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通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分数的意义》教案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个性化的教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题:
姓名李明张华吴军
投中次数157235
投篮次数2010050
提问:从上面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问:从表中呈现的信息来看,冠军将属于谁?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像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表示成75%、72%、70%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感悟、体验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尝试理解每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1)师生交流概括: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师生交流深化百分数的概念
提问:这句话提到几个量?
小结:这2个量表示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练习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绒10%, 羊毛85%,锦纶5%,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②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尝试百分数的读与写
(1)学生读例题中的百分数,教师指正。特别强调100%的读法。
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的区别
(2)教师写百分数,学生观察,并小结出写百分数的步骤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数进行练习
比赛:写10个自己最喜欢的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10秒后让学生汇报完成的任务(我完成了任务的( )%),并提问:为什么?
特别强调指刚好完成任务与超任务的情况。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一)书本练习p99/试一试,
(二)选百分数
1、出示练习
2、思考:百分号前面可以是哪些数呢?
3、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4、提问:最小的百分数是1%吗?最大的百分数是100%吗?巩固概念,辨析异同。
(三)
1、思考: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和分数比较相似),那么百分数和分数完全一样吗?
2、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出示练习题:我校占地面积 公顷,其中教学楼的占地面积约占(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约(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 )%,
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4、出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还可以表示成某个具体数量,可以带上单位名称;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后面没有单位名称。
联系: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四)判断对错。
(五)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用1%的灵感+99%的汗水去换得100%的成功,祝愿我们班100%的同学都成为人才。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第二篇】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平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平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平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平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1、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老师知道了。这样分。(操作课件分饼)
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
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12,24,57……
(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画一画)
(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4)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像这样的整体,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一筐鸡蛋,一堆煤,一个年级的人数,一些桃子,一个年级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平均分)
2、学习分数单位:
(1)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填一填。
(2)说说,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4)分数单位的特点。
A、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B、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学会了吗?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