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35984

【导言】此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优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材简说

本文由1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1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四、参考资料

地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般也称为构造型地震。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水库蓄水诱发的地震和矿山陷落产生的地震等。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北部,北临地中海。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是伊斯兰教国家。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首都阿尔及尔。1962年7月3日正式独立,名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首要经济部门,两者合占出口总值80%以上,还开采铁矿石和磷灰石。主要经济作物有葡萄、柑橘、椰枣等,阿尔法草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简析

本文由1篇通讯改写而成,是1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

本课的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

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预设流程

一、导入,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你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1、课件出示介绍: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程兵部队、医务人员组成,共200多人。他们配备了一流的设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主要针对国际上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援救。

2003年2月,救援队首次参加我国新疆巴楚等地的地震抢险救援,出色完成任务。

2、小结过渡:

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读题目。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遇到长句子、生字词特别多的句子反复读,

2、检查字词:

阿尔及利亚 布迈尔代斯 房倒屋塌 腐烂 臭气

呈“叠饼状” 搜索 缝隙 纵横交错 废墟 搜索犬

属于 范围 狂吠不止 挣扎 闻名遐迩 任务 载誉 协助

三、品析“悲惨”,了解“处境”

师:孩子们,老师课前还让大家了解地震的危害,你了解到了什么?是啊,很危险,让我们先去现场看看那次地震。

出示句子: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1、抽生读句子:

教师评价读出了悲惨。

2、读着这些句子,孩子们,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课件放图片。

四、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是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用笔划出来。

2、学生汇报:

(预设)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⑴ 自由读。

⑵ 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体会一下,说说自己的理解。

(随机理解声波探测仪的作用。 )

⑶ 朗读指导。

⑷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_______。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________。

师过渡:队员们还默默地迅速地做着许多事情,孩子们,你还会想到他们在干什么?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们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出示图片再感受一次。

⑹ 齐读:

师:他们那么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那么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又是在怎么样地一种环境下工作的啊?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① 自由读。

② 谈感受:

阿尔及利亚老百姓看见了,会怎样说?官员们看见了,又会怎样说?

③ 回读: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五、自主探索,再找“棒”

师:孩子们,你们也真棒,很会读书,找到了那么棒的句子。现在,你再睁大你的小眼睛,从别的句子中仔细地找找,你还能找到哪里也棒?

(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1、引:

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2、“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⑴ 学生理解分析。

⑵ 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当救援队发现并救出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小男孩的父母会怎样说?围观人民会怎样说?

⑶ 师:同学们,徐老师看到过一则资料,在去救援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曾救出过幸存者。此时,联合国官员会怎样说?

六、回顾开头,感悟文情

师: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载誉返回祖国。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亮相的短短一周时间,便以出色的表现而博得阵阵掌声。

生接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师: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对我们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高呼:生接读:中国万岁!

七、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1、引: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啊尔及利亚,并载誉而归。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让我们来看看:

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马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2、出示徽标: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徽标。

〖板书〗

迅速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细心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说明

本文是由1篇通讯改写而成。写得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待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清洁、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

本课课文学习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默读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具准备词卡,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1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

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初步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我们第七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是“友谊和理解”。《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和友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篇反映中外人民友好关系的文章。

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字幕):中国国际救援队(师:出示相关资料)请同学介绍。

师:下面请听一则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通讯报道。

生:(抽一生读新闻报道)师相机播放图片。

师:刚才的通讯报道中表扬谁呢?(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什么夸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他们做了哪些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刚才的通讯报道改写成的。

板书课题:28x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这是1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学会自读自学。

学生按自读要求自己小声读书。

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来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先抽生读,再齐读。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默读课文,指导学生默读方法,同学们试着用浏览式的粗读、跳读的方法,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2、同桌找到了相互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师引导学生抓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救援队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越快越好,越早越好)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不顾危险,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③救援队在特殊队员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小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拓展学习

1、师: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怎么样回国?(载誉回国)为什么说他们载誉回国?

2、齐读课文第一段:(出示第一段)“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出示资料:①中国国际救援队20__年初成立,20__年2月,首次参加我国新疆巴蜀等地的。地震抢险救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②20__年5月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率领救援队参加阿尔及利亚震灾救援工作。他介绍说,全体队员在高温和尘埃中连续作战,努力搜救被压埋人员、救护伤员。在参与救援的38支救援队中,只有中国救援队和法国救援队搜索到幸存者。

③联合国官员托马斯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其反应速度是超常的。

④阿方政府、新闻媒体和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感谢你们!”

五、作业布置

1、请你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下来。可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几个词。

2、回家练习向家人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73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