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优质5篇】
【导言】此例“《桂花雨》教案【优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桂花雨》教案【第一篇】
6、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备课中发现,两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写秋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枫”。都不是单纯的风景写真,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两诗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
自古文人多悲秋。张断也是其中之一。《枫桥夜泊》只一“愁”字,就透露了心情。也有例外的,有如刘禹锡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不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宽广豪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么?
教学时,我摒弃了以前教了一首再教一首的做法。两诗同步教学对比领悟诗情,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细读,结合字理,理解诗意
课始,出示古诗两首。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请提出来。这一环节很重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问题,定向,讨论。学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顺便疏通诗句的意思。学生的焦点问题之一:”愁”,重点指导:1、拆字组合启发学生灵活识记:看到天大旱,田野里的“禾”苗像被“火”烧焦一样,农民“心”里很“发愁”。2、出示宋吴文英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理解诗句意思,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作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桂花雨》教案【第二篇】
教学要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1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桂花雨》【第三篇】
一、直接揭题,介绍作者。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琦君。
二。初读文本、提炼主线。
1.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碰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学生字:箩,注意读音,分辨箩和筐。
3. 这是1篇散文,跟我们平常学的记叙文不同。作家冯骥才曾说过(出示课件):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那琦君写《桂花雨》是想表达哪种令人深切难忘的感受呢?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课文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受,值得我们细细斟酌、回味的?请划出来。
三。闻香识花,解乐悟情。
(一)版块a——闻花香
1.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懂“这里的桂花”?
(1)“这里”指哪里的桂花?——(杭州小山的桂花)
(2)请你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杭州的桂花香的?
出示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重点词:“香飘十里”“全是”
指导朗读。
3.读懂家乡的桂花香。
杭州的桂花够香了吧?可母亲却说: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那么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让母亲如此地念念不忘呢?请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随机渗透读书方法:划、圈、写)
第一处: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重点词:太、可是
让学生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第二处: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是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个字、哪个词读出了桂花的香味?
重点词:
“至少、整个村子”,说明范围广。
“没有不”,句式变换。
“浸”,说明程度深、时间长。
“全年”,说明时间长
随机指导朗读。
4、师总结过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过渡:除了闻花香,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家乡的桂花如此念念不忘?
(二)版块b:——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板书:摇花乐
(2)闭上眼睛想像,然后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你所看到的情境。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反馈评议。
(4)指导朗读。
(5)我们不停地摇呀摇,我们摇下的仅仅是桂花吗?我们还摇出了什么呢?
2.小结: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过渡:其实,除了“闻花香”和“摇花乐”这两部分,还有什么也让母亲对家乡的念念不忘的?
(三)版块c:——赠花情
1. 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 母亲送给乡邻的仅仅是桂花吗?(乡情、邻里情)板书:赠花乐
3. 母亲在这赠花的过程中,也在收获着快乐,收获着邻里之赞,家乡的
桂花里透着浓浓的乡情啊!所以母亲才说——
5. 小结: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四)版块d:――护花乐、爱花心、品花味
让学生找句子体会母亲的爱花之情、品花之美、护花之乐、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师总结回归中心句朗读。
四、拓展延伸,体味乡情。
1、配乐:思乡情。许多年过去了,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故土,当人们说到杭州的桂花最香时,琦君会说:
(1)日月潭的水真清时,她会说:
(2)桂林的山真美时,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亲时,她还会说:
……
师总结,板书:思乡情。
2、其实在《桂花雨》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学到这里,你觉得让琦君魂牵梦萦的还仅仅是桂花吗?那还有什么?
五、前后对照,概括特点。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没有直接表达他的思乡之情?那么她是通过什么表达的?
