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案【汇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案【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说明
这是1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 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 组内交流评析。
⑵ 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二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下面我将从一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以说明。
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主题,由《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4篇课文组成。而《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为1篇主体课文,讲述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反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分析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由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尽量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文本、升华情感,在抓双基训练时,要注意学生不脱离课文、回答问题、质疑解疑,却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自主求知欲望和能力强,因此这样设计能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遵循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协商,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
根据课文的编排意图来确定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即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由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情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懂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一次,在学习重难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画过程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预案
我准备这样展开教学
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齐读课题,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对吗?
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任何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反复训练方勇形成,为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2、3、4段,找重点句,朗读感悟,学生交流。教学时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渗透了对比、举例等说明方法,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在处理文中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过渡句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对课文内容延伸拓展,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什么,20世纪有了什么。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四篇】
主题:科学的力量——呼风唤雨
步骤:在阅读中感知科学呼风唤雨的神奇力量;
从生活体验中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在美好的憧憬中树立乐于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初读课文、生字新词已在第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的:
1、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理念:
1. 扎根语文课堂,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抓住“呼风唤雨”这个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词,通过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自己的语言情感,进行笔记、说话、写作等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 突破时空限制,精心创设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彰显个性,使学生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在语文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触摸“呼风唤雨”
师:(板书:)谁能读准这个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真能干,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读得非常准。下了些工夫吧!
生:“呼、风、唤”这几个字很拗口,我读了好几遍,现在读顺口了。
师:你这种方法好哇,我们大家都来练练。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谁能呼风唤雨?他们都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神仙、道士,他们一作法,就会刮风下雨。
生:海龙王也有超人的法力,能呼风唤雨。
师:同学们说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呼风唤雨的事,(课件出示文章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并初步感受“呼风唤雨”。)
[设计意图:自然质朴的直入课题,有的放矢的研读易错字音,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巧妙的引出重点词,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齐):是人类。
师: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齐):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这两个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
生:设问句(批注)。
师:你们来问,我来答,听听我答出了什么语气。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师:当然是人类。(自豪的)
生: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师: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骄傲的)
师:从我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自豪、骄傲。
师:你能比我更骄傲,更自豪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试试。
(师生有感情地合作读第二自然段的设问句部分。)
[设计意图:由设问句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在师生合作读文中掌握设问句的语气和用法,培养读书批注的习惯。]
师:具体地说,人类是怎样利用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呢?
生: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来呼风唤雨。
(课件出示辨析例句:
“发现 发明
鲁班( )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小齿,可以轻易划破人的手,就模仿茅草的叶子( )了锯。”)
师:会选吗?
生填词辨析。
师:“发现和发明”的意思相同吗?
生(思考): “发现”指的是本来存在的事物被人们找到,“发明”指的是以前没有的事物被人们创造出来了。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二、感受“呼风唤雨”
师: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用“——”勾画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 潜入深海 ,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是人类的发现; “20 世纪 ,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 、 高速火车 、 远洋船舶等 ”是人类的发明。
师: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用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生:我喜欢“登上、潜入、洞察、探索”这几个词,感觉特别整齐,好读。
生:我觉得“登上”一词用得特别好,感觉到月球上就像上台阶一样容易。
生:我觉得“潜入”用得好,把人类在深海里的轻松自如写得活灵活现。
师:“洞察”可以换成“观察”吗?
生:不行,“洞察”是观察得很清楚,人类连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都能洞察,足见人类的力量大。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读书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才会有收获和发现,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要注意炼词炼句。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规范地书写在积累本上,看谁写得最漂亮。
生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批注勾画的读书习惯,从文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和写字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女生美滋滋地朗读“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男生边听边想:哪些发现或发明是你听说过、见过、使用过的?还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提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女生读文,男生听、思、批注。
师:看看吧,这就是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播放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发现和发明的视频。)
师:读了这段文字,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何感想呢?把你想到的和身边感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天天都能看电视,我最喜欢“探索与发现”这个节目。
生:我喜欢“动物世界”,我从中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趣事。
生:我喜欢上网,我可以在网上和妈妈聊天。
生:我一爱在网上下象棋,那里高手可多了。
生:我坐轻轨火车,据说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
生:什么是原子核?
生: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生:我知道前不久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在已经正常工作了!
师:是啊,老师这儿正好带来了昨天“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课件出示“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
生:哇!真了不起啊!(由衷地感叹)
生: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生:我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太舒适、太方便了!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阅读文本——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在生生互动中深刻的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这些吗?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把收集到的资料用“20世纪………”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烤火炉、把春天搬回了家。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洗衣机,使母亲不再那么劳累!
生:20世纪,人类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远离了疾病的折磨。
生:20世纪,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人类的生活从此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模拟优美范句说话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师:是啊,面对这样辉煌的成就 , 这样巨大的改变 , 你的心情怎样呢?请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20世纪……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高兴 、激动、自豪 、幸福地)
师: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说明”。(板书)
生在书上批注。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点渗透了说明方法,使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课标中的“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教学要求。]
三、梦想“呼风唤雨”
师:在那上百万年的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找出具体说明人类在20世纪以前,在科技不发达时的生活情况的语句,用“~~~”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
生: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人类过去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非常艰难。
师:你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试试吧。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你也许能看到些什么呢!
