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4篇】
【导言】此例“《压强》教案【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压强》教案【第一篇】
(2课时)
第一课时
(作者:成都市二十四中学 陈抑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题做在作业 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以免充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2”或“毫米2”换算成“米2”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 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 ,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压强》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生活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实力。分析推理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四周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培育学生沟通探讨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说明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试验相识“升力〞。
教学方法: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试验,班级师生沟通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探讨中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
老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电吹风机一个、乒乓球一个。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筷子一双、吸管一支、小纸船、水、纸、硬币、水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吹风试验。电吹风放到讲桌下学生看不到的地方,向上吹风,在气流的上方置一乒乓球,乒乓球悬在空中,手向左微推,松手球回。手向右微推,松手球回。
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要想知道为什么下面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师: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具有流淌性,统称为流体。两个试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我们揣测流体流淌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生:〔学生提出的三种猜测〕
1、流体流淌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2、流体的流淌越快,它的压强越小;
3、流体的流淌越快,它的压强不变。
学生自主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师:今日,我们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关系。
学生的试验器材: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小船、注射器一只、两张纸等器材。
师: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试验,供应几个参考试验装置,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试验。
学生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师:探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家在小组内探讨,探讨试验方案,用眼睛去视察,用大脑去思索,将觉察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沟通,看看在试验中能觉察些什么?集体的力气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进行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沟通
师: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沟通。学生展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并回答:
⑴图1: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结论:流淌气体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小。
⑵图2: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向中间靠近。结论:流淌气体的压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压强》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时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
(2)教法建议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采用简单吹纸片的实验引入,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共同点,自然进入探究的课题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几组探究实验,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得出气体结论后,在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把结论推向普遍。然后理解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
(3)学情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另外,由于升力和浮力有较多的共同点,便于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总之,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4)学法建议
“流体压强和流速”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如飞机的升力、船吸现象、弧线球、帆船的动力和雨伞的设计等等,在传统的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在一堂课内学习这么多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多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课后上网查找,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的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和飞机升力产生原因的基础。
难点:由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如果我向它吹气,会出现什么情况?(向上飘起)
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龙卷风,它经过的时候房屋的屋顶会被吸走。公共汽车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帘会往外面飞。骑自行车,有的时候帽子会被风给吹走。师:纸被你吹起来了,真奇怪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现象吗?
师问: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
生:都有空气的流动。
那么像这种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如水、空气……)。(板书)
我们在前面分别探究了不流动时的液体和气体内部的压强,那么当这些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流体的压强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
探究点一:(出现探究课题——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师:我们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时,你会提出什么猜想呢?如何通过实验的现象来验证你大的猜想?请你根据需要选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认真观察,与同学进行交流论证,得出你的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课堂指导,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使流体流动起来)
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的知识储备,尝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大胆进行猜想: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且通过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来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
实验硬币“跳高”比赛。
引导学生找到最好的方法,让硬币跳得更高,并解释跳起来的原因。
实验转移乒乓球比赛。
器材:两只碗、一个乒乓球、吸管、漏斗。
规则:两只碗固定不动,不能直接用手拿,不能拨,让乒乓球从一个碗转移到另一个碗里,看哪一组方法多。
实验对着两根燃烧的蜡烛中间吹。
(学生做,老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得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问:放假了,我们想去北京旅游,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快捷?
对,飞机。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当它逐渐滑行的时候就能慢慢的腾空而起了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播放飞机起飞过程的视频)
结合flash课件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升力: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流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板书)
实际上飞机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对鸟类的深入研究。鸟的翅膀跟机翼的形状相似——上凸下平,这就是鸟类为什么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原因。
你一定很佩服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为什么足球会在空中发生不可思议的拐弯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师:罚“香蕉球”的时候,足球一边向前飞行一边不断地旋转,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它们对足球所产生的压强也不一样,于是,足球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了。
师: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打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吹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不错,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压强,那么在气体中出现的现象液体是不是也会呢?
引导探究点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问:这个装置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里面的水发生流动,同学们猜一猜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引导学生利用连通器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板书)
我们的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棒,想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达到了目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非常准确的解释。
观看两船相碰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后,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分析原因。教师给予肯定并进行归纳分析。)
事故的原因:两船并列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相对船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内的压强差。
告诫我们: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船只航行时一定不要并列行使。
学以致用:
师:引导学生从尾翼板的形状上分析它的作用。(学生作简短讨论后举手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
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火车大家一定也坐过吧,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等车时,大家一定有所发现(大屏幕显示)——黄色的安全线。
师:大家一定知道这条线的作用是什么吧?
(学生举手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而这条警戒线并不是与火车同时出现的,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全线”的由来:(大屏幕显示)
师:火车运动时,由于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向前运动。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都很棒。
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课堂小结:
1.流体: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压强》教案【第四篇】
一、学习目标
1、能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能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掌握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4、能熟练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三、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主学习
(一)压力
问题学法指导
1、已知物体A的重力GA=10N,物体B的重力GB=20N,F=20N,F1=15N,试试判断下列各图中,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甲乙丙丁戊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
小组内讨论(小组间相互检查)
2、请你分别画出长方体受到的重力(左图)和对斜面压力(右图)的示意图
小组内讨论
3、通过上面1和2你认为:压力是不是始终等于重力,______。压力的方向是否和重力的方向始终相同,___________。压力是不是就是重力,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二)压强(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学法指导
1、由图可知,两人对雪的__________大小差不多,但一个人陷下去了,而另一个却没有,从而可以看出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阅读、讨论
2、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此时口器对皮肤有压力;重重的骆驼站在沙中,它的脚对沙地有压力,这两个压力一样大吗?如果不一样大,哪个产生的压力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认为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讨论
3、如图所示,同时对一端削尖,另一端未削的铅笔施力,手指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施力,同一手指的感觉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内做实验探究
4、通过上述事例和实验,你猜想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说说你猜想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内讨论完成。
5、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甲图和乙图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___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乙图和丙图中,是保持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___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_越大,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____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__越大,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阅读、实验、小组分析讨论
6、①用F1=20xx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和用F2=3000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____________
②用F1=20xxN的`力压在2m2的面积上和用F2=20xx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____________
③用F1=20xx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和用F2=3000N的力压在3m2的面积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你是怎样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内讨论完成
7、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____表示压强,____表示压力,_____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学法指导
1、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下同),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压强的;篆刻刀的刃很锋利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压强的。阅读、讨论
2、总结得出: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内讨论
五、自主小结
1、请同学们在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结构。
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
六、随堂检测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2、某人对地面的压强是×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2)比较乙、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4、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带很宽B、铁轨铺在枕木上C、刀磨得很薄D、推土机安装履带
5、你购买纸包饮料时,一般配有一根塑料吸管,吸管一端是斜面的,一头是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A、将任意一头插入饮料管孔均可
B、将平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C、将斜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D、不用塑料管也可以
6、我们在用螺丝固定物体时,往往在螺丝下面垫上一个垫圈,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摩擦B、美观C、增加硬度D、减小压强
7、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面上行走,不小心压破冰面掉进了冰窟窿,工作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救他,旁边有长、宽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将木板铺子冰面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将梯子铺在冰面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D、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8、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30N,物体B的重力为40N,已知A的底面积为1×10-2m2,B的底面积为2×10-2m2,则物体B对A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Pa,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Pa。
随堂检测答案:
1、压力受力面积
2、地面每平方米受到人×104N的压力
3、压力受力面积
4、A
5、C
6、D
7、B
8、4×103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