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范例5篇】
【导言】此例“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范例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第一篇】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的游戏中,列出5的加法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继续巩固理解“+”“=”符号的含义。
3、进一步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得出另一道算式。
4、在探索数学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智慧树三棵;智慧果人手一份; 4以内加减法试题人手一个;座位票人手一张。
2、磁带《去郊游》一盒、人手一支记录笔。
3、红果果、绿泡泡的照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4以内的加减法
1、师扮红果果,与幼儿互打招呼。
师:小朋友,今天红果果带你们到智慧树乐园去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座位票)快拿好手中的座位票,出发吧!(放音乐《去郊游》出发)
2、师与幼儿边做动作边进入智慧树乐园。来到了智慧树乐园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我是红果果。
3、师:小朋友,快看,智慧树乐园的椅子和我们幼儿园的椅子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发现椅子上有算式题)
师示范找座位,插入座位票,幼儿自己对号入座。
二、对暗号游戏──复习5的组成
1、师:很多小朋友告诉红果果,说你们特别喜欢智慧树中的“心灵手巧”这个节目,今天,红果果就带你们到“巧巧手”去做客,好吗?(好)哎呀!通往“心灵手巧”演播厅的门关着,怎么办呢?这里有个说明:进入须知:请对上暗号方可进入!暗号是什么呢?红果果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这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卡片上的数字(2、3、4、5)(教师可以采用按喇叭声对数小朋友接的喇叭声数合起来是卡片上的数等多种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了:小朋友真聪明所有的安号都对上了那我们就进去吧!
2、师幼齐玩对密码的游戏。
三、学习5的加法
1、幼儿第一次操作
(1)师打开门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心灵手巧”,我是红果果,今天,红果果要与小朋友一起来玩看图列式的游戏,好吗?
(2)出示一棵智慧树。
智慧树上有一个大大的智慧果,指挥果上有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花园场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根据图意口报应用题:花园里真漂亮,飞来了一只蝴蝶后来又飞来了四只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根据图意逐一出示图案)
我们可以用算式来表示:1+4=5
②出示“+”“=”符号并理解含义。
“+”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表示一共有多少的意思。
③幼儿学念算式:1+4=5
小朋友,这个算式里还藏了个秘密,我们能根据1+4=5这个算式写出它的朋友题吗?我们连起来把这两个算式读一边。
小朋友真会动脑劲!我们来看第二幅图画。(出示小鸡吃米的图):谁来把这副图意说一说(方法同上):谁来把算式列出来(指名幼儿上来列式)其他的幼儿在下面做一做。
④红果果小结:小朋友都很聪明做的很对!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小结:大1班的小朋友真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小朋友红果果我呀真是太喜欢你们了!下面我们要进入下一个节目 “咕咚信箱”的环节了。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咕咚信箱里有哪些信呢?
2、幼儿第二次操作
(1) 红果果模仿读信:这是常熟的一位小朋友写给我们大一班小朋友的信:“大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呀出个题目考考你们:先请一个小朋友来根据我的图意遍一道应用题,再请大家列出算式好吗?”(可指名1-2名幼儿读一读新年的内容)大家都听明白了吗?那请一个上来列出算式,还要写出他的好朋友题,其他的小朋友在你的智慧果上写出算式,写完后可以给客人老师看一看对不对!
(2)出示第二封来信,方法同上。
(3)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4)最后请大家把你的智慧果送到这棵智慧树上去。
小结:我们今天学回了5的加法和编运用题真棒!我们为自己防个鞭炮庆祝一下吧:“平平啪!”
过渡:小朋友,你们做的智慧树真是太有创意了,我真是太喜欢了,能送给我吗?(能)我想,绿泡泡见了,肯定会非常羡慕,下次,我们再做棵不一样的智慧树送给绿泡泡!好吗
三、内化迁移──游戏:送礼物
1、红果果:小朋友,谢谢你们送给我们礼物,不过,红果果也有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你们看红果果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礼物,喜欢吗?(喜欢)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座位票,看看上面是数字几,找一个和你合起来是5的朋友,找到后和你的朋友一起到红果果这里来领礼物。
2、幼儿领礼物。
3、活动结束,幼儿带着礼物到外面去找小咕咚。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第二篇】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5以内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苹果树的图片(树上2个绿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儿分组活动材料:
1)、编有3、4、5、6的号码大树四棵,写有6以内加法式子的树叶若干;
2)、分别编上2、3、4、5、6号码车厢的火车,写有6以内加法的算式的火车票若干;
3)、盘子上摆放6只鸭子(1只大鸭、5只小鸭,两只戴帽子、四只没戴帽子,3只红色,3只黄色);
4)、服装柜上有6件服装(3件上衣、3条裤子,2件红色、4件黄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1、玩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幼儿按座位顺序以开火车形式一个接一个答出得数。
2、玩游戏"碰球",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用卡片列式计算。
1、教师操作手上的花编题:孙悟空先变出1朵白色的花,又变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变出几朵花。
2、请幼儿列出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1+5=6)。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运用交换规律列加法算式。
1、引导语:如果老师把手上的花交换下,你们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吗?
2、引导幼儿运用交换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师结合两个加法算式"1+5=6"、"5+1=6",引导幼儿观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用同一张卡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1、引导语:孙悟空又变出一棵苹果树,树上有2个苹果核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引导幼儿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2+4=6,4+2=6)。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苹果树上的3个大苹果和3个小苹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计算(3+3=6)。
五、师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儿分组活动,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
1、介绍分组材料。
(1)帮助树叶宝宝找树叶妈妈:先算出树叶上式子的得数,再去找和得数一样的树,并将树叶贴在树上。
(2)找火车车厢:先算出火车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再找出和得数一样的火车车厢,并把车票贴在车厢上。
(3)根据盘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据鸭子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4)根据服装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据服装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5)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6)师幼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活动《6的加法》教案含反思【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习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习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第四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 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小组操作(1)
小组操作(2)
小组操作(3)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 “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思路:
“学习7的加法”,是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数的加减法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本次活动的选择是根据我们大二班小朋友的发展情况而定的。大班孩子的抽像思维开始萌芽,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这种能力,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及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看图列出7的加法算式,难点是理解加法的交换规律并使用交换的规律列出不同的7的加法算式。
二、教学实录及分析: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小组操作(1)
小组操作(2)
小组操作(3)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