生读文想画面。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那时没有电灯,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
生:那时没有电扇、电视,人的生活很贫穷。
生:我仿佛看到了《锄禾》中描绘的景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师: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我特别有幸乘坐着时空返回机回到了古代,实地考察了古人的生活,现在,我就来当古人,你们来当小记者,把你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吧!
生:尊敬的古人,请问你们吃些什么啊?(好奇的,纷纷举手)
师:吃的吗,连白米饭也不能常吃到。那时候没有打米机,只能人工用碓舂米,一个大劳动力一天也不过舂百十斤米。
生:太难了!现在用打米机十多分钟就能打上百斤米。(同情的)
生:那时没有电灯,请问你们用什么来照明呢?
师:用菜油灯,在碟子中放一茎灯草,点燃了照明。它的光十分微弱,还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照菜油灯,一般百姓只能借月光或摸黑。
生:囊萤夜读中的车胤还用萤火虫来照明呢!(举手补充)
生: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你们出远门怎么办?
师:骑马,坐轿,乘船就算是最好的了。请问记者先生,现在你们从荣昌去重庆来回得多长时间?
生:3个小时就足够了。
师:这么快呀!我爷爷年青时贩运货物到重庆,来回得10天左右。
生:啊!(不约而同地惊叹。)
……
师:我们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里,一切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们也有美好的愿望,我多想拥有一双千里眼,看到远方的景象啊,亲爱的记者先生,你们能帮我实现梦想吗?
生: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球。(发言十分踊跃)
生:还可以用卫星扫描。
……
师:我多想有一对顺风耳,听到远方的声音。
生:使用电话和手机,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对话。
生:还可以用语音聊天,不花一分钱的哟,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
师:我多想变成一个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一瞬间到达遥远的地方啊!
生:你可以坐汽车、火车、飞机。
生:宇宙飞船更快!超爽,真正的腾云驾雾的感觉!
……
师:真没想到啊,以前人们总认为这美好的想法就象梦一样遥不可及,只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那么多幻想——
生齐:纷纷变成了现实。
师:“谁也没有料到”用前文的一个词来说是——
生齐:出乎意料。
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愚公移山能实现吗?
生:能,挖土机可以来帮忙。(自豪的)
师:修万里长城还要征集十万民工吗?
生:不用了,我们有起重机和塔吊,比巨人和大力士还厉害呢!
[设计意图:创设“采访古人”这一情景,返回时空,以突破学生因时代差异了解古人生活艰难这一难点;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中感受科学成就之大。]
师:20世纪的成就,用一句诗来形容它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件展示诗句意境。)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这样的雪景真美啊!如果用诗人写的雪景来比喻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 , 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
生:太大了!
师: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男女生来比一比吧。
(生赛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师: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技术,多么伟大的世纪!
师:祖先的幻想 , 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 ,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
师:你们再读读整段话 , 看谁能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
生练读 , 再指名读书(略)。
师:美好的愿望能在 20 世纪一百年中纷纷变成现实 , 我们又怎能不说——
生: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20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否与课文内容无关,可以省去?为什么?
生(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说明古人生活之艰难,第四自然段说明了今人生活之舒适,古今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感受到20世纪是多么了不起。
师: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生读文体会。(略)
师:大家发现没有 , 这两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 20 世纪的成就?
生:举例 、对比。
师:有什么好处吗?
生:更加直观 , 了解更清楚。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说明方法。]
四、超越“呼风唤雨”
师:回顾过去,人类历史已经有——
生:上百万年了
师:20世纪仅仅只有——
生:100年。
师: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改变全靠
生齐:——科学技术。
师: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生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生在这样的时代,是生逢其时。我们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让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略)。
[设计意图:在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体会文本,升华了感情。]
师:我们得谢谢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古人,更要感谢那些无数在科学领域无私奉献,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们。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师:只有敢想敢做,才能创造出奇迹,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还想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些什么梦想呢?
(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发言十分踊跃。)
生:我想发明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药水,现在的小朋友患近视的特别多,我要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师: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就觉得戴眼镜特别不舒服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楼房特别占地特别多,我应该造一种可以移动的房子,就像汽车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冬暖夏凉,舒适极了。
师:真是一种大胆的想象,祝你成功!
生:我想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
师:孩子们,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21世纪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将来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把21世纪变成神通广大的世纪!这就是老师最想对你们说的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大胆想象,激发起用科学创造奇迹的热情,坚定为科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作业设计:大胆想象21世纪科学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自拟题目写一段话或1篇文章。
参考题目:畅想21世纪 神通广大的21世纪
21世纪,我要…… 21世纪的一天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技术 举例
幻想 → 现实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