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黄鹤楼送别》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395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黄鹤楼送别》教案精编5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黄鹤楼送别1

地点:扬中市实验小学五(10)班

班级:扬中市实验小学五(10)班

执教:张思益

活动名称:扬中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开放周

一、复习旧知,朗读旧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黄鹤楼送别》,打开书一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二、朗读话别,感悟话别。

师:离愁别绪在心底,而情难启,而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

师: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听完他们的话别,你觉得此时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怎样?

生:我觉得李白和孟浩然此时都很难过。

生:我觉得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开,他们都很舍不得,都不愿意分开。

师:你还能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出些什么呢?生:我看出李白很崇拜,很敬仰孟浩然。

生:我还能看出孟浩然虽然也很难过,但他比李白年长,所以他试图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

生:我也看出孟浩然不愧是李白的兄长和老师,他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

师:是呀,洒脱、率直的李白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流溢在句里行间了。拿起笔,读读李白的这番道白,边读边思考,哪里看出他对孟浩然的敬仰,对这次分别的不舍?

(学生边读边划边感悟与思考。)

师:(指小黑板)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就请您满饮次杯吧!”我从李白言语中对孟浩然一系列的尊称中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李白称孟浩然为夫子,而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您的人品,您的诗篇,结识了您,一直把您当作,请您”短短的一段话别,李白竟用了这么多个您,我觉得,他不只是一般的敬仰孟夫子,而是非常的敬仰。

师:老师现在也很敬仰你,因为你不仅读明白了李白的语言,还将他的内心分析的这样透彻、准确,我觉得你能做李白的半个知音了。真是不简单。其余同学还有高见吗?生:“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知道,李白与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在中国自古就说“长兄若父”,还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李白说孟浩然是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可见,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有多高的地位。

师:请给他掌声,感谢他用丰富的历史知识解读了李白,解读了课文。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他们的关系,孟浩然真是李白的良师益友呀!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誉”是指好的名声。李白赞扬孟浩然的才学,诗篇名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师:李白多么的敬仰孟夫子呀,让我们带着无比敬仰之情,朗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前两句)

师: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个良师,一个益友,一个兄长,一个知音了,李白能不难过,能不伤神吗?一齐读: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担心哪天才能再见,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孟浩然的离开,对于这次分别,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读: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帆船启航,将不见故人。一起读出李白的不舍,读出李白的难过!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回呀,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这样的知己,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但毕竟他比李白年长,他得一面将自己的眷恋之情隐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齐读。

(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别之语“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王勃说,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

师: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

生: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

师:是呀,正如他后面讲的,我们的分别只是(生:暂时的)虽然分别了,但友谊却(生:永世不绝)

师:你能领悟孟夫子这番话的深远含义吗?他是要告诉李白什么呢?

生:他要告诉李白:别难过,我们不是永远分开,还会重逢的。

生:他要告诉李白: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生: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

师:李白听了友人的话,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他会开心起来,是呀,孟兄所言极是,我们不是永别,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见了,不要那么伤感。

生:他会想,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心中牵挂就够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

(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别语。)

师:两个大诗人,一对好知己,他们的话别是多么的深情,多么的深刻呀,还想再读吗?

生:想!

师:老师读旁白,一、二组同学读李白的话,三、四组同学读孟浩然的话。

(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三、心随船去,想象内心

师: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无奈这样的良辰美景却要分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他得走了。他们挥手道别。白帆随着江风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而李白一直就这样久久地站着,久久地站着,全神贯注地看着帆船驶向天边,最后只见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仍不肯离开,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都托付给江水,好陪着帆船,伴着友人到达目的地。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能猜猜此时伫立岸边,举目远眺的李白心里正想些什么吗?

生:想当初,我们一起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携手同游,好不快哉。

生:想当初,我们秉烛夜谈,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离呀。

生:而如今,我们天各一方,远隔万水千山。

生:不久后,我们一定还能重逢,孟兄,我还在此地等待您的归来。

师:多么真诚的朋友,多么真挚的友情呀,一齐满含眷恋之情地读: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名诗,理解诗意

师: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生看黑板齐读)

师:学完李白创作这首送别诗的背景,再看这首诗,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而准确的理解它的意思了吧?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师:“之广陵”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是到,往,去的意思。

师:“故人”指谁?生:指孟浩然。

师:也就是李白的——?