是啊,作者将这份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深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这中。(指板书)但在这平常的生活记录当中,我们无不感受到她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所以作家冯骥才这样说道: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板书设计:
闻花香 散文
桂花雨 摇花乐 思乡情 琦君
赠花情 箩筐
…… 先抑后扬
《桂花雨》【第四篇】
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累计____课时 设计人:彭洁玲 内容结构意图: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点:学习从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创新点: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入点:作者的“摇花乐”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2 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二、 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交流主要内容。3 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三、 自读自悟,体会“乐”1 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2 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3 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4 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5 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四、 想像情境,感悟“思”1 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2 可母亲却说―――(引读)3 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4 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5 引读最后一自然段。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桂花雨》【第五篇】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初审通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0页
教学目标:1、掌握“箩”、“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摇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4、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边学习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形。
教学用具: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有桂花糕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知道这些糕点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
师:对了,同学们,你们有见过桂花树,有摇过桂花吗?
生:……(展示有桂花树的课件)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作者家里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摇桂花的,摇桂花可是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呢,就像我们童年的趣事一样,摇桂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课题:桂花雨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们想知道什么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不懂的词语就查字典,一定要读正确、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发现那些生字不会读和写的?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发音,然后交换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然后思考一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吗?谁最快找出来的,站起来告诉其他同学。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探究解疑,深入学习课文。
师:回答的很好。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齐读一下这个优美的句子。
(全班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课文录音,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顺便思考一下一下的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3、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4、画出作者描写摇花的句子。5、桂花有什么作用吗?
师:下面哪个同学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仔细看一下课文。
生:……
师:课文主要讲的就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师: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桂花,我们能用课本的句子来解释吗?
生:我是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师:找的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发现了其他描写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的句子呢?
生: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以上两位同学找的都很正确,第二自然段就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还有桂花树的特点。桂花树有什么特点呢?
生:样子笨笨的,花形很小,味道很香。
师:回答的很正确,下面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个几句子,我喜欢的是桂花,一二三读。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师:桂花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作者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生:摇桂花。
师:那摇桂花是不是很容易的呢?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呢?仔细读读课文,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形。
生:第四自然段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作者觉得摇花是大事,不能马虎。
师:大家能想象到作者摇花的情形吗?观看一下幻灯片。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画出作者摇花的句子。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呢?
生:第五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桂花落下来的时候会“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呢?
生:因为桂花很多,而且它香飘十里。
师:相信现在同学们对桂花已经有一定了解了吧?桂花还有很多作用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生:……
师:很好,那现在齐读第六自然段,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桂花的作用。
生: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并对课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
四、品读词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师:请大家朗读第五自然段,看这句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总是”两个字可以体现作者什么感情?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急着想摇桂花,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师:那哪位同学可以像作者一样,用很着急的语气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呢?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
师:读得非常棒,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个句子的呢?
生:作者很开心,因为摇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大事。能摇花了,肯定非常兴奋,而且那时候就快有台风了,需要提前摇花,所以使劲摇。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正确吗?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没有。读完的同学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生:像一幅很好看的画,桂花纷飞,香飘十里。
师:恩,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带着感情朗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五、拓宽思维,体会作者感情。
师:下面听老师朗诵第七、第八自然段,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
生:老师,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作者的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母亲热爱自己的故乡。
师:回答得很好,其实作者的母亲这样说,就很好地体现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的是既然作者的母亲那么怀念家乡,那作者呢?是不是和母亲的感情一样呢?
师:大家一起回答他,是还是不是啊?
生:……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六、课堂总结。
师:回答得很正确。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了吗?
(学生作答)
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下面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作者童年摇桂花的乐趣,齐读课文。
师:大家想不想认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呢?
生:……
(展示作者个人简介的幻灯片)
七、课后作业。
1、查找一下作者更多的个人简介,写在本子上,回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2、找出你觉得写的好的最好的句子,画上横线,并朗读几遍。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下节课说给大家听听。
八、板书设计。
桂花雨
生字:箩(luó)、杭(háng)
作者喜欢的是桂花
↓
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
作者喜欢摇花
桂花作用:泡茶、做糕饼
由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体现了作者浓浓思乡之情。
词语解释: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从而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附课文
7、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