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5412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

一、开门见山,初解题意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10《惊弓之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理解重点词语。

1、师: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好,先自己读读。

更羸 拉弦 嘣 悲惨 愈合 信不过 裂开 孤单失群

2、指名读,①师:等等,“羸”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象?出示:赢

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显示:羊、贝)(好极了)还有什么区别?(读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师:是呀,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这个字看成“赢”字,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

(“嘣”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好,我们也来一起读读。)

3、请个小组开火车读,随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愈合”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这里有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就是——(裂开)

“孤单失群”(“失”下加点)“失”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妨来查查字典,看看字典里“失”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的几种解释抄下来了,大家看看。(出示解释)自己读读,想想这里的“失”应取哪种解释?(找不着)那整个词就是——孤零零的,找不着大家了。

失:①丢掉; ②找不着; ③没有达到目的; ④违背; ⑤错误。

3、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师: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词,大家很容易把它读错,读什么?(出示:大王)是呀,古时候对一国之君或强盗头子都称呼“dài wáng”。来,一起读。

5、师:课文中的“大王”就是——?(出示:魏王)

6、师:“魏王”是魏国的国王,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啦!(出示:魏国)来,读读这三个词。

三、质疑问难,朗读感悟。

师:预习过课文,知道更羸这个人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介绍他?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能手”?(本领高的人。)

师:更羸的射箭本领特别高,所以人们称他为——(显示:射箭能手)

师:能成为射箭能手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看,更羸还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用波浪线划出。

师:请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想想更羸说话时的神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好,带上你们的感受自己练练。(指名读)

师:怎么样?(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齐读)来,我们一齐读。

师:更羸不用箭,真的让大雁掉下来了吗?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描述了更羸拉弓射雁的情景?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

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请你们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能给这两个“直”分别换个词说说吗?

师:来,请把你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读得通吗?读不通,说明有问题了,谁来帮帮他,非常好。

师:同学们,同一个字有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就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真正意思,这才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

师:理解了这两个“直”,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先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读了这个句子,我们来找找这句话中哪个字才真正置大雁于死地的?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这个字圈出来。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圈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板书:嘣)这一声“嘣”是什么发出的声响?(弓弦的声响)

师:听到这“嘣”的一声弦响,大雁为什么“往上飞”?后来,又为什么会“掉下来”了呢?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答案来吧。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第九自然段。哪两句话?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对,请大家读读第一句话。能用上“因为……所以……”先来说说大雁“往上飞”的原因吗?(贴出:心里很害怕) (贴出:拼命往上飞)

师:说得好!现在读读第二句话,谁能来说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也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贴出:伤口又裂开) (贴出:掉了下来)

师:是呀!因为大雁拼命往上飞,它的伤口又裂开了,此时,这只大雁的情况糟糕吗?糟糕成什么样子?(是呀!大雁一用力,原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真是疼痛难忍,再也没力气扇动翅膀了,就掉了下来!)

师:明白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吗?别忙,看着板书,先自己练练。(指名说。说得不错,现在说给你们的同桌听听。)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哪个词置大雁于死地?“嘣”!

师: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师:①那么,这只大雁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②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它就会害怕,对吗?你们拉出“嘣”响,它也会掉,是吗?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谁都有,我们也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为什么?别急,读读课文第七段,再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是呀!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拉弓,最最重要的是他能看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一听到弓弦声就害怕的鸟!

师:那么,更羸又是怎么看出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本课还有几个生字很容易写错,需要我们好好来写一写。

2、出示:射

3、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一撇不能出头)

师范写,提醒左右要匀称。学生书空。

4、出示:雁 看这个字,想提醒大家什么?(里面是两个单人旁,而不是双人旁,厂字头,上面不能加点。)

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因为事先预设很充分,自己感觉挺舒畅的,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自在。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通过抓更羸的言行、探大雁送命的真正原因,从中感受到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并在课尾预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原先预想的是学生既会说“会”,也会说“不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学生都说“不会”,尽管再三提示,但学生最终只是很不自信地小声说:“会!”课后静下心来回想,之所以会出现试教时未出现的情况,一在于学生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能和更羸相提并论;二在于教师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我的设想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课后了解了一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嘣”一声不如更羸的响,有的认为自己要吓的大雁是没受伤的。当自己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不相一致时,自己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弱。

低段的语文教学扎根于字词教学,因此我在上课时并未忽略字词的教学,通过给“失”选取解释,给两个“直”换词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读一读,让学生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给学生读课文的量和时间上还不够多。没有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 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 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3、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果:不用箭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

1、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读训练,更羸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魏王的话读出什么语气?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训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开门见山,初解题意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10《惊弓之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理解重点词语。

1、师: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好,先自己读读。

更羸 拉弦 嘣 悲惨 愈合 信不过 裂开 孤单失群

2、指名读,①师:等等,“羸”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象?出示:赢

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显示:羊、贝)(好极了)还有什么区别?(读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师:是呀,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这个字看成“赢”字,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

(“嘣”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好,我们也来一起读读。)

3、请个小组开火车读,随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愈合”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这里有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就是——(裂开)