生:朋友、知己。

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呢?

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鸟语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艳丽的三月。

师:同学们知道吗?自从李白写下这句诗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扬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们纷纷赶往扬州,欣赏那里的美景。而“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一起美美地读这句诗。

师:“孤帆”指?

生:一只帆船。

师:老师有疑问,长江上不仅是沙鸥点点,我觉得一定还白帆片片,而李白的诗中为什么说只有一只帆船呢?

生:因为李白只凝视着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他全神贯注的只看着那一只载着友人的帆船,其他的都似乎没看到。

师:“尽”指消失的意思。“唯”、“天际”呢?

生:是只的意思,天际是天边。

师: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将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生说)

师:能背诵这首诗了吗?

生:能!

师:先自己练一练。

(指名背,一起背)

五、积累拓展,情感迁移

师:《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一些送别诗,谁来诵读一下。

(一生读)

师:这首诗你制成了几张书签?

生:三张。

师:老师给点时间你,将这三张书签现在就分送给你的三个友人,让他们分享你的资料,和你一起积累,与你一同成长。

(生离座欣喜地送出书签,收到书签的学生惊喜,全班学生目光相随。)

师:还有谁来诵读收集的送别诗。

(生读)

师:你制作了几张书签?

生:一张。

师:啊——?

生:因为我的朋友不多。

师:老师支持一下你,因为朋友不在多,而贵于精。但我很想看看,谁那么荣幸,能做你唯一的知己。

(生送出书签,师笑。)

师:拿到书签的同学们,你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张薄薄的书签,更是一份真诚的心,一份真挚的情呀。我觉得它一定很沉。请妥善珍藏好这张书签,珍惜这一份可贵的友情。

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从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对朋友,对分别有了新的认识,请选择其中一个为主题,用简短的语言在空白书签的后面写下你的认识,待会送给你的知己,你的故人或你的兄长、老师。

(生写)

(生送书签)

师:此时,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很可怜,(摊开两只手)因为,我到现在还是两手空空如也!(师故意尴尬地笑)

(听课老师也会心一笑)

(学生立刻明白意思,有学生送上书签)

师:谢谢,谢谢你们,虽然这友情来得迟了些,来得勉强了些,但我还是很感动,还是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我表达的珍贵的友情。

(后排听课的老师中,有几位开心地向我轻挥他们手中的书签,因为他们也收获到了友情。)

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黄鹤楼送别》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别2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黄鹤楼送别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间的依依依惜别之情。

导学提纲

a、自主学习

一、 读一读: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

二、 写一写: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三、 想一想

1好友如果分别时是什么样?

2第一节写黄鹤话别,怎么理解?

3长江边的景色是什么?

4哪些词描写黄鹤楼的壮观?

5第二段写吟诗作别,怎样理解?

四、 熟读课文

五、 把疑难问题记下来,准备小组交流

b、合作学习

一、 质疑问难

二、 合作探究

1、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2、 好朋友话别时是什么情况?

三、 合作背诵

作业菜单

1背诵课文中的诗

2根据长江边的景色,写一段话,描写自己家乡的景色

板书设计

为朋友饯行

碧蓝的天空

留恋往返

依依话别

课文解析4

开篇第一小节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暮春三月”暗合“烟花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环境描写,为故事展示了一个美好的背景,首先把读者还到了一个读音的境地,“饯行”又故事带来了一点点忧伤。

第二小节。“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简单介绍了黄鹤楼及其地理位置,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提供了条件。这一小节的内容是临别的前奏,“一会儿”,“一会儿”只是作者内心的臆测,但在我们看来并不显雕琢之感,缘自于作者对临别之人内心的真实把握,一个“藏”字把临别的真实心理淋漓尽致地突显现来,真是“此时无事胜有声。”

