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例文【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例文【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这里的9和4分别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分别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三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怎样算?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7名学生,其中男生较多。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出众者也不多,高分也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男生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或是寄宿在宿舍,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
一要求计算仔细。
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
三是加强口算训练。
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
3、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6、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8、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际问题。
9、结合数学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环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五、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 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2:1/5和5/8:1/4
(3):2 和 7:10
(4) :0 .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与3:4能组成比例 ( )
(3)如果4a=5b,那么a:b=4:5( )
3.填空
5:2=80:( )
2:7=( ):5
:=( ):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四篇】
学习内容: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一第4至8题。
课堂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拓展练习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比乙数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面积增加( )%。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行驶了10小时,从乙地回甲地行驶了8小时。回来时比去时所用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4、某小学六年级有四个班,由王、陈两位老师任教,这四个班的人数分别是:一班60人,二班40人,三班50人,四班50人。期末考试及格率的情况统计是:一班的及格率是95%,二班的及格率是85%(这两个班由王老师任教);三班的及格率是96%,四班的及格率是86%(这两个班由陈老师任教)。那么,这两位老师谁教的学生及格率更高一些呢?
五、全课小结
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上你的练习情况如何?正确率高吗?
六、练习作业
1、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 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
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
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理解“合计”的意思。
4.对比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
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
(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
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言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
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学看统计图
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
师:看这张统计图,如果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
(四)小结
三、实际应用
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
2.四届奥运金牌榜
填统计表,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
预测一下,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金牌数。
四、拓展质疑
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
五、布置作业
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