“孤单失群”(“失”下加点)“失”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妨来查查字典,看看字典里“失”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的几种解释抄下来了,大家看看。(出示解释)自己读读,想想这里的“失”应取哪种解释?(找不着)那整个词就是——孤零零的,找不着大家了。

失:①丢掉; ②找不着; ③没有达到目的; ④违背; ⑤错误。

3、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师: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词,大家很容易把它读错,读什么?(出示:大王)是呀,古时候对一国之君或强盗头子都称呼“dài wáng”。来,一起读。

5、师:课文中的“大王”就是——?(出示:魏王)

6、师:“魏王”是魏国的国王,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啦!(出示:魏国)来,读读这三个词。

三、质疑问难,朗读感悟。

师:预习过课文,知道更羸这个人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介绍他?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能手”?(本领高的人。)

师:更羸的射箭本领特别高,所以人们称他为——(显示:射箭能手)

师:能成为射箭能手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看,更羸还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用波浪线划出。

师:请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想想更羸说话时的神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好,带上你们的感受自己练练。(指名读)

师:怎么样?(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齐读)来,我们一齐读。

师:更羸不用箭,真的让大雁掉下来了吗?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描述了更羸拉弓射雁的情景?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

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请你们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能给这两个“直”分别换个词说说吗?

师:来,请把你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读得通吗?读不通,说明有问题了,谁来帮

帮他,非常好。

师:同学们,同一个字有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就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真正意思,这才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

师:理解了这两个“直”,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先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读了这个句子,我们来找找这句话中哪个字才真正置大雁于死地的?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这个字圈出来。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圈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板书:嘣)这一声“嘣”是什么发出的声响?(弓弦的声响)

师:听到这“嘣”的一声弦响,大雁为什么“往上飞”?后来,又为什么会“掉下来”了呢?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答案来吧。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第九自然段。哪两句话?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

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对,请大家读读第一句话。能用上“因为……所以……”先来说说大雁“往上飞”的原因吗?(贴出:心里很害怕) (贴出:拼命往上飞)

师:说得好!现在读读第二句话,谁能来说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也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贴出:伤口又裂开) (贴出:掉了下来)

师:是呀!因为大雁拼命往上飞,它的伤口又裂开了,此时,这只大雁的情况糟糕吗?糟糕成什么样子?(是呀!大雁一用力,原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真是疼痛难忍,再也没力气扇动翅膀了,就掉了下来!)

师:明白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吗?别忙,看着板书,先自己练练。(指名说。说得不错,现在说给你们的同桌听听。)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哪个词置大雁于死地?“嘣”!

师: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师:①那么,这只大雁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②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它就会害怕,对吗?你们拉

出“嘣”响,它也会掉,是吗?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谁都有,我们也有,更赢算得上射

箭能手吗?为什么?别急,读读课文第七段,再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是呀!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拉弓,最最重要的是他能看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一听到弓弦声就害怕的鸟!

师:那么,更羸又是怎么看出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本课还有几个生字很容易写错,需要我们好好来写一写。

2、出示:射

3、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一撇不能出头)

师范写,提醒左右要匀称。学生书空。

4、出示:雁 看这个字,想提醒大家什么?(里面是两个单人旁,而不是双人旁,厂字头,上面不能加点。)

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因为事先预设很充分,自己感觉挺舒畅的,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自在。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通过抓更羸的言行、探大雁送命的真正原因,从中感受到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并在课尾预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原先预想的是学生既会说“会”,也会说“不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学生都说“不会”,尽管再三提示,但学生最终只是很不自信地小声说:“会!”课后静下心来回想,之所以会出现试教时未出现的情况,一在于学生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能和更羸相提并论;二在于教师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我的设想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课后了解了一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嘣”一声不如更羸的响,有的认为自己要吓的大雁是没受伤的。当自己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不相一致时,自己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弱。

低段的语文教学扎根于字词教学,因此我在上课时并未忽略字词的教学,通过给“失”选取解释,给两个“直”换词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读一读,让学生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给学生读课文的量和时间上还不够多。没有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四篇】

一。根据一个读音和两个不同的词分别填上两个不同的字。

jiàn                         liè

弓(   )  宝(    )         (   )车  (    )缝

二。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的词。

(    )假(    )威         狡(    )三窟

呆若木(      )         (    )(    )不宁

九(    )一毛            顺手牵(     )

(    )心(    )肺        如(    )得水

胆小如(     )

三。“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比喻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一。根据一个读音和两个不同的词分别填上两个不同的字。

jiàn liè

弓( 箭 ) 宝( 剑 ) ( 列 )车 ( 裂 )缝

二。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的词。

( 狐 )假( 虎 )威 狡( 兔 )三窟

呆若木( 鸡 ) ( 鸡 )( 犬 )不宁

九( 牛 )一毛 顺手牵( 羊 )

( 狼 )心( 狗 )肺 如( 鱼 )得水

胆小如( 鼠 )

三。“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它是指受了弓箭惊吓的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比喻那些_受过惊吓之人,遇到一点儿常人视为普通的动静便非常害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9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