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科学》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65140

【导言】此例“《科学》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学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也随着进入了《冬天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人和动物怎样过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树木是怎样过冬的还知之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树木过冬》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及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

2、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3、懂得要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柳树、杨树、松树等几种常见的树。

物质准备:幻灯片、故事录音、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师:谁知道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么过冬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树木过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故事里都讲了哪些树,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欣赏故事

(一)边出示幻灯片边分段欣赏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段故事,提问:

⑴小白兔在去小松鼠家做客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树?

(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4)小结: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小白兔都着急了,他还要到小松鼠家去做客呢。我们看看它走到哪里了。(继续放幻灯片和录音)

2、欣赏第二段故事

(1)小白兔又来到哪里?

(2)小白兔来到了松树林中又看到了什么树?

(3)松树在过冬的时候落叶吗?

(4)像松树这样不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二)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使幼儿加深印象。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树木过冬》。那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树就要落叶,而常绿树却不落叶呢?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故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提问:

(1)像柳树、杨树这样的落叶树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就要落叶?

(2)为什么像松树这样的常绿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因为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外面包着一层像蜡一样的东西,水分不容易散发掉,所以,松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3)常绿树是一直都不落叶吗?它们是怎样落叶的?

三、小结

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除了柳树和杨树外,你还知道什么树是落叶树?

师:我们小朋友还有好多不认识的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来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好吗?

情感教育:

师:冬天天气又冷又干燥,我们的大树朋友的树枝很容易折断,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大树朋友呢?

幼:我们应该保护大树,不折树枝。

四、游戏:

师交待游戏规则:小朋友自己选择扮落叶树或常绿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停止时落叶树的树叶宝宝飘落。扮常绿树停止摇摆,但不落叶。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以“冬天来了,我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样过冬的吗?”自然地导入主题,然后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分段欣赏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树木不同的过冬方式。从整体上看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我在活动中采用了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欣赏故事的方法,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想如果采用边出示幻灯片教师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方法,也许会更吸引孩子,活动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在活动中提出的有些问题有些难,比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白兔是怎样问柳树公公的?柳树公公又是怎样说的?”因为故事中柳树公公说的话很长,幼儿很难听两边故事就能复述,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一名幼儿能较好地复述出了柳树公公的话。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的能力。

3、在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没有要求幼儿说完整话,这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在活动中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只是对举手的幼儿给予的较多的关注,忽略了没有举手的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向其他的教师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科学》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科学教案。

科学教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初步了解中草药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参观的中草药。

2、多媒体实物图片。

3、药茶原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以前生过病吗?生病了该怎么办?吃过些什么药?

2、介绍琵琶叶,让幼儿知道琵琶叶可以做药。

(二)让幼儿初步认识生活中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

师:除了琵琶叶,还有很多的东西也可以做药。今天老师就带了一些,请我们小朋友看一看,你都认识些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积极探索。

2、组织交流。

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3、师生共同归纳:这些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都是中草药。

(三)了解中草药的防病、治病功效。

1、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中草药,你们还知道哪些?

2、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看到谁吃过。他们为什么要吃?

(四)让幼儿品尝药茶。

1、中草药可以怎么服用?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品尝各种药茶,自由交谈。

3、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药茶介绍给客人老师。

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明确了活动的主题。

设计意图:

通过看看、摸摸、找找、说说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自己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中草药,使整个教学的过程变成幼自主儿操作实践的过程,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探索精神。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探索勇于思考。

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品尝,提供一种欢乐、宽松的交流氛围。

利用教师资源,让幼儿自己去介绍,提供了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愿望。

《科学》教案3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n\\bsp;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科学课教案4

活动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滚动速度。

2、尝试用记录表的方式表现实验的结果,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1)实物: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一)幼儿资源包:(1)实物(各种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二)亲子活动包:(1)提供三种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带绒布的斜坡)(3)记录活动表格

(三)自行准备:(1)课桌。(2)示频仪、电源插座。(3)黑板。

2、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斜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能滚动的物体,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各样的能滚动的物体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科学词汇斜坡:

就是一个斜的面。

方法词汇观察:

观察滚动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动中让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滚动。

记录:记录不同高度的坡度物体滚的快慢。

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实物导入:让幼儿观察斜坡,说说斜坡像什么?

2、问题引导让幼儿说说小球等一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在斜坡上,轻轻地把手松开,它们会怎么样;再出示另一个斜坡,请幼儿观察比较两个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两个一样的。玩具分别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时滑下来,谁会跑的快一些。

3、幼儿作业先猜想,并将猜想的结果用"√"表示在"我猜想"这一栏里。

我猜想哪个滚的快先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物体从哪个斜坡上滚下来快,然后让幼儿自己去试一试,然后把自己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最后利用滚的快现象,进行滑坡比赛。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比赛时,教师要关注幼儿是否选择两个一样的物体;操作时是否同时放手;提醒幼儿滑坡比赛时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师小结。

这次游戏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个斜坡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帮助。如搬运工人从上面往下面搬东西时就可以用这个斜披帮忙,可以减少很多的力气。

6、活动延伸

(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提供多种滚动的物体:感知不同的物体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滚动的快慢,并记录于下表。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绒布)。与父母一起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三种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滚动的快慢。并作记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教案5

活动设计

生活化科学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反映了科学经验与生活现象的完美结合,“顶一顶”来自于孩子们的自发游戏,一些物品顶在头上很好玩,做一个集体探究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谛悟其中奥妙”的无痕递进。

活动目标

1、探索“顶”的方法,感知不同物体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支点,积累使物体保持空中平衡的相关经验。

2、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物的乐趣。

3、感受顶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顶物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杂技节目《顶物》PPT;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2、幼儿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纸板每人一张;②不规则纸板每人一张;③可以顶起来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顶物的工具:记号笔、牙膏盒、矿泉水瓶、彩色纸棒等。

3、红绿小圆点每人2个;水彩笔;工具盒5只。

活动过程

一、设问引出,初次体验顶纸板。

1、教师:今天我们用纸板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谁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2、请个别幼儿尝试,师。

二、第一次探索:顶正方形纸板,发现神奇的点。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种工具把正方形纸板顶起来。

2、幼儿尝试顶纸板,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分享成功的经验

4、引导幼儿发现神奇的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不规则纸板,寻找神奇的点。

1、不一样的纸板,幼儿猜想并记录。

2、尝试中找到神奇的点并记录。

3、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4、:只要找到神奇的点,就能把物品稳稳地顶起来。

四、应用:生活中的“顶一顶”。

1、(出示PPT)观看杂技表演。教师。

2、学做杂技演员顶球,感知另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表演游戏:我们也来“顶一顶”。

1、幼儿自由组合生活用品尝试顶物。

2、在音乐声中上台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76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