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精彩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 )25( ),小猴子高98( )。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 )、小鸡身高10( )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评析:借助动物量身高的情景,唤醒学生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小猪、小鸡的身高引出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自然贴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二)认认毫米。
1.引入毫米。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评析:这一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毫米在交流中归纳新知。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 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学生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导: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们是否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愿望呢?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分米的认识》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认识分米和毫米【第四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沈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要求:明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你知道这张贺卡的长和宽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张贺卡,用尺量一量。(长20厘米,宽10厘米)
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板书:分米)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 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
(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沿着直尺的边,从0画到10;两个端点不能漏了;画好后要标好长度)
谈话:请同学们用拇指对准线段的左端,用中指对准线段的右端,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3) 说一说。
提问: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学生举例)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4) 量一量。
谈话: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各是几分米。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
2. 认识毫米。
(1) 谈话: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提问:那数学书的厚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
提问:在量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 什么问题?(数学书的厚度不满1厘米)是的,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毫米)
(2) 谈话: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谈话: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出示放大了的尺)这里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刻度放大了。(师生共同从1数到10)
谈话: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也就是说10毫米的长度和几厘米一样长?(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谈话:再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
(3) 谈话:请同学们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大约是1毫米)
谈话:那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或厚大约是1毫米,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可能想到: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4)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老师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你能说说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看出橡皮长35毫米的?
结合学生回答,讲解: 5毫米的地方有一根比厘米刻度线稍短一点的刻度线,因为它在5毫米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5毫米线。
再问:这根回形针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位新成员: 分米和毫米(完成课题板书),还知道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为了使用方便,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小明的日记。
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3)班小明写的1篇日记,记录了为妈妈过生日的事,想看看吗?
出示:
2005年3月7日 晴
明天是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些礼物。一早,我从2( )的床上爬了起来,到卫生间,拿起1( )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 )。一走进超市,我就看到了滚着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1( ),真馋人!逛了一会儿,我选了一条妈妈最喜欢的小方巾,边长约是5( )。我付了款,高高兴兴回家了。
提问:小明不知道括号里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2. 量一量。
谈话:请每位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在小组里讨论一下,选哪个单位合适,然后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大约各是多少?填在练习纸上。
四、 课堂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