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7057

【导言】此例“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精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一篇】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      )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就是名震世界的(    ),他们生活在距今(     )万年至(      )万年。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过的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      )万年,他们仍然使用(    )石器,但已经掌握(    )和(    )技术,已经(     )取火,靠采集、(    )为生,还会(    ),会用(    )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    )。他们生活在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中,使用公有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我国长江流域的(     )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    )年,已使用(   )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    )。住着(    )的房子,过着(    )生活,会(      )、(      )、(      )。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我国黄河流域的(     )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    )年,普遍使用(    )石器(耒耜、石刀等),主要粮食作物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会(      )、(      )、建造(      )房屋,过着(    )生活。会制造(    ),上面还有美丽图案和刻画符号,还会(   )、(   )、(   )。

3、生活在今山东的距今约(    )年的(     )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原始手工业也比以前有更大进步,已经有了(   )和(   ),到了他们生活的后期,出现了(      )和(      ),逐渐产生了(    )。

第3课  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生活在距今约(    )年,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   )一战总大败东方的(   )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至今,海内外华人常称自己为(      )。

2、为什么说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答:(1)相传炎帝,号神农氏,他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2)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3)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等。

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

3、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年老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   )。

4、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   )社会结束,(   )社会开始。

第4课  活动课  寻找历史

1、寻找历史的途径:古钱币、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历史名人纪念馆、重要战争纪念馆、历史名人陵墓、革命战争纪念地等。

2、淄博市内有哪些古遗址、古建筑、革命战争纪念地?

答:蒲松龄故居、中国古车博物馆、临淄殉马坑、太河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3、在山东沂源发现的距今约(     )万年的沂源人,是迄今为止山东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第5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禹死后,(   )继承父位。夏朝的建立,(   )代替了(   ),(   )变成了(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夏朝最后一个君主(   ),建造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服劳役,平民和奴隶都反抗他的暴政。

2、约公元前16XX年,黄河下游的(   )部落,起兵攻夏,商朝建立。商汤任用伊尹等人作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王(   )迁都到(  )之后,商朝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  ),用炮烙等暴政统治人民,渭水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周文王任用(   )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    )年,被周武王在(   )打败,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称(   )。

3、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4、西周后期,统治混乱,终于发生了(      )。(       )年,西周灭亡。

5、列举夏商西周三代的开国之君、建立时间、都城和暴君。

第6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   )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    )和造型奇特的(    )等。(   )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      ),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    )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2、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    )时期已经齐备。农业已经知道(    )、(    )和(      ),(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    )时都已经有了。

3、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       )年,周平王东迁(  ),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春秋时,(    )、(    )、(    )等先后称霸,春秋争霸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2、战国初年,(   )、(   )、(   )三家分晋,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    )齐国。这样,就形成了(   )、(   )、(   )、(   )、(   )、(   )、(   )七雄并立的局面。

3、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城濮大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4、列举商汤、周文王、齐桓公任用的有才能的大臣:伊尹、姜尚、管仲。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

1、(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    )时,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    )已使用牛耕,(   )时期进一步推广。(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    )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   )中游修筑(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作用:                                                                   。

3、简述商鞅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作用和各国变法的共同作用。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中国古代的文字从商朝的(    ),到商周青铜器上的(    ),再发展到西周晚期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将文字统一整理成(    ),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  )或(  )上书写。

3、列举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答:(1)天文:夏朝就有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2)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4、屈原生活在(           )的楚国,他的代表作《     》,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5、春秋战国之际盛行(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乐器以整套(   )最为有名。

6、列举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答:(1)政治主张:①提出“仁”的学说。②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③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7、孔子:春秋晚期,(    )学派创始人。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    》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      )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8、老子:春秋晚期,(    )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     》里。政治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要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9、墨子:战国时期,(    )学派创始人。政治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10、孟子:儒家在(    )时期的代表人物。政治主张:指出“春秋无义战”,主张反对这种不义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11、庄子:(    )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政治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2、韩非:战国末期,(    )学派创始人。政治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3、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鼻祖。他著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14、完成表格: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各家及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或政治主张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墨子 战国时期 \

