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案例精编5篇
【导言】此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案例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设计案例语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理解文中的“侍弄”、“痴迷成性”、“榻”、“彬彬有礼”、“酽”等词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朗读课文,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结合本单元课文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案例语文2
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要开一块菜地,重点描写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4、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2、读题,质疑:
师板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开辟菜园?
父亲的菜园是怎样的?
二、初读质疑
1、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2、指名汇报:
多媒体随机出示重点句:
我们的心情都不大舒畅,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3、学习这两句话:
齐读第一段。
教学设计案例语文3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4
教学目标
1.诵读谜语诗,认识“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八、十”2个字。(重点)
2.区分3组形近字。学习运用加减识字法和图文对照识字法识记生字。(重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等4个字,引导学生掌握“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重点)
4.诵读、积累古诗《咏鹅》。
5.引导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养成亲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创造更加温馨的阅读氛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
2.田字格磁力贴。
学生准备:
“六、七、八、九、十”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这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二、趣味活动,识字写字
1.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这首谜语诗。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谜语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3.小组交流: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这首诗的谜底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有10个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利用课件交流识字。
(1)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自己。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生字,并组成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6.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书写“八”“十”。
(1)每个生字由几笔组成?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过渡: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按顺序两两手拉手。)
2.小组交流:每对汉字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开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2)“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3)“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6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掌握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老师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这位老师的书写顺序。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小结并板书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小结并板书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调整坐姿,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端正,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谜语诗,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齐背)这节课我们还会学到一首古诗哟,快来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诵读古诗
1.教师播放古代私塾里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再次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古诗《咏鹅》所描写的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三、亲子阅读
1.过渡: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遍。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2.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难点分析: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2、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课件展示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
(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
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课件展示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课件展示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课件展示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课件展示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
(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三、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