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九年级历史教案【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9051

【导言】此例“九年级历史教案【汇集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9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背景,考虑“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凡尔赛和约”口号。

继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又先后同战败的奥、保、匈、土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

二、国际联盟(板书)

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饱经战祸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威尔逊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三、华盛顿会议(板书)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板书)

早在19英日缔结同盟条约,相约互相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这成为战后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张的极大障碍。在美国的压力下,英、法、日、美缔结《四国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

争夺海军优势的斗争近乎于疯狂,最终达成的妥协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请学生看《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的限额》表,讨论分析这种规定对英、美、日的不同影响。教师归纳讲解)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日本海上强国地位得到欧美列强承认。

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厮杀的有利时机,侵华势力急剧膨胀,独霸中国态势日趋明朗。这直接损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引起美英等国的忌恨和不安。中国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头戏。在美英的压力下,经中日双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侵略中国的权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提问: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放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同学们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说明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原因。(归纳学生分析并讲解)首先,这个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必然动摇这一体系的基础。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所获甚少,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二篇】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本课重难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战争的巨大灾难。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尽快打败和消灭法西斯。

讲授新课

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1.《联合国家宣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们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归纳出绥靖→中立→参战的过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了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消灭法西斯,被侵略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主要内容。然后,进一步明确。)《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同盟各国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在政治上磋商求同,经济上相互援助。它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推动战争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转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明确斯大林格勒的准确位置,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为苏联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法西斯轴心国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希特勒的胜利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灭亡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另外在北非战场上,英军在蒙哥马利将军指挥下反攻,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改变了北非战场形势。

这三场战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转折。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之战以前,日本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以后日本没打过胜仗。阿拉曼战役以后,丘吉尔曾说: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战无不胜。以这些战役为代表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阶段。

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夺取战争胜利是反法西斯盟国的首要目标。为此苏美英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三国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而且决定在1944年5月以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

对。东西两线作战。利用多媒体演示:诺曼底登陆地图,登陆路线,登陆战斗的图片;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束。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

提问: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小结:

“二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的较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二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各有何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出示课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

二、繁荣及其崩溃

(1)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迅速快的表现是什么?

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了。这一切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永久的稳定”当年就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他将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话音落下不久,爆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1)原因

师讲解:①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在当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较比较之下,人民的而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部出去,引起产品积压。“物依稀为贵”才能维持商品价格,(就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这也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②暴露的本性: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经济危机开始的时间、地点、标志

讲解:股票市场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会抛票。黑色星期四让经济危机从此开始,并迅速蔓延到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出示课件:结合两幅图片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

(4)影响

出示课件:这次经济危机有何影响?

当这样一场经济大危机向整个资本主义袭来的时候,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经济形势。

三、罗斯福新政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受到的损失最大,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怨声载道。1932年罗斯福以候选人的身份竞选美国总统美国记者就危机中的具体问题采访罗斯福,罗斯福对每一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针对性制定方案以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下面是记者提出的问题,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

罗斯福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方法,使对手黯然失色,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连任4届的总统。罗斯福解决危机的方法就是实行新政。(出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①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师总结:到1933年夏100万雇主表示愿意遵守规定,900万工人在蓝鹰的标志下工作。这样资本主义从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通过上述对工业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数字是最好的例证。(出示课件)

③评价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简单说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实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了解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旧称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教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亿,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阿拉伯帝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教师讲述: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历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2.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下统一起来,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斯兰教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及发源地及主要传教活动。

提示:①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②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主要传教活动——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问题思考:

(1)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

提示:政教合一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国家权力与宗教的宗教权力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二:阿拉伯帝国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56阿拉伯扩张示意图,描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

提示: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

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灭亡。

2.教师提问: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提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目标导学三:阿拉伯文化

1.材料展示:古代阿拉伯人有句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提示:数学、医学典籍、文学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三、课堂总结

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和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迅速走向分裂;阿拉伯人民吸取了境内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并加以发展,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就有着广泛的文化交往。

板书设计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独尊安拉

2.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形成

3.阿拉伯文化成就:阿拉伯数字、医学、文学;沟通东西方文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89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