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篇】
今天听了平飞娜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我对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教师用纸片折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折好角后,老师让学生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将给出“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进行。
在导入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角,有的甚至找到同学身上去了,这把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还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亲自动手折角、画角及改变角的大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角的一些本质属性。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老师在多个地方运用了多媒体。特别是在显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及变角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在展示学生所画角和用三根小棒摆角时,老师没有合理的利用投影仪。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上,老师根据较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是判断角、数角、做游戏—变角及角的大小,题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学生不仅认识了角,会判断角的大小,而且还会画角。另外,将角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充分体现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
值得商榷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用言语和行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给予学生及时地肯定。其次,这节课的操作性较强,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学习。总的来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师: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师:老师请同学甲上来,你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吗?做好后就不许变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们的角谁大,谁小呢?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师:请同学们继续想象,如果老师的角两条边张开大小不变,只拉长边的长短,你们说,老师的角有没变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中共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 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教学步骤:【第三篇】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找角
1、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折角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第四篇】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