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7495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3、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2、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示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对富春江的景色是极为推崇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富春江,去欣赏一番。

二、介绍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浙江境内。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三、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1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书:书信,一种文体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四、朗读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理顺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2、小组组内交流,清除翻译难点。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

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整体感知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

明确: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总分结构。先总写山水特点,后分写异水和奇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

2、自主查找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背诵导入。

二、深入探究

合作讨论:作者是怎样体现水之“异”和山之“奇”的?

明确:

异水:

(1)抓住水的特点进行描写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多角度描写。

① 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②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3)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体现水的湍急。

奇山: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描写

山高林密,峰多幽静

(2)多角度描写。

① 动静结合。

② 虚实结合。

视觉角度——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觉角度——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三、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四、品味语言美。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 差异网…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小结: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五、拓展

积累古诗文中的“山水”

1、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2、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4、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5、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9、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

1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

11、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

12、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第二篇】

教学要点

1、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初步学习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程序: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注明“选自初二语文课本”。

内容:《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1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解读课文

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景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五读: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作业安排

——全文朗读、背诵默写。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与朱元思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

2、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养成积累语汇的习惯。

3、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悟美、品位美、尝到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五一假期马上要到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旅游),老师给你推荐一个旅游胜地富春江,那儿可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从网上收集了好多图片,想先一曙为快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欣赏完后,请学生谈感受。

3、师:宋代作家吴均他也曾一游富春江的,并为之陶醉,想知道吴均有何感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这篇曾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写景小品文《与朱元思书》。

二、初读,整体感悟。

1、齐读文题,指名释题(多媒体出示)。

2、你觉得庆该怎样学这篇文言文?

学生讨论交流,再指名回答。

师归纳读的方法。(多媒体出示)

3、生自读课文,给10分钟时间→找出不懂的地方。

4、检查生自读情况:(多媒体出示试题)

①字的读音。

②实词、虚词的意思。

③句子的翻译。

5、指名有感情地读,生点评。

6、师范读,生再次欣赏画面。

三、细读,品悟文章美。

1、你觉得富春江美吗?美在哪里?

2、再次品读,找出表现富春江美的句子。

3、学生发言,谈感受。

4、师小结:富春江的确美,美在它的碧波荡漾,美在它的鱼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树群山,美在它的鸟鸣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吗?

鸢飞戾飞者

5、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谈感受?

师:这山这水,多诱人啊,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一切世俗,让人的心变得宁静透明,读到这句,让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6、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去享受美,美美地读一读吧!(齐读)

四、课外延伸:

1、出示罗丹的名言名句。

2、学生欣赏短片,屏幕显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有关于季节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运动的,有关于亲情的让学生欣赏,欣赏完后让学生就自己的发现或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小诗即兴发言。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美,那么就请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更要去创造生活中的美,这样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

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考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1篇解说词。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7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