孟子 战国时期 \

庄子 战国时期 \

韩非 战国末期 \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第11课  “秦王扫六合”

1、从(         )年至(          )年,秦王(    )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定都(     )。

2、简述秦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和影响。

答:(1)政治方面: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影响: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

(4)军事方面:北伐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影响:安定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开发了边疆经济,为中原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列举秦朝的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12课  “伐无道,诛暴秦”

1、列举秦的暴政的表现。

答:(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

2、列举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建立的政权、结果和意义。

答:(1)时间地点:公元前2XX年、大泽乡。

(2)原因:(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贫苦农民在被征发到渔阳戍边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建立政权:陈。

(4)结果:不到半年,起义军被秦军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5)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列举巨鹿之战的时间、领导人、结果。答:公元前2XX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4、西汉建立:(      )年,(   )建立汉朝,定都(   ),历史上称为西汉,(   )就是汉高祖。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  )、(   )和(   )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奖励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      )。提倡(  ),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2、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简述汉武帝的主要政绩(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答:(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

(2)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沉重打击匈奴,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公元(  )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

第14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    )时期,下令治理黄河,他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东汉(    )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汉代的农具有很大进步。西汉的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   ),比欧洲早了(    )多年。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使用新型播种工具(    ),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3、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    ),而且(   )技术也很高。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了(     )多年。

4、西汉都城(   )和东汉都城(   ),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

5、列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两项科技发明:耧车、水排。

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族在(    )过着(  )生活,(      ),匈奴的杰出首领(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   )和(    )地区。(   )年,汉武帝派(   )、(   )出击匈奴,经过(   )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   )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   )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    )时候,(   )单于请求和亲,宫女(   )自愿前往。

昭君和亲的意义: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列举秦汉时期为反击匈奴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将领:蒙恬、卫青、霍去病。

4、探究: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见《同步训练》第55页)

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公元前(  )年,汉武帝为了联络(   )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2、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立(     ),总管西域事务。意义:从此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在内,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西域的商人、使者把中国的(   )和(   ),从(   )通过(     )、今(      ),运往(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汉代的(      ),既是一条(  )通道,又是一条(   )通道。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的、强大的汉王朝对外来文化的(     ),感受到的是中华文化的(     )。

4、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出使西域,他还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第17、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甘肃天水的汉墓里,发现了(    )用(   )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   )世纪以后的事了。

2、东汉时候,宦官(   )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   )、(   )、(   )和(   )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

3、成书于(     )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它总结了(    )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4、东汉前期,(   )、(   )地震频繁。科学家(   )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      ),叫做(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东汉末年的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擅长(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制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    )。张仲景写成《       》,书中全面阐述了(    )的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     )。

6、佛教起源于(    ),(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   )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佛教得到传播。

7、道教:(  )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创始人之一(   ),道教主张(    ),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8、司马迁生活在(   )汉武帝时期,他经过十几年努力,写成《史记》。《史记》记述了从(   )到(   )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   )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评论了(    )的功过,成为后世(   )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  )名著,东汉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是(   )写的《汉书》,这部书记述了(   )230多年间的史事人物,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史。

9、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最杰出的代表就是轰动世界的(      )。

10、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他一枚金印。

第20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公元2XX年;交战双方:曹操、袁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XX年;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1)背景:经过赤壁之战,(  )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乘机占领(   )、(   )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3)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的(   )兴旺,(  )行销三国,吴国的(  )发达,曾派船队到达(   ),加强了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21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  )年,司马炎建立,定都(  ),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  ),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2、从(    )以来,(  )、(  )、(  )、(  )、(  )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年,内迁的(   )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

3、东晋建立:(  )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  ),史称东晋。

4、前秦建立:4世纪后期,(  )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  )任用汉人(  )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南朝:420年,(  )建立宋,结束东晋,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   )。

7、简述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答:(1)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②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2)表现:①江南经济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②江南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8、列举秦末到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四次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4世纪后期,(  )地区的鲜卑族建立,定都(  ),(  )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①平城气候干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②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意义。

