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精编4篇
【导言】此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1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读来清新自然,读罢回味无穷。自以为经过充分的挖掘,精心的预设,能够上出一节有滋有味的课。但是上完后,还是强烈感觉到有两个活动设计明显留下了遗憾。
一、其一 关于“莞尔一笑”的解读
我所采用的方法,是表演。目的有二:1、通过表演,意会“莞尔一笑”;2、通过表演,渗透文明交际教育。从过程来看,第二个目的显然达到了。师生在互动表演时,学生的确忽略了教师对话中的称呼,只是将文章中的语言简单地说了一下。第一个目的,单从形式来看,学生也笑了。但是,很明显没有能把女主人那种 “淳朴、善良、平和”的形象,没有把作者心目中女主人美好的一面,没有把这个词语独特的内涵给表演出来。如果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这个活动环节还是有效果的,不过,从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角度来看,这个活动就不尽合理。
原因:
1、目标设置尽管存在多元化,但首先应该实现主体目标,毫无疑问这个环节的主体目标是通过意会“莞尔一笑”来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
2、意会“莞尔一笑”本身就是个难点,对于难点的突破教师采用了一个实现起来更为困难的方法,实际上就犯了形式主义错误。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加以解读,以教师的能力代替了学生的能力,想当然地“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把难点解决了”。
课后看了另一位老师的教法,活动设计的确高明。
1、借助学生经验,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笑”?
2、读读课文,品位文章中 “莞尔一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3、结合老师介绍的相关背景资料,谈谈通过“莞尔一笑”体会到女主人什么样的品质?
4、如果将女主人比作一种花,你愿意把她比做什么?为什么?
如此设计,中心明确,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文本与学生经验巧妙结合,课堂效率焉能不高?两相对比,活动设计孰为合理,一目了然。
二、其二 关于“梦”的解读
作者的梦实现了吗?并且设计了一个具有相当思维空间的练习,牵动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我认为这个活动设计还是比较有力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因过于关注预设“实现”的答案,而未能即使调整学生回答“没有实现”后的思路,致使一度出现生拉硬扯的僵硬局面。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对老师的观点赞同,所以后面的练习紧接着便大大失去了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是没有很好的确定自己的角色。后来与同事讨论,一下子就清楚了。
1、学生否定回答后,问:谁来实现?
2、你会怎么做?我们该怎么做?
3、出示练习:
1、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走
在街上的时候,______。
2、所以,满眼______,满心______。
3、在中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
4、所以,满眼______,满心______。
以上两个活动设计的遗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1、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力求合理。
2、合理的设计一定要通过师生情智来加以保证,以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的发展是课堂高效的标志,高效才是检验课堂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在细读词句中感受景美文,从而感悟到德国的风土人情。
3、品读词句,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词句的细读,理解德国街上的风景美。
2、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境界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寻找美丽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请同学一起读课题。
2、课文写的是花,季先生用了哪些词语形容花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海洋、美丽等)你还会用些什么词语呢?
3、四五十年前在德国留过学的季先生,重新回到德国时,走在大街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心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请同学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有关词句,用笔划划。(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的确,季先生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他感受着奇丽的景色,那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找到这样的句子。
二、细读词句,走进美丽
过渡: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美、奇丽)请在美美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花很美?透过这些词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季先生为什么把比作海洋呢,他们有哪些想通的地方
(3)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争奇斗艳的花儿、你你争我挤的,……)
(4)引读:走在这条街上,看到的是……走到那条街上,看到的也是……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写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五颜六色……)课文为什么只用这两个词语呢?(不重复、啰嗦。)
(6)指导学生带着吃惊读这句话。
(7)德国人栽种这这么,美丽的花朵,把大街都装扮着这么奇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三、细读词句,感悟养花方式的奇异
过渡:季先生和游人,为什么走在大街上能够欣赏到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呀?(因为德国人的养花方式不同,他们是把花再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界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理解养花方式的不同
A季先生对德国人养花的方式感到怎么样?(吃惊)他吃惊于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花朵都朝外开、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B家家户户都在养花,“都”看出了养花方式德国人的民族习惯;花朵为什么都朝外开了呀?(是主人有意的安排,让别人看自己的花。)从这三个都字,我们可以看出季先生对德国人养花的方式是越来越吃惊,越来越惊奇。
C 学生用惊奇的语气练读这句话。
2、理解“花的脊梁”
(1)过渡:德国人养花方式的不同,让我们都看到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请同学们关注“脊梁”这个词。
(2)请同学把这个词来读一读,这个词应该是轻声的,一起读一读。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花的茎叶,枝干,花托等)
(3)在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而站在街上的人们能看到什么?
