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口才课教案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2658

【导言】此例“口才课教案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口才教案1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许多国际性的企业、公司在我国得到持续发展,为高职高专学生涉外就业提供了愈来愈多的机会。这就对学生的口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合‘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一直是薄弱环节。许多学生虽然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应试能力,也积累了大量词汇,但在日常的英语交流中时常出现无法和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教育工作者发现“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模拟真实的生活工作环境,是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好方法。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的口语教学模式。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以“教与学”的关系角度,运用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研究、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探讨如何培养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以赛促学,是指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语言知识通过组织参加相应的竞赛开展具有针对性和逼真性的知识理论教学,设计语言与实际能力的锻炼,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语言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与创新型人才,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在以赛促学的环境中,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语言运用能力,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以赛促教,则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与培养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是一种使师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

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方法,关键是教学实践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保证案例的选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把一个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子案例,通过子案例来积累知识和实战经验,再通过竞赛大案例把各个子案例知识点串联起来,巩固内容的同时,融会贯通这些专业知识同时,竞赛也促进了老师专业技术与教学水平的增强。

具体来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职高专学生生实践口语能力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

这种培养模式以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比赛的案例贯穿到英语口语课程学习中,并鼓励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去参加比赛。以竞赛的形式驱动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学习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对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开展和组织校内外语言技能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比赛凝炼专业文化。强化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促进英语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吸引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同时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信息,明晰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在锻炼学生语言实际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校内实习资源利用率,深化校企合作。

(三)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建设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修改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构建了新型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高职高专英语按照实践环节的课程安排和过程性考核方式设置。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英语口语的实践,以达到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结语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 ,探讨赛促学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构建,不是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对立的,而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相结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两者有机的相结合,把评价和激励体系纳人第一,二课堂,通过教学多样化,实习学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英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155-156.

[2]邵艾群。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 (12):82-83.

[3]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78-80.

口才教案2

关键词:港口物流;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2015, the central put forward“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 wuhu city is an important node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n navigational jun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cultivating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port logistics, this article lead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to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urse.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changing the teaching concept、emphasizing on the students' paticipation and autonomy、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case、changing assessment criterion、enhanc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level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implement the teaching model framework of logiscti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ing a new way for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面向港口物流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芜湖居中靠东、临江近海,横跨长江两岸,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突出,港口航运比较发达,是长江经济大动脉中的重要通道。2010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定芜湖市为承接产业转移双核心城市之一。201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2013年,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编制《推动长江经济支撑带转型升级综合发展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这些将极大地促进芜湖港口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芜湖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和长江主枢纽港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同时也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常年靠泊5 000t级海船,中水期可靠泊万吨级海船。芜湖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内河航运大市之一。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水运企业共计355家,其中航运企业201家,港口企业55家,航运服务业99家。水运从业人数万人。2013年全市完成水路运输货运量8 937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无论是水运企业的数量、规模,还是营运船舶数、单船平均载重吨、船舶总载重吨,多年来均位居安徽省首位和全国内河港口城市前列。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大型船公司在芜湖均设有分支机构。芜湖航运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早,在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拥有船舶交易、船舶配件、船舶修造、船员培训及劳务、船代货代、评估咨询、金融保险等结构多样的航运服务企业600余个,并在沿江形成集聚。

然而,芜湖市发展港口物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港口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集聚和辐射能力有限,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航运企业多而不优,运力大而不强,存在结构性矛盾;航运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早,数量众多,但基本上以船舶交易、船舶维修、船员培训、船代货代等低端业务为主,航运经纪、船舶租赁、金融保险、仲裁担保、信息咨询、高级船员培训及劳务等高端航运服务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满足芜湖港口物流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需求,配合物流公司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在物流市场宏观环境与微观因素多样变化的背景下,大力培养面向港口物流的专业型物流人才是急需的。安徽师范大学自2010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将港口物流作为教学与研究重点内容之一,致力于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专业,物流服务是不断革新和发展的项目,面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对学生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2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就是以研究为主的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学生是主体,支持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创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对整个过程的控制以及引导。研究型教学模式过程控制具有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时间的开放。另外,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合乎探究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教室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开放信息场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散。通过研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面向港口物流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系统学、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专业,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联系非常紧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截止目前,全国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约有40%的高校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大多采用“完全理论教学”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理念与学习理念影响研究型教学的开展

目前的大学物流教学课堂中,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相对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的学习理念里缺乏主动思考,他们会比较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甚少质疑和提出自己的想法。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针对不同物流系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较少的课堂互动影响研究型教学的效果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尽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堂内容,但学生依然比较缺乏学习热情。一方面原因在于物流的核心概念大多较为抽象且难理解,物流流程较为复杂,若没有实际操作和演示资料,仅凭教师口头表述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整个实际过程;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的主动表达需求较弱。这样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缺乏本土化物流案例

