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案(精编3篇)
【导言】此例“《竹影》教案(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竹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
让同学将课外积累的关于“惜时”的名句讲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并给予评价。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仰慕的这些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文章,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不过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画得算是弥补一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5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竹影》。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看谁说得棒)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5、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6、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7、文中的“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1、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2、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答: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Anatomy for art students(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八、走进童年
1、好,关于中西方绘画方面的区别,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其余的要在美术课上学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是要学习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1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2、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跟同学们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九、质疑大挑战
1、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2、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竹影》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水门汀tīng参差不齐cēncī撇piě蘸zhàn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1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
1、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细读5、6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师小结: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1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18、竹影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九、课后反思:
《竹影》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了解意思。
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能力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诵读教学发 圈点评注法
[教学准备]:
1、 预习课文,提出质疑。
2、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直接切题
教师:(板书:18、竹影)竹影?竹的影子?我不知道同学们关注过竹子的影子没有,老师还真没关注过。不过从这篇课文的课题我们可以想到,丰子恺先生肯定关注过。难道在今天的学习中,他只是想告诉我们竹的影子是怎样的?或是怎样去画竹的影子?我们知道丰子恺先生可是很擅长画漫画的呢!
学生:(抢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观点,适时点评并加以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要素来进行概括:
(板书:
时间:一个夏天的晚上。
地点: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我”、弟弟、华明、爸爸(我们)
事件:描竹影、听爸爸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一次艺术体验。)
归纳: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在我家屋后的院子里描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一次艺术体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作家、作品
(指名生介绍,教师师多媒体展示)
作者生平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我们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作品简介:
丰子恺的漫画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20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2、 字词积累
(多媒体展示)
撇( piě ) 蘸( zhàn ) 朱砂( shā ) 闷热( mēn )
参差不齐( cēn cī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水门汀( tīng )水泥地。
幽暗:昏暗。
疏密:疏落或细密。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1、教师: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你认为哪些描写最生动有趣?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提示:可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评注。)
2、学生阅读,圈点评注,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古朴简约、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同时注意指导学生阅读。
示例:(多媒体展示)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大自然当做一幅图画或一支乐曲来描绘。表现了儿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美丽淡雅的月色图。
4、教师点拨、归纳和总结。
四、合作探究,诗意表达
1、教师:在文中,丰子恺的父亲是怎样说明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的?
(指名生朗读第6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归纳:)
⑴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⑵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教师归纳:
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多媒体展示一幅中国画和一幅西洋画加以证明。 “蒙娜丽莎”——中国山水画)
2、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几点区别:
⑴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⑵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有争议,所以可不提。)
⑶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视解剖学。(联系第16课《社戏》插图 中国画中一个圆圈就可代表一个人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插图 每个人物都是整体勾勒)
⑷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⑸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 比较鉴赏:
(多媒体出示图画)
你能说出下列哪些画是中国画,哪些画是西洋画吗?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 请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和总结的生活体验进行仿写。
(多媒体展示):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像照相, 像符号。
像照相, 像符号。
(学生仿写,教师适时点评。)
五、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例:堆雪人、玩泥巴(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绘画类)
编故事(文学类)
2、结束语: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六、作业设计
请你回想儿时富有童趣的事,画一幅简笔画,取一个题目,并附以100字左右的生动描述。
[板书设计]:
18 竹影
丰子恺
(通过)游戏 用心感受 (从中体验)艺术
(获得)趣 (之)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