(A万紫千红的花、五颜六色的花,这是从色彩上来说的。B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开放,有人鲜花怒放,这是从姿态上来说的)
(4)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的花海里,花朵随着微风涌动着,站在街上的游人们甚至还能怎么样?(甚至能闻到馥郁的芳香)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先个别读,再齐读。
(6)德国人奇异的养花方式,让我们感到吃惊,同时也让我们触摸到了美丽,之所以他们的鲜花如此美丽,是因为他们始终都有一个心愿:自己的花事人别人看的。
四、细读词句,感悟民族之奇特
1、理解德国民族之奇特
(1)过渡:前面我们感受到了花的奇丽,德国人养花方式的奇异,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2)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着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走在街上,每一家都是这样,都只咋样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德国人为什么能把这花栽种的如此美丽呢?(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老师还找了一些描写花美的句子,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去发现比较,在花的生长地方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了什么?
3、季先生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奇异的养花方式,感悟到德国这奇特的民族,他们结合在一起就有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个时候,你觉得德国人民怎么样?(奇特、伟大)带着这样的语句读读这句话。
2、细读词句,在感悟养花时间之久中感受美。
过渡:阔别几十年,季先生再次回到当时的小镇,他还是那么吃惊。
(1)请同学一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什么让季先生吃惊?(养花时间之久、美丽并没有改变。)
(2)美丽并没有改变,依然有哪些美丽呢?请同学快速读全文,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填写这首小诗。
阔别几十年
又到德国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迎接我们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
那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25课,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课向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亲眼所见家家户户都开满鲜花的情景,突出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无私境界。本课预设两课时完成,因此,我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二、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语句。难点是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积累了一些语言,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异,让孩子在本节课中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各有所获,通过朗读,想象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三、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和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激趣导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按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在课的最后,学生应用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方法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为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浏览读,朗读等相结合。在朗读指导中一定要做到“悟中读,读中悟”,培养语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在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注意了读的目的性的引导,比如课文描写奇丽景色的两句话,第一次读为了让学生读通顺,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读之后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再请学生读,要求要有一定感情,评读,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又积累了优美词句,我想熟读成诵,有利于学生背诵。
通过配乐想象和想象填空等形式,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学生学习时以读、说为主,读、说中理解、感悟。
五、教学流程
我依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一理念来设计教学。
第一环节:通过谈话,播放德国风光情景激趣。
第二环节:自主质疑。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和朗读课文有效地结合起来感受景色奇丽、民族奇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无私境界,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
把本节课收获和大家分享,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
六、教学准备
《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大屏幕的优势,如:利用大屏幕出示德国风光,让学生了解德国,向学生展示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重点句来帮助学生朗读,出示课文插图和课文内容想象奇丽景色,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以上是我说课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肯请各位领导给予指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听同学们谈及自己家中养了很多鲜花,老师真想一一参观,但这是不可能的,别人家里的花我们怎么能随便看到呢?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德国,只需漫步于街头,你就可以随意欣赏到家家户户种植的鲜花,因为在那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先生一起去走进德国,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异国风情。好,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课文预习过了吧,下面咱们就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1、检查读词:
⑴ 出示第一组:
宇宙 天性 真切 奇丽 奇特 脊梁
① 指生读,纠正“脊梁”的读音及写法。“脊”的上半部分是先两边后中间。
② 齐读。
过渡:看来这组词语比较简单,没有问题,那咱们就增加点难度,来看第二组,自己先练习一下。
⑵ 出示第二组:
莞尔一笑 应接不暇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耐人寻味
① 指生读。
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有韵味的的语言,它集音形义一体。我们在读词的时候如果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就一定会把词语读得有滋有味,听老师来读这两个词。谁再来读。齐读。