在物流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上, 教师选择的大多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大企业的相关案例, 学生缺乏代入感, 很难融入到案例中去。同时,教师也很难掌握更多的有关案例的详实信息, 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不得不经常进行假设, 致使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甚理想。

适应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式尚不成熟

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模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学科期末考试分数这单一指标为标准来评判学生成绩的优劣,评价范围较窄。反映在实践中,学生往往通过强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慢慢养成了认为最后通过强制记忆就能通过考试的习惯性思维,而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被动性。

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

物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并突出其实践应用性,用扎实的物流理论指导物流实践,用丰富的物流实践完善物流理论。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对实践教育环节的要求很高。然而,目前大多院校仍然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往往理论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研讨得少;国外物流发展谈得多,国内物流实践结合得少。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4 面向港口物流的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这对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研究型教学时,应充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针对一些前沿性的学科问题,帮助学生积极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过程中以课题案例研究为手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本课程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教师和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转变教学观念,锻炼学生主动学习思维

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型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教材和教师的课件,甚至挑剔教材和课件,以加深对学习知识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鉴于物流学科的交叉性和发展性,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抱着“怀疑”的态度研读课本,抱着“求证”的态度查阅文献。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不妥之处(包括印刷错误、提法不当、归纳不全面等),讲授过程中对不妥之处做出强调与评述,考试过程中把这些不妥之处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推动学生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方式,笔者所教授《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很多是学生自发搜集的,《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中学生对实际案例的介绍和讨论也是积极踊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研究型的学习姿态不断拓展知识面。

“学会学习”是学习的最高目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方法与策略。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等描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发现与思考问题。研究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技能,强调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应用和素质培养。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科学合理,以学生为本,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善用启发式课堂教学

善于运用小组讨论,结合启发式教学。从实践来看,在研究型教学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在平时授课过程中,笔者也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到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整个过程都是小组独立完成,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并在结题验收中得到充分肯定,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在研究型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阶段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同问题,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或课后作业提出解决方案,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当堂或在下堂课中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并举一反三,延伸和拓展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

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型教学应分层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型教学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做法都没有标准答案。物流管理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就是师生互动,互动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中应开设不同层次的研讨课,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读、写、听、说、辩论技巧、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进行训练,研讨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教师在课前做好对教学内容和素材的选择,课堂上有效推动研讨的持续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问题。

注重案例的选择与运用,激发学生的整体建构能力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相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针对物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案例场景。案例选择可选用新鲜的案例,尽量不用已过时或非常成熟的案例。用具体实例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拟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思路,其他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提供建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引导和规范,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

重要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已解决的问题基础上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新的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证明,这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港口运输”时,以芜湖港建设为例,要求学生对此进行充分、大胆设想,拟出相关芜湖港口运输规划方案,使课堂讲授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由此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改变成绩评定标准,丰富考核形式

建设多样化、过程化的考核体系。研究型教学的考核体系应是一个多样化、过程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型教学的考核应从以知识测量为主向以能力测量为主转变,要多角度、多层面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中不同课程要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推进考核方式、方法多样化。

促进考试方式多元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考核过程是一个继续研究学习的过程,考试方式应改变笔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充分考虑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课下工作等因素的量化方法和权重关系。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如何去做,评价学生在研究型学习)山草香○(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只要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过程有理有据就是成功,而不去评价其成果是否具有重大价值,是否完全正确。

对于讲授讨论型课程,考试成绩由试卷成绩、小组讨论、课程论文、随机回答问题等综合构成;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变应试过程为研究学习过程,题目要符合教学大纲、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出题的思路明确、参考答案正确、有一定的难度,强调题目的原创性、综合性,并要求对所出题目就其知识点、出题思路、创新性、参考答案进行答辩。

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加强校企合作层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共同监督管理。在建设安徽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芜湖的港口和物流企业都非常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入了解港口物流行业,学校可以和芜湖港口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合作办学。通过这种方式,在技术人员、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港口作业的流程并接触到港口物流的管理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和企业人员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引企入校,拓宽融通通道。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打造订单式培养;企业可将密集劳动项目外包,例如,逢“双十一”,可让学生实地实际地参与感受公司运营业务;学校也可设置企业分部。

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派人员参与其中,共同把学生培养成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港口等用人单位从不同侧面观察了解学生,挑选并培养自己满意的人才。通过这种教学和实践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加强相关师资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得比较晚,直至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开设此专业。目前专业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是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所以相对缺乏港口物流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管理经验。高校应组织鼓励专职教师多参加和专业相关联的培训,同时,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践经验,进而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非常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必须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或聘用高职称的外校教师或者具有丰富港口物流经验的企业人员,可以加强本校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把企业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引进课程教学中来。

5 小 结

研究型教学模式体现了“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力。它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之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对专业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改革起到必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筱,赵锋。 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0-132.

