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散步》导学案【精彩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上《散步》导学案【精彩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第一篇】
《散步》教学片断:
师:(极有人情味地读课文)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读得特慢),稳稳地(读得特稳),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想好了你就说。
生1: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2:我是这样想的:“慢慢地”、“稳稳地”是为了让母亲、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生3:我是这样想的:我为了让母亲、儿子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4:我孝敬母亲,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好像有厌烦的意味。
生5: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话,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环,老师一副惋惜的表情)
师: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吧。(老师重复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来,让我们一起唱两遍吧!(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师: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
(学生发言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片断,紧紧扣住文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让学生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去谈两个词语所表现的意境,在教学中强调“给大家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注重了学生全体。同时,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的热情。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达到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条件的目标。
[同行评说]
《散步》一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在教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注重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的丰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体现了“从学生角度出发”。
“不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这里的“大家”既包括全体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它体现了互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使教师真正做到了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良好“伙伴”,从而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另外,师生的互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在看似无疑之处设疑,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深层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新的情感认识,从而在有效的互动教学中触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第二篇】
莫怀戚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①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②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①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
这是1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
[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1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1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word下载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第四篇】
《散步》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1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1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通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邮政编码:523077
电话: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