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整式的除法包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根式、函数的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之一。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是根据乘、除的互逆关系总结的,它是幂运算性质的继续,也是学好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的关键。两个单项式相除,分三个步骤:即系数相除,同底数的`幂相除和只在被除式里字母的处理。
学情分析
1、教学情况来看本班学生能认真上好数学课,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对于书本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2、本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在整式的除法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整一节课以“老师引导--学生练习”为主要形式。
3、我班学生比较弱的地方是有些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如有些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本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积累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
2、提倡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幻灯片出示
1、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
2、计算:
(1)a10÷a3
(2)y7÷y6
(3)105÷105
(4)y3÷y31、学生集体回答
2、开火车形式回答回顾旧知识,为本节课铺垫
二学生动手得到法则
1、组织学生思考与探究P161问题与思考
2、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遇到困难的同学及时予以启发和帮助。
3、板书法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约分或逆运算)解决。学生不一定说得完整,可多人回答补充完善运算法则。
三例题讲解
1、出示P161例2,补充
(3)(2x3y2)3·(-6x2y3)÷4x5y2
(4)15(3b-c)4÷5(3b-c)2
2、组织学生议一议怎样单÷单(结果为整式)的运算。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商的系数,字母,指数是怎样决定的。
3、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学生说明运算理由后回答教师提问。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3、(3)(4)问由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不完善,教师补充。1、此时正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用语的准确性的好时机。板书的好处在于系数,字母,指数逐一解决,由停顿便于学生思考与理解。
2、把(3b-c)“看成是”一个“单项式”,体现一种转化的思想。
四 随堂练习
1、课本P162练习1、2.
2、做游戏:你来说,我来做,你检查。(今天学的内容)
1、抽四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同桌之间,让一个同学来出题,另一个同学来做,看谁做得好。
1、本节课内容深化。
2、游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
五小结与作业小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结合。回顾探索过程,着重理解法制并熟练运算。
板书设计
§ 1 整式的除法 例2: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 28x4y2÷7x3y (2) -5a5b3c÷15a4b
(1)系数相除,作为商的系数 =(28÷7)·x4-3·y2-1 =(-5÷15)a5-4b3-1c
(2)同底数幂相除, =4xy. = -ab2c.
(3)对于只在被除数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说学生动的多,教师讲的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还算可以。主要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基本符合新课改精神。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提示基本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完成教学后,我和其他老师进行探讨,找到了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上课的内容和老师的研讨,我萌发了一些思考:整式的除法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我深深感到,要把它上好,也是不那么容易的。整一节课以“老师引导--学生练习”为主要形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内容在课堂内是完成了。但是还感觉有所欠缺,来不及深化与拓展。存在的问题有:内容整合后,虽然比较有系统性,但时间紧,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太少,来不及深化与拓展,只学了一点表皮的东西,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散,不利于后续学习。这一节课应尽量让学生板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系数、字母、指数逐一解决,有停顿,便于发现学生问题,也便于学生思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议2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公开课活动。几位数学老师精心准备并展示的优质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初中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展示课的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老师们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入手,有的以温故知新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老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勇敢”“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板书已经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一笔清秀的板书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上一节好课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3
课题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学科:数学
年级:七年级
1内容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a+b)2=a2+2ab+b2的几何背景。
技能目标:经历由一般的多项式乘法向乘法公式过渡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给公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3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准确应用。
4教学难点掌握公式中字母表达式的意义及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本节的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结论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6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x+3)2=,(x-3)2=,
这些式子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规律?再做几个试一试:
(2m+3n)2=,(2m-3n)2=
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 多项式的结构特点
(1)原式的特点。两数和的平方。
(2)结果的项数特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 (m-n)2=,
(-m+n)2=, (-m-n)2=,
小试牛刀
①(x+y)2=;②(-y-x)2=;
③(2x+3)2=;④(3a-2)2=;
学生小结: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作业]P34随堂练习P36习题
7课后反思: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公式两种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数学公开课教案4
新知识点
众数
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和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同学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同学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防止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防止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同学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只要让同学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 .注重对同学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同学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发明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同学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同学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考虑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 S = 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 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 (米),上底 ,高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
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 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
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
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 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 ,内圆半径 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
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
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
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 ,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 ,高 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当 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 , 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 千米/时, 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七、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 ________,周长 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 ,高是 ,它的面积 _____________;如果 , ,那么 ________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高是 ,那么它的体积 __________如果 , ,那么 ________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 ,求它的体积V,如果 , , ,V是多少?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22页1、2、3第23页B组1
(二)选做题课本第22页5B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