亲。
4)拓展练习
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
提供词语:粽香四溢、龙舟竞发、举家团圆、欢天喜地、喜笑颜开、张灯结彩、赏月饮酒、兴高采烈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了,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短短的一段话,竟然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王维的倍思亲还体现在哪段话中?
5、交流第3自然段
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理解内容
他想到了什么?(“头插茱萸”、“登高远眺”、“欢聚一起”、“让人高兴”)
2)创设情境
a如果我们都是王维的兄弟们,结合这些词语回想一下,以前,每次重阳节,我们都会怎么做?
问:你给王维插上茱萸,是想——?
你陪王维登高,是想——?
以前,你和王维相聚在一起,是怎么快乐玩耍的呢?
b可今年的重阳节,你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你们又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可是你们中间却少了一个人——(王维),你们一定会西望长安,——(心里在想些什么?)站在山顶,高声地喊——
3)指导朗读
兄弟们,我们都很思念王维,王维也思念我们,他回忆过去,又想到如今,心里装满了对兄弟们的思念。1、2组读,读以前后面的句子,3、4组同学读如今后面的句子,读出王维的倍思亲。
他想啊,念啊,他想家,想亲人,想兄弟,想朋友,想过去在一起的欢快的日子。就是思绪万千!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出王维的思绪万千!
四、情感升华、吟诗抒情
1、感情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这样一个欢腾、团圆的节日里。他倍思亲啊!倍思亲!他恨不能插上翅膀,哪有翅膀呢?他只能以笔代翅,把深深的思念寄于笔端,挥笔写下了这首有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指多名朗读。少一人,少的就是我——王维啊!多么的遗憾啊!你读——读得让人心都揪起来了。
2、三读课题,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次读好它——齐读课题。这句话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3、写法指导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说作者写王维思念亲人,为什么要写大街上热闹?又为什么要回忆以前快乐的情景?
4、课堂练习
完成《补充习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积累并理解李白的《静夜思》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其他思乡诗,选择一句诗写写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