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精编教案【精彩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夜雨寄北》精编教案【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夜雨寄北教案【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下午的5号选手。我所执教是内容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采用的是五年级学生。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特点是品词析句、读中悟情,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思念是亲友间共同的情素,思念是对曾经拥有的回忆,思念是对将来重逢的渴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思念亲人的古诗,题目是:夜雨寄北,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诗题“夜雨寄北”(板书:夜雨寄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这个题目。
一、解诗题
看看诗题,
想一想,“寄”是什么意思?(可以说是寄信吧)“北”又指什么呢?(北方,也可能指北方的亲人,自己的妻子。)看一看,诗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时“寄北”呢?再读诗题(夜雨寄北)可以知道是在一个雨天的夜晚。为了让人听得更明白。读古诗也要注意读出重音,这样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那么,诗人是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
二、知作者
(出示幻灯片),噢,谁来说一说你收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好,齐千姕你来说,郭晨宇你也说说。收集得很全面,来看看老师收集的。
(生自由介绍后出示多李商隐资料课件:)我们小声读一遍,这些资料是很有价值的文学常识,应该把它积累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李商隐给妻子写了一封什么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三、读诗句
1、(出示诗句课件)请大家自己读诗,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然后再
同桌互读,要校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汇报你们认为比较难的字词。好,孙一田你来读,嗯,不错,孙彤辉你来读,嗯,有进步,指出了比较难读的字词
2、(出示涨的课件:)记多音字“涨”,(涨潮,涨破)在这里读三声。读两遍,记住它。
能不能读得字正腔圆,一个字不错?自己练读一遍。
3、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争取把它读通,、读顺。
你能把它有节奏地读出来吗?(出示带节奏的课件),老师先来给你们示范一遍,同学们试一遍。好,比刚才好多了。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四、整体感知诗意
(出示课件)请结合注释,争取自己弄明白。
质疑讨论,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难处吗?宋俊杰你说,嗯,理解的不错,第一句是说,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2、理解第二有问题吗?这雨是哪里的雨,哪个季节的雨?秋池就是什么?(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点?涨,灌注,雨水增长很快。第二句应该是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3、再看三、四句,释疑。“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什么?“话”这里当“聊天”、“倾听”讲。话什么?诗人的感受,心情是对家人的思念。)三四句是何时那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再连起来说一说,想一想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郭明祖你说,对,第一二句是思念家人;你能读出思念的味道吗?齐读一下。第三、四句是盼望团聚。你能读出盼望的味道吗?再试着读一读。
好,盼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又跟这个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味。
五、赏析诗句体悟诗情
1、齐千姿你来读第一句,好,请坐。在这个雨夜,谁在问谁?两个“期”说明了什么?孙姕瑄你来回答,嗯,这两个期一问一答,将归期的期待和未有期的失望融入了这凄凉的夜色中。更加显示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中。
2、徐鑫泽你读第二句,这句当中有你喜欢的字吗?对“涨”字老师也认为这个字写得非常美,它不仅富有动态感,写出了巴山之水涨满秋池的景色,更是诗人对妻子怀念的增长。
3、齐读后两句,你发现了什么?张跃钊你说,嗯,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嗯,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烛光下和妻子聊天,他们在谈论着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也正是这首诗的奇妙之处。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
4、好,让我们在用心去体会吧。用心去读一读这首诗。嗯读出了凄凉思念的味道。
那么诗人是怎样让我们看到这么丰富的景色,听到这丰富的声音,体会到他的心情呢?对,是借景抒情。很多诗人写景不单单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李商隐也不例外。
六、拓展延伸
1、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李商隐的其他名诗。(出示课件)和老师一起读一读。看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去探看。
2、还有一首《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七、布置作业
李商隐的诗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震撼了无数文人的心灵,所以,咱们课下以后要背会、默写会这首诗,还要把它的画面讲给爸爸妈妈听。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第二篇】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
二、教学内容:
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
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3.关键词:诗歌意蕴
三、教学材料
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
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点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
(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写眼前景物,实际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三、四句写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自己孤凄的生活,既是空间的变化,又有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3、该诗三个层面分析(1)、语言层面分析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夜雨寄北》就体现了这个特点。这首诗仅用28个字,把自己仕途不得志、有家归不得的抑郁之情表现出了,极富想象力。