[2] 孙福东。 港口物流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31-133.

[3] 刘光辉。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 焦作大学学报,2011(1):108-109.

[4] 翟羽,邓春。 海南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 时代教育,2011(9):38-40.

[5] 曾惠敏。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现代物流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0(3):14-15.

[6] 孙丹。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外资,2012(2):215.

[7] 马乐,李楠,张莹莹,等。 物流工程专业型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09-311.

[8] 贾卫丽。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 交通企业管理,2010(6):74-75.

[9] 傅忠宁,朱昌锋,张静芳。 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12(12):451-453.

[10] 王海燕。 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 中国大学教育,2012(10):33-37.

口才教案3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 课程特点 案例教学法

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据调查,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这些岗位人才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能力才能上岗。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国际贸易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贸易热点问题多。需要学生能够理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

1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经济贸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增加,本课程也成为许多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应使学生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其特点有:

1)涉外性:由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进出口贸易实务中都是涉外贸易。因此,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人员应该熟悉国际上的习惯做法。

2)实践性: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与技巧。

3)应用性: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国际惯例、法律。合同条款的磋商与订立、出口单据的制作等既要符合法律、惯例的规定,又要符合具体进出口商品行业的规范,往往用英文表达。

4)综合性:进出口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知识面广,涵盖了不同学科的许多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也在外贸领域被普遍应用。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极强的综合性。[1][2]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个别性很强的工作流程,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每项业务都处在动态变化中。进出口贸易又是金额和数量较大的交易,在整个流程中稍有差池就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决定了本课程教学应因课施变,[3]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 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精神,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外贸人才,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模拟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的“生意经”,熟悉和理解相关政策和国际惯例,学会在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能够熟练地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进出口业务。理论部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专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部分教学以外贸业务人员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以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4]

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作用主要有:

1)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6]

2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课前准备

要使案例教学法发挥好作用,课前的精心准备必不可少,在准备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目标圈定在一章或节内容中比较合适,这样能充分包含全章或节内容,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2)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和能力,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循序渐进。

(3)案例教学选用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国际经贸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比如,在出口价格核算有关汇率与价格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问题,从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影响出发,进而对汇率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及出口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做出分析;同时,从进口角度分析汇率对进口商品价格和竞争力的影响;还可以从资源、能源和国家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使得学生不但了解到汇率与及出口商品价格的关系,结合相关课程的内容,扩大知识应用面。

课堂掌握

课堂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分析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学生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思考的过程。

(1)解释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中的贸易术语部分教学,它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CIF贸易术语的“象征性交货”特征,可通过案例来讲授:

某出口公司按CIFTokyo术语向某国商行出售一批蔬菜,由于该商品时间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5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迟于规定时间抵达,买方有权取消合同。问此合同有无不妥。

(2)问题分析解答

此案例分析关键在于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属于CIF合同?理解CIF术语下, 象征性交货含义,即,只要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并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相关单证,就完成了交货,无须承担保证货物按时完好抵达目的港的责任。经此案例就会加强对“象征性交货”的理解。

(3)递进理解

CIF术语的合同中,要防止出现“要求卖方保证到货或以到货作为付款条件”的陷阱条款。即,若卖方要买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其他术语。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较好地进行组织管理,讨论后要做好恰如其分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错误加以纠正,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讨论发言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

案例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等。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今后更积极地参与讨论。

3 总结

基于贸易实践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课堂案例教学的使用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夏涛。面向应用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1).

[2] 蔡筱霞。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9(2)(下旬刊):40.

[3] 赵桂荣。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启发式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1).

[4] 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8).

口才教案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情景模拟

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教育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验证,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也被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反馈中,也获得了肯定。其中,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是发展相对较晚,也是开放性和创新性较大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其在当代体现的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让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教学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此外,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缺乏具体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这些重要的能力缺失。同时,案例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教学面向的教学对象,除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之外,主要包括英语专业(非商务

类)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等,由于课程受众范围广泛,也决定了此类型相关的课程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单一的语言类课程或者商务类课程。而其中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更具备其特殊性。传统英语口语课程旨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计涵盖英文对话,英文陈述,英文演讲,英文辩论等多个口头技能。从授课主体来看,英语口语课程有中国教师承担,也有英美国家的外教老师承担,但其课程培养目标几乎是一致的。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技能性,在课堂进程和时间安排上,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有更多实际演练口语的机会,这也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传统讲授的方式。那么,从教学目的的角度,商务英语口语在大的培养目标上和一般英语口语课程并没有太大区别,即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但从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来看,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领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简单点说,通过该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的商务英语词汇,在一般的商务场合能够用英语无障碍的口头交流,甚至能够在较为复杂的商务关系中进行专业化的英文沟通。