2、质疑导读:
看来词语大家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不知大家对课文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师想出几个小小的问题来考考大家: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个国家?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本文的作者季老先生曾在德国留学十年,那么德国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示:
可以到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寻找。
归纳: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并板书: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品读学文
1、朗读思考,体悟风情: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那里景色的奇丽或是那个民族的奇特的?就请把这些句子画下来。然后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感受“景美”:
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⑴ 词语联想,初识美丽: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画面,而“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又是怎样的情景。
② 指导朗读:
师:整条街的花就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多美的景色啊!谁来读读?指生读。
⑵ 情境创设,奇丽再现:
导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在那个德国小镇的街头,去感受那里美丽的风光吧。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① 师配乐朗读,生闭眼聆听。
② 交流想象。
③ 出示课件,小结:
瞧,正如大家所描述的一样,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人们每天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该是多么惬意、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呀!来,就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吧。你来试试。
师随时纠正不到位之处。
齐读!
⑶ 诵读美景,佳句积累:
这么美的景色,你想不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记忆中呢?那有什么好办法呢?赶快背背吧。你来试试。一起来,好吗?
3、领悟“人美”:
过渡:刚刚我们一起去走进了德国的街头,领略了那里奇丽的风光,花海畅游,花香阵阵,怪不得季老先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那么,你又是从哪里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的?
⑴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①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理解德国民族养花的奇特。
② 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
师: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请读出这种吃惊、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
(读出吃惊、不理解。)
4、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⑴ 过渡:
师:的确,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课件文字并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⑵ 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①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回归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我为人人”,哪些地方表现的又是“人人为我”?课件相机出示答案。
③ 季老先生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会想些什么?你又想些什么?(指3~5生谈)这一句话让我们想了这么多,这种境界真是颇耐人寻味呀!
④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找生谈。
(提示:班级图书角、值日生清扫卫生。)
5、回归文本:
⑴ 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才能做到(课件出示并齐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 于是就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出示并齐读):人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小结:此情此景,都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6、寻梦之旅:
过渡:
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时事变迁,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已久的土地的时候,展现在他面前的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现在各位是季先生,我是一位记者,我想现场采访一下。
⑴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探讨:
四五十年间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唯有“美丽”没有改变,那“美丽”究竟指什么?生谈。
(预设:花美,环境美,心灵美。)
原来,在美丽的花儿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您会说──(生接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⑵ 理解: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您还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找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老师在课前曾读过季羡林的《再返哥根廷》一文,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德十年,那座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而且,他还把自己离开德国时的心情也成了一首诗。(出示)由于当时社会形势很复杂,所以季先生在回国时不能从德国直接回国,而是途经瑞士,几经辗转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里的“旧邦”指的是哪里?(祖国)“客树回望”又是回望的哪里呢?(德国)是呀,这里既有对祖国的思念,又有对德国的依恋。
四、推荐阅读
过渡:
这里的故乡究竟指的哪里呢?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好书推荐:
他梦里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就请大家到他的文集《德国印象》中去寻找答案吧。同时,老师想再向大家推荐季先生的两本著作《故乡明月》和《另一种回忆录》,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对他的思乡梦有了更深的了解。好了,同学们,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三本好书,那你们愿不愿意也向老师来推荐几本好书呢?你推荐什么?
2、生向师推荐好书。
3、回归主题:你们看,这种境界就是──
(生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