夜雨寄北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回环之美。
3、体会诗人的感情。
4、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回环之美。
(2)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2、分析理解题目: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3、师有感情地范读此诗,注意停顿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生多种形式朗读朗读此诗。生速记此诗,并让生展示背诵。
5、自此解释: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6、逐句解释: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7、诗歌主旨: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8、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9、生再次朗读此诗。
10、课堂练习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强烈的画面
2.体会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和欲归不能的惆怅和孤寂
3.体会诗中虚实结合和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
二、教学重点、
难点:目标2和3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法、引导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琵琶语》)爱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花朵。在中国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的赏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佳话。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他不得不远赴离家千里之遥的四川边境任职,过着身不由己寄人篱下的幕府生活。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儿,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丈夫常年宦游在外,夫妻聚少离多,只好鸿雁传书,倾吐相思。一个秋雨绵绵的黄昏,他又收到了妻子的来信,诗人急切地打开信,一行娟秀的工楷映入眼帘: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一阵秋风吹来,诗人望着眼前摇曳不定的烛火,眼前的景渐渐模糊,无尽的惆怅化作两行清泪,打湿了手中的信,他颤巍巍提起手中仿佛千斤重的。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位诗人是谁呀?(学生回答李商隐。)
师: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李商隐,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这位大唐奇才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夜雨寄北》(板书课题、作者)
(二)感知诗中画
1.学生自由读诗歌,多读几遍,先出声读,再默默读,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来。
2.借助书上和大屏幕上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带着自己对诗歌的感觉,想象诗里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下来。
屏显:剪烛花,又称剪烛芯,简称剪烛,意同剪烛西窗,后以剪烛引申为促膝夜谈之典,取其盼望相聚,秉烛夜语之意。
明确:好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好诗歌的内涵是读好本诗的前提。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描摹诗歌的画面,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形成一种感染的氛围,就能够从感性层面把握诗歌的意境,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描摹画中人。
3.对照插图和诗的内容,看看插图中表现了什么景、物和人,他在干什么?发挥想象,写出来,并体会一下诗人此时的心理,试着读出那种感觉。
明确:巴山夜雨时,诗人倚窗独坐,秋雨绵绵无绝期,诗人长久伫立凝望那涨满溢出的秋水出神,绵绵的愁思正如这窗外的秋雨,溢满心间,溢满眼眶。
4.课文中的插图能涵盖全诗吗?如果让你在这一幅画里表现诗歌的所有内容,你还会画什么呢?说说你这样的话的理由。
明确:会在诗人的头顶再画几幅画:他和他的妻子正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谈论他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夜晚在远方对她的思念。
因为这些画面是诗人的想象。一个是眼前的实景,一个是想象的画面。“何当”也表现了这是想象的。
(四)赏析意象,品味语言
5.思考:李商隐为什么要选取“巴山夜雨”这个意象?诗人仅仅是在写涨满秋池的夜雨吗?
明确:诗中的雨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夜雨秋池”这样的图画、景观之外,有一双眼睛在看,看着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池塘。这里应该有一个涨的过程,那么是诗人眼看着它涨得越来越满的吧?这一双眼睛是长久不动的吧?是无言的吧?是无奈的吧?这凄凉的巴山和绵绵的秋雨阻隔了两个相爱的人,这长久地凝望让人更能感觉到诗人心中的那份孤寂,那份思念,那种无奈,那种惆怅。
6.你还在哪里看到了诗人?这个诗人和上面的诗人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明确:后两句。从“共剪”“却话巴山夜雨时”看出来。这个诗人是想象场景中的诗人。诗人从眼前之景跳跃到未来之景,憧憬着和他的妻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此时的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彼此倾吐着相思之情。这样写既是安慰自己的妻子,又以相见的欢乐场景来反衬今夜的孤寂、无奈、惆怅和思念,虚实结合,更显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7.绝句里重复用词是大忌讳,可是这首《夜雨寄北》后世对它的评价却很高,结合诗的内容和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这是反复的修辞。起到了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两个“期”,一写出了妻子盼望的急切,询问归期,第二个“期”回答归期无定,欲与下文中的想象欢聚形成反差,更具艺术张力。两个“巴山夜雨”,一实一虚,把个思念写的荡气回肠。
(五)拓展提升,有味诵读。
令人心痛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商隐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的妻子王氏已经离开了人世,阴阳两隔,李商隐却还不知,在秋雨绵绵的夜晚他或许还会在信中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王氏死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世。爱情,这朵世上最美丽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的耳旁响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烟一般在心底漫开,又提笔写下了《锦瑟》,以表达对她妻子的深切怀念!请大家带着这种深切的思念再来朗诵《夜雨寄北》和《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