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集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和物候学的基本知识。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巩固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我们跟随着画面走进了大自然,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大自然的一切现象,花开、虫鸣、叶落、冰融,都是一种无声的诉说和交流,其背后隐藏着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那么善于观察的你,还解读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的吗?和我们分享一下。
大自然神奇而美丽,它召唤着我们去感受、去观察,去研究。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用灵敏、细腻的眼光,一笔一笔记下了他与花、鸟、虫、月、露、风的对话。今天,我们就跟随着竺可桢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2.生字词积累
三、研讨探究
拿出预习作业所做的表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对象
说明层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说明结构。
2.通过质疑,“实事求是”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明确: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大自然的语言”即指与气候同步,能据以安排农事的自然现象,也就是“物候”。“物候学”是近代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
3.把握写作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阅读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通过练习,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动笔练一练,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问题:句中的“左右”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中考考点链接)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①通过对比,进行品析,朗读体会。
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老师修改后的句子:立春过后,大地回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都开放了。再过两个月,燕子飞回来了。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结果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落下来。北雁南飞,活动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不见了。到处呈现一片衰败景象,寒冬就要到了。
②品味标题的妙处。
标题迷惑了一部分同学,以至于有的同学“说明对象”那一栏填的是“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原题并不是这个。借助书下注解看看原题:“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也许用原题会更容易帮助我们解决文章说明对象的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明确:本文的课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物候现象比作是大自然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改后就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太平淡。
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采用的说明语言是平实和生动相结合的说明语言。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四、练习巩固
1.字音小测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以下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1962年的山桃、杏花……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②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
五、小结
本文是1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通俗易懂,饶有趣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探索出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倾听、辨别夏天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学习大胆联想和讲述。
2、感受听音的乐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夏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声音王国聚会引入课题,激发幼儿欣赏各种声音的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耳朵有一种很大的本领,那就是听声音。今天,声音王国举行了一次大聚会,各种各样声音都来了,我们来听听看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师播放各种声音)
二.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由声音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讲述。
A.狂风声 雷电雨声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棒,能分辨出这么多声音,现在夏天到了,天气变化无常,那声音王国天气怎么样?我们来听听看。(播放大风的声音)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原来天气怎么样?刮大风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声音王国不仅刮起大风了,还怎么了?嘘,闭上眼睛认真听。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打雷和下雨的声音)听到打雷声,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安全?(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小结:雷雨天,我们不要出门。在家里最好把插头电源开关都拔掉,不要看电视,不能玩电脑,更要注意不能站在大树下,小溪边,那样易触电非常危险。
B.鸟叫声
师:天晴了,雨停了,大家闭上眼睛听,谁来了?
提问:是什么样声音?小鸟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你觉得小鸟快乐吗?为什么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会让它们那么快乐?唧唧喳喳好像在说什么?我们来模仿小鸟好听的声音。
C.海浪声
师:小鸟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听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地方?
提问:是什么地方的声音?(幼儿回答后出示挂图)你们见过大海吗?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海,如宽阔的大海、 无边无际的大海、 美丽的大海、波涛汹涌等)
(1) 播放海鸥叫声。
提问:海上有哪些有趣的声音?
你听到这些声音好像想到了什么?
(2)如果是你们来到海边,你们会在那边做什么呢?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讲述)
三.结合声音背景,师示范讲述故事。
1、幼儿倾听各种声音,试着用听到的声音讲述一句话或一个小故事。
2、师结合声音背景,讲述故事。
师:刚才,听了那么多的声音,老师把这些声音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清晨,树林里传来了小鸟清脆的鸟叫声。原来是小鸟醒来了,快乐地歌唱。小鸟飞到了美丽的海边,大海真的好美啊,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远处一艘轮船向我们慢慢开来,海鸥叽叽喳喳的叫,自由飞翔。突然,刮来一阵大风,雷声轰隆隆的响,海面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海水象发怒的狮子一样波涛汹涌,最后钟声敲响了,夜深了,大海又平静地进入了梦乡。
四.听音游戏,感受听音的乐趣。
师:听声音编故事,好玩吗?原来自然界的声音也能编出好听的'故事。这些声音你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这些美妙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心情很愉悦。
现在我们一起去声音国王找朋友咯!跟声音宝宝交朋友有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听着各种声音,试着把听到的声音用动作做出来。
播放声音:脚步声、流水声、狼叫声、 鞭炮声、鼓声、掌声、轻音乐。
五.结束活动:寻找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师:小朋友任务完成的很出色,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夏天更美妙的声音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1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而本文作者在文中尽量减少专业术语,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1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知识的掌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积累。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物候知识。
二、
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准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 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Yǔ)言),谁能把这个生词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解题激趣,《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1)CAI课件分别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说说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
(2)解题激趣: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如“告诉”的“诉”单独念第四声,读“告诉”一词时读轻声;“如果”的“如”声母是r,而不是l;“察”是翘舌音,“粗”是平舌音等。)
3、交流通读诗句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个句子。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生字多,名称连续。)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日)
4、正确流利地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读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一“逗点”摇着尾巴游动)这是什么?(逗号)仔细看到底是什么呢?(小蝌蚪)
(2)引导想像: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3)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第三节)
(1)CAI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呢?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点评指导。
(第四节)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结合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介“喜马拉雅山”。)
(2)“喜马拉雅山”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朗读。
3、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把三小节连起来自由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2)过渡: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齐读第一节、最后两节诗。
(3)赏读、赛读:教师边范读边展示CAI课件后,指名赛读整首诗。
(4)拓展: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
四,书写指导,练习运用
1、书写指导:
(1)自读生字词,边读边记形,并在组内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2)在书上描红、练写并点评纠正。(如“就”右边不能写成“龙”,“诉”不能丢了一点。)
2、自主选择练习:
(1)和同学们互相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收集、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并记录下来。
(4)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一节诗句写下来,读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