这里可以很清楚的明确商务英语口语课程设计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与传统英语口语课程一样,提升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将商务知识融会贯通,使英文口头表达更加商务化,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口语做商务交流。从第二点也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也是对其他商务英语专业课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的语言检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该项课程。教师在英语口语课程中,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演练口头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这种情景模拟的设计通过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逐渐也被更真实的具体案例所替代。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慢慢的革新了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模式。首先,课程的商务性特点,为案例植入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现实中的商务案例为这项课程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其次,案例教学本身也是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种运用,而任务教学法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已经突显了其优势作用。最后,案例教学提供的任务更接近真实的商务场景,案例本身是一个完整和统一的商务事件, 有开头和结尾,同时也提出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理清商务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因果性和逻辑性, 这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商务知识,结合案例给出的情景和任务来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来分析案例,这有别于传统口语课堂,虽然最终都是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案例教学是需要学生的最终口头陈述或者观点分享更加“有理有据”,商务英语口语输出应当显得更专业化和学术化。同时,当选取的案例真实性更强时, 学习者会将置身于案例中 , 从而驱动自我进行思考和质疑。与普通任务教学不同, 案例教学的任务完成,通常无关乎于答案的确定与否,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并能够将商务知识和理论系统和完整的进行口头英文输出。当然,除了思维和知识引导,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仍然需要对一些专业的商务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服务于今后的其他案例,举一反三,让学生熟能生巧。

在当代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下,课堂教学质量仍然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素。这一要素也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人才需求,更是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当然,高校教学改革包含很多方面,涉及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但有一点是高等教育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课堂的创新一直在主导着课程的改革。而以教学法为指导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正是课堂创新的所需要的。案例教学法已经风靡国内外的教学课堂,也逐渐从运用于专业知识型课程,过渡到运用于语言技能型的课程。商务英语口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师辅以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既可以为此门课程提供更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也让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更加有效率,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具备准职业化素质。

口才教案5

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角度来看它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电子版的动态开放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教材;从实习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份完整的出口交易业务资料,包括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交易善后的全过程中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相关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文件。

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教学案例前充分认识关键两点:第一、学生在TMT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第二、学生该如何参与TMT课程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训练、“做中学”、发现问题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以解决问题。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上述两点的基础上,TMT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共制作教学案例20多套,全部以拟景操作形式呈现于课程平台,已有近万名本科学生利用TMT课程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实习。

二、全面把握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在实践和总结中,T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和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案例,以更符合课程目标、更利于学生自主训练、更切合实际工作要求。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完整性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是出口业务涉及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个片段,而是一笔出口业务完整的操作流程及涵盖的全部操作文件。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完整地涵盖实际业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包括l2周次的实习任务,按照此笔交易的进程依次完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一笔出口交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流程外,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根据业务信息制作每个具体文件,共20个操作文件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六大操作技能:商务信函拟写、出口价格核算、出口合同填制、信用证操作、出口货物托运报关、出口单据填制审核。

(二)仿真性

TMT教学案例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外贸业务相符合,包括远程实习的平台环境及现场实习的办公环境、交易商品、费用信息、客户、出口履约中各受理机构的办事程序及机构文件的样式和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这种高度的仿真性会让学生更投入公司实习生这一角色,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从一个贸易理论的学习者向外贸工作人员过渡。而在整个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真实的出口业务资料为参考,结合模拟实习的需要进行整理、设计和编写,以交易进程为主线,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教学案例尽可能地呈现出客观真实性。

比如在进行出口认证时,出口商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去申领不同的认证文件,若客户要求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学生则应在课程平台下载相应格式的申请文件,填制好后交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签署,随后会收到受理机构反馈的已签署的浅绿色底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这就充分体现了该履约过程的高度仿真性:第一、办理流程、受理机构及提交文件完全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二、即使是同一个履约环节,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其办理的相关文件也不同,这也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三、上述两种原产地证明的样式、颜色、填制内容与实际业务完全相符。

(三)实践性

TMT课程利用教学案例运行教学过程,全过程模拟实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按照课程平台的“操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判断去跟进业务,理解每个环节“做什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提供每份操作文件的示范样本,让学生查看后反思自己的文件“做得如何”,同时通过阶段讲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客户需要产品插页,教学案例中已通过课程平台为实习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商品信息库。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商品查询”栏目中根据商品类别查询,然后在下载的实习公司信纸上自行制作各种直观生动的产品插页以提供给客户,待学生提交文件时间截止后教师会在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中提供一份规范的产品插页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后通过查看示范明确自己制作的产品插页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信息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工整、图片是否清楚美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65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