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季氏将伐颛臾》(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796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季氏将伐颛臾》(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季氏将伐颛臾【第一篇】

一。基础知识掌握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     )   冉有(     )   社稷(     )    柙(     )

虎兕(     )   萧墙(     )   相夫子(     )  椟(     )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    颠簸   辅助       b.不稳定  跌倒   辅助

c.不稳定  颠簸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   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为: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于: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

③虎兕出于柙  于:

④龟玉毁于椟  于: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于: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于: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是1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9).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8.子 谓 子 贡 曰 女 与 回 也 孰 愈 对 曰 赐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闻 一 以 知十 赐 也 闻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与 女 弗 如 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                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答案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ǐng  án

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教学难点【第二篇】

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投影【第三篇】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请大家详看课文注释①。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第四篇】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反对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不可伐义正词严

讨伐②颛臾在鲁国境内不必伐不容置辩

理由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无劝伐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注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朗读并背诵。全班同学背第一段。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以前后桌为一组,选一代表发言)

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是冉有的推托辞,语速不能过快;孔子的话中“求”“是谁之过与?”应加重语气,口气坚决而又委婉。全班同学齐背第二段。

当冉有再一次危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时,又遭到孔子的驳斥,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三次对话,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前后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明确: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明确:“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地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求”第三次被孔子直呼,同样应加重语气,且要把孔子这句话的紧张严肃语气读出来。孔子在表明自己主张时的几句,应读得情绪激昂。班同学齐背第三段。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板书总结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归纳出孔子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并加强背诵。通过朗读提示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全班同学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背诵。

二、阅读训练

提供下列材料给学生,教师适当解释其中难懂的词句,让学生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难点。(投影)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上)

材料1:注释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抱,环绕。

[译文]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材料2:注释道:引导。格:亲近归附之义。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要求结合课文比较,进一步明确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课文和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可归纳出孔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修文德,以德报人,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

三、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来、安,使动用法

2.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答案:①恐怕该责备你吧!

②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

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而努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9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