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精编3篇
【导言】此例“《压强》教案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压强》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压强》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
(1)用两指捏;
(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
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
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讨论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4、压强知识的简单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5、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压强》教案3
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
[教学目标] 1、掌握压强公式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灵活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
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4、知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m)= 105pa=760mmhg=(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
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由公式p= 进行变形得:p= = = = , 甲 乙 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 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
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
解: =大气压(76cmhg),得:
= =
[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
[作业布置]
1.能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2.圆柱体a b高相等,底面积之比4:1,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比为1:2,若把圆柱 体a叠放在b上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 )
倍 倍 倍 倍。
3、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甲 乙 丙
4.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
5.在水下50米深处的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帕。
6.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脚下的冰将破裂,应采取 ( )
a.站住不动 b.就地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赶快向岸边跑去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7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 )
a.是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是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是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 d.是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8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__米 (外界大气压强p0=76厘米汞柱 ρ酒精=×103千克/米3 ρ水银=×103千克/米3)
9.有两组同样的砖甲组一块乙组两块,每块砖长:宽:高=4:2:1,下列对地面压强不相等的是 ( )
a.甲组平放,乙组每块也平放 b.甲组侧放乙组每块也侧放
c.甲组立放乙组叠着侧放 d.甲组立放,乙组叠着平放
10.乌鲁木齐的大气压约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___帕,这时水的沸点________100℃
11.放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体积为v, 密度为ρ, 重力为g, 对桌面压强为p,将它竖直切去一半则( )
a. v、ρ、g、p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ρ、g、p不变,v为原来一半
c.ρ不变,v、g、p为原来一半 d. ρ、p不变,v、g为原来一半
12._____________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4.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重是乙物重的4倍,而底面积是乙的1/2,甲对桌面压强为p甲,乙对桌面压强为p乙,p甲与p乙关系( )
甲=8p乙 甲=4p乙 甲=2p乙 甲=p乙/8
13.将浸有酒精的棉花球点燃后放入广口瓶中,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鸡蛋会被瓶口吞没,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测得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厘米可使这个高度减小的措施为( )
a.往水银槽中注入水银 b.使玻璃管倾斜
c.将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d.将实验移到矿井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