答:(1)背景:北魏孝文帝即位之初,北魏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北部受到逐渐强大起来的柔然人的武力威胁。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等政治、经济改革。

(2)主要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意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4、北魏分裂以后,北方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这四个王朝统称为(   )。

第23、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  )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   ),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位,也就是在和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  )年。

2、北朝的(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      》,总结了我国(  )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  )、(  )、(  )、(  )、(  )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北魏的(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    》是一部综合性的(    )专著。全书以注录(    )为纲,详细的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4、(    ),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时期,书法字体由(  )、(  )转化到(  ),(  )和(  )也逐渐流行。(  )的王羲之,写出的字,或(    ),或“       ,       ”。他的代表作《    》,有“             ”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

5、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以东晋的(   )最为出色,代表作有《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成就辉煌,代表作有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

7、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简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所占的地位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 圆周率 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近10XX年

贾思勰 北朝 农学家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单元拓展(四)

1、汉字的发展演变:(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晚期)大篆——(秦朝)小篆——(秦朝)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汉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一方面起着(    )、(    )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汉字书法也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    ),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3、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医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书于东汉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著作。这一时期还出现了(  )、(  )、(  )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名医。

4、(  )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治疗方法,大约起源于(    ),到(  )以后,逐渐成为一项专门的的治疗方法。秦汉时期,中国针灸疗法传到(  )、(  )及(  )和中亚各国,后来又传到了(  )。

5、秦汉以前,生活在周边的羌、夷、戎、狄、蛮等民族,与中原地区的(  )族不断交往,相互融合。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的高潮,为以后(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篇】

第一范文23

教学难点:由于所学内容距今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充分利用一些图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历史这门学科我们主要学习人类的历史,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来了解相关的内容。

新课: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是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出示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并提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生答后师总结: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山顶洞人。

一、元谋人

人类是从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种观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劳动让猿变成了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猿是怎样变成人的?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一片片森林在毁灭,一群群动物在奔逃……后来,地球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描述完后,稍等一会再让学生睁开眼睛,给学生一个想象余地)

但是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久远,我们怎样来了解这个时期的情况呢?(遗迹、遗物)那就让我们来做小小考古家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元谋人,1965年5月,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出示元谋人遗址并提问:在这儿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图片)

元谋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使用的石器         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

生回答后师小结: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猿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发现的两颗门齿化石,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牙齿。随后又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这些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后来又发现大量的炭屑、小块的烧骨。这些表明元谋人已经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并通过狩猎劳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而且还懂得火的使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二、北京人

师:了解了元谋人的情况后,我们来再看一下北京人的情况:

“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同学们看一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都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

(1)头盖骨

考古工作者对头盖骨化石进行了复原,看下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提示:从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颏几处比较)

猿人                      北京人复原像                       现代人

前额

眉脊骨

颧骨

嘴部

下颏

古猿

低平向后倾斜

粗壮

高突

前伸

无下颏

北京人

低平

较粗壮

较为突出

微缩

无明显下颏

现代人

平滑

薄平

平滑

平整

下颏明显

通过这些比较,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打制石器

这些发现说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但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只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3)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灰烬                                   火烧过的石头

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这些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师:

(4)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看图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师小结:由于环境恶劣,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同时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三、山顶洞人

师: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提问,在这儿有什么发现呢?

(1)山顶洞人头盖骨

科学家对它进行了复原,同学们看下图,比较一下山顶洞人与现代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模样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复原像

(2)骨针

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里有一枚骨针,长82厘米,火柴棍粗细,一头锋利而尖,一头有针眼,骨针光滑,以此可推知山顶洞人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3)在山顶洞人的洞的穴里,还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了什么?

