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4910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推荐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会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及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每人二只透明杯,小匙一把、彩笔一支。

桌上备有:奶粉、黄沙、水泥、糖、盐、洗衣粉若干

教师备:大烧杯二只,搅拌棒,清水若干

活动流程

一、运用博士爷爷的来信,引起幼儿的尝试兴趣

师:小朋友,博士爷爷又给我们来信了。信中说,他最近又做了一个小实验,叫“溶解的秘密”。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小朋友也来试试,好吗?

二、提供多种多样的实验用品,便于幼儿进行尝试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每一组的实验用品。

师:博士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的实验用品,但每组的实验用品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参观

2.参观后,幼儿可以在任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用品的一组坐下。

3.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桌上的实验用品。

提问:你的桌上有哪些实验用品?

4.提醒幼儿今天的实验品不可以尝。

三、幼儿初次尝试

1.请小朋友用小匙取一点实验品放人你的半杯清水中,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验物在水中的变化

②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组织语言说出实验结果,使其获得尝试的喜悦

③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高要求,要求能把实验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现象进行对比

3.实验结果汇报。

提问: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哪些物品不会溶解于水呢?

小结:奶粉、盐、糖放入水中会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

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于水?

溶解于水的物品继续增加投放量还会出现什么情况?

还有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于水?

有趣的潜水艇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与鱼鳔的关系,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2、欣赏有关潜水艇的录像,进一步了解潜水艇潜水的过程与简单原理。

3、想象创造各种各样的潜水艇,发展大胆想象的能力及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制作好的潜水艇模型、吸管、纸鱼、气球、橡皮泥、胶带、铁块、剪刀、装满水的盆。

活动流程:

1、教师做“纸鱼”游泳实验,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1)请幼儿讨论;鱼为什么会游泳。

(2)出示一条纸鱼,演示鱼游泳的过程。把气球放在纸鱼的肚子里当鱼鳔,通过给气球充气、排气观察鱼上下沉浮的样子。让幼儿说出鱼鳔的用处:鱼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想浮起来时就在鱼鳔里充满空气,想沉下去休息时就排掉鱼鳔里的空气。

2、引导幼儿探索潜水艇下沉、上浮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己玩潜水艇,想办法使潜水艇上浮、下沉。

(2)分析讨论为什么潜水艇能够下沉、上浮,知道潜水艇是模仿鱼鳔的原理制作的。

3、观看有关潜水艇的录像片,进一步探索潜水艇的奥秘。

4、拓展思路:用手工制作、绘画、粘贴、拼搭的形式来表现想象中的潜水艇。

(1)在潜水艇的全身都安装小圆桶,使潜水艇浑身上下都是枪。

(2)幻想画:我乘潜水艇遨游时光隧道。

(3)把潜水艇做成鱼的形状,这样的潜水艇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4)插上翅膀,制作会飞的“潜水艇”。

(5)安装四条腿,变成机器人的“潜水艇”。

活动延伸:

了解更多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小木偶寻宝

活动目标:

1、能熟练运用互补、互换的方法进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种分合法。

2、学习书写数字10,掌握10的正确书写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木偶图片;1—10的数字卡片;雪花片

2、幼儿用书第3册第33页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木偶图片,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个“碰球”的游戏,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朋友手里的球合起来是9。“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来复习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师以小木偶寻宝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分合式的互换、互补规律,启发幼儿熟练运用互换、互补规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记录,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⑴、小木偶说要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探险,王国里的秘mi花园藏着很多宝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寻宝吗?

(2)、教师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坛,这里是数字王国的秘mi花园,它的里面有5个花坛,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花坛里有几朵花,并根据花的颜色把每个花坛里的花分成两组,并做好记录。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第一个花坛里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观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分合式的互换规律:分合式左右两部分分数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变成两个分合式。

⑶、请幼儿自己观察完成剩下的花坛,分别用互换规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让幼儿记在记事本上。请幼儿数出10共有几种分合式?(9种) 教师和幼儿小结:一个数的分合式数量始终比总数少一。

⑷、小木偶要给数字10个兄弟排排队,请小朋友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适?让幼儿观察、发现分合式的互补规律:分合式左右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逐渐增大,右边的数就会逐渐减小,无论怎么变化,它们的总数是不变的。

10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3、小木偶和我们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了数字10的兄弟,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魔力。看幼儿用书,复习10的分解组成。

三、结束部分

学写数字10,并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讲解并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⑴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竖要直;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写出格。⑵提醒幼儿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幼儿完成后随音乐向老师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晨间、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举牌或碰球游戏,不断理解数的分解组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把花生从米中取出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大盆6个、小筐、夹子、漏勺、托盘、花生、小米等物每人一份。记录图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烧饭的阿婆不小心把花生和大米混在了一起,她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她把花生和大米分开”,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夹子、小筐、漏勺 )

二、猜想预测:请小朋友猜猜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

三、幼儿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2)、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二)第二次实验

(1)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2)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3)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四、讨论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所以说,哟内蒙古小筐分花生和大米最快最干净。

小朋友,走!咱们把分好的花生和大米给阿婆送去,并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她,让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困难就有办法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第四篇】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和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感知比例关系。

2、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围兜、袖筒。

2、足够的面粉。

3、各种颜料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面粉,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加工面条、制作饺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们要用面粉来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

(孩子们很兴奋,纷纷议论:这能做吗?怎么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师:要把面粉变成象老师手里的橡皮泥一样软,你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相当一部分孩子能说出应给面粉加水。)

3、师生一同探究和面的方法和技巧。

(1)怎样合理地给面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进很多水,会发生什么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师演示给幼儿看,从而得出结论:一下子加太多水,会使彩泥太湿,如果没有备用的面粉添加,那么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点点水,不够时再加。)

(2)彩泥太湿了会怎样?太干了会怎样?

(本来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让幼儿继续讨论,之后再验证给幼儿看,但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我提的问题上,而是急着想动手和面,于是我及时进行调整,让幼儿带着问题,先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4、幼儿动手和面。

(孩子们很喜欢和面这个环节,他们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干得热火朝天的。由于脸盆不够,一桌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加水,有的负责和面等,共同来完成自己小组的一团彩泥,但显然孩子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孩子说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再加水,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吵起来,结果只好由老师负责加水,才缓和了局面。)

5、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并回答制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孩子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有的说我做的太湿了,会沾手;有的说我做的太干了,容易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水分加的刚刚好,这样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调整:应该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个脸盆,让幼儿独立地完成彩泥制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4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