(4)同学们看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想象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

(提示:仔细观察图中的每个人)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这比采集活动复杂,是以前那种比较松散的群体难以应付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大而又稳定的团体,以便更好地互相协作,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贵贱的差别。怎么样理解这句话呢?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伦理观念。属于群婚性质,也就是不仅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份观念,也即任何一对异性都可以婚配。到了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进了一大步。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伦理观念。这个时候的婚姻形态属于族外群婚,即两个集体之间的青年男女可以通婚,由于还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所以很难确定后代的身份,所以只能按照母亲方面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集体,这就是氏族。我们同学只要抓住六个字即“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即可。

四、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三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 我们一块复习一下。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用火情况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元谋人

————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五、课后作业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nbs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三篇】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学习目标 元谋人、北京人(∨)

中考考点 元谋人、北京人     能力要求:识记

知识梳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人,发现于_________省___________县,距今大约___________年,会制造         和使用          火。

二、北京人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           龙骨山洞穴里。距今大约 _________年,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____火。

☆____          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自主检测

1.右图所示,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  ▲  的北京人。         (    )

~30万年前           ~30万年前

~20万年前          ~20万年前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工具

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    d、会不会用火

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

a.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5、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描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6.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学法指导

紧扣考点。比较法(绘制表格)记忆元谋人、北京人被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火的使用等,特别注意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这一论断。不考的内容了解即可。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四篇】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1、元谋人、北京人(∨)

知识梳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人发现于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县,距今大约___________年,会制造         和使用          火。

二、北京人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           龙骨山洞穴里。距今大约 _________年,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____火。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________龙骨山山顶洞穴里,距今大________年,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____火,用__________针缝制衣服。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是    (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远古遗址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                                       (   )

a.云南省  b.陕西省  c.北京   d.河南省

5.国庆十一长假,小明高兴地到了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元谋人遗址在我国的 (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

a.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二、非选择题

1、将下列对应的知识正确连线

远古人类              距今时间                  生活特性

元谋人                约70—20万年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山顶洞人              约170万年                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北京人                约3万年                  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

2、阅读《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⑴在图中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        处。

⑵图中b.处的远古人类是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他们是          人。

⑶图中最早学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在          处。

拓展视野

1.(08南京卷)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湖南常德卷)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    )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梳理

一:元谋、云南、元谋、170万、工具、天然火

二:周口店、70-20万、天然火

三:周口店、3万、人工取火、骨

自主检测

选择题:

非选择题:1、元谋人—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山顶洞人—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

北京人—约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2、⑴a  ⑵北京人⑶c

拓展视野 b c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第五篇】

设计简说

本课主要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初步的接触历史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讲述历史故事、渲染历史气氛等方式,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课堂分为三部分来学习:神话中想象的答案、遗址中出土的线索、尘埃中封存的真相。明确本课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清晰的把握上课的思路,达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落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存相关史实,培养学生通过遗存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的能力,并通过比较三个人类遗存,认识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发觉古人类遗存并据此推断古人类发展脉络的艰难历程,了解挖掘古代遗址和研究化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考古工作者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和身体特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遗址与化石的含义和历史意义。

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首先大家跟我看屏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历史”。什么是历史呢?它有很多层的含义,我们要学习的历史通俗点讲就是“人类的过去”。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从哪里如何入手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国家的。过去吧: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师:这节课其实是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从哪里来?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很早开始就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什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想象,神话

师:对,我们的祖先往往在神话中想象他们的答案

一、神话中想象的答案

师:那么,我们的祖先想象了哪些神话是和中国人的起源有关的呢?

生:女娲造人

师:很好,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有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讲讲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呢?

生:一位学生讲授神话故事(如果说的好大家鼓励,如果说的不完整,就和大家一起看女娲造人的视频)。

师:那么在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

这个神话中,我们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个答案有科学依据么?

如何科学的探寻答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由此引出化石、遗址两个概念)

师: (多媒体展示化石的相关图片)既然遗址中出土的化石是我们研究中国人起源的重要线索,那么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第二个板块:

一、遗址中出土的线索

1.元谋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从这几方面认识一下元谋人遗址:

出土地点、生活年代、出土地点、历史意义(多媒体展示)

生: 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找一个小组的代表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大家注意几个地方

元谋人遗址出土了碳屑和烧骨这说明了什么?

元谋人出土了粗糙的石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4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