第三小节,“话别”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整首诗的情意所在。从李白那饱含深情的话语中,我们知道,(1)孟浩然的为人,人品与诗篇都是让李白所敬重,(2)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非同一般,既是好友,又是兄弟,还是师徒。(3)两人前途的迷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这么好的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此时此刻,却将浓浓的情于一句简炼的话语中,真是一语值千金。再看孟浩然也是性情中人,看他的动作,“一饮而尽”,李白的盛情怎能推却。此时的孟也有诉不完的离别情,但此时此地,黄鹤楼,王勃,自然而然想到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深地离别语夹着浓浓的关怀,宽慰之情通过两个的动作,语言,充分展示出来,黄鹤楼上散发着离愁别绪。文章虽然简炼却不失真情,让人也不尽融入其中。

第三小节。有情人终于离别,此时江边一景一物都似在诉说离别意,“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蓝天,春水,对诗句的最好介绍,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对环境衬托人物心境的把握力度。

最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引出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整个故事如流水一般顺畅自然,情意绵绵,毫无粉饰之意。

如果把它作为1篇美文,与古诗一块进行反复赏读、吟诵、玩味,不但能拓宽、深化对古诗意境的领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向时可以从短文中学习语言、增强语感,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这就收到了读文学诗的双重功效。

黄鹤楼送别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

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因为这段话中有“友人”和“伫立”,而这两词语正是可做文章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友人”发问,从“伫立”想开去,从而突破全文,诵读第三节与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深。

四、学情分析:

文章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且人物的情感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的,我经过多次对文本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文本的第四节内容是课文的眼,抓住这段话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能读正确字音,认清字形;

2、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课文后,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的1-2节的内容,体会李白与孟浩然难舍于黄鹤楼上,初感两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5、初步感受“文包诗”的课文特点、理解课文的方法是诗文结合才能明白古诗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朋友将要远行时,你会怎么做呢?(板书:送别)是的,我们应该去送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黄鹤楼)同学们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呢?

(课文讲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为即将远行的孟浩然送行、课文讲的是李白在春天为即将远行去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课文讲的是李白在春天为即将远行去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别了好友后李白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3、你会背诵这首诗吗?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预习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老师将检查你们生字预习的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jiàn     zàn                  níng

饯  行  暂 时  触 动  依 然  凝 视  惜 别  孤 帆

kuài zhì             ling         sì              méng

脍  炙 人 口  飞 檐 凌 空  繁 花 似 锦  烟 雾 迷 蒙

(1)   不出示拼音学生读,注意学生的发音;

(2)   出示拼音加以纠正与强调:饯、暂、凝、脍炙、凌、似、蒙的发音;

(3)   加强字形与字音的辨析:饯——浅  凝——凌

2、同学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写这些生字。

3、指导学生描红习字。(强调坐姿,巡视学生的习字情况)

4、展示写的好的同学的描红。

5、同学们写得认真,相信读课文一定很棒。

(三)初读课文:

1、强调读书的坐姿,

2、能读正确,

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全文讲了什么谁与谁的故事?

(四)检查初读的情况

刚才听着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谁愿意把你读得最棒得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读完后,你来夸一夸他,好吗?

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多表扬,少提不足)

同学读得动情,评得精彩,真令老师高兴,为了大家对课文了解得更为彻底,请大家再读课文,谁能最快知道课文讲了谁与谁的一件什么事?

(五)讲读第一节

在学生说出(课文讲的是李白在春天为即将远行去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别了好友孟浩然后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后,引导学生学习的一节的内容。

1、引导学生感悟长江边暮春三月的美景(烟雾迷梦、繁花似锦)

2、引导学生感悟李白与孟浩然分别在即(为……饯行)

在这大好的春色中送别友人真是一件酸楚的事,这一别,将各自孤独地面对这大好的春景,两人难舍于黄鹤楼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二节的学习:两位好友是怎样的难舍于黄鹤楼上的呢?)

(六)讲读第二节

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两好友难舍于黄鹤楼上呢?

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眺望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都有意不去……藏在心底……)感悟两友人间深情厚意,难舍难分。

(七)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还感悟到在暮春三月李白与孟浩然情深意重、难舍难分于黄鹤楼上。李白与孟浩然就这样无言无语直到分别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八)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2遍

2、收集孟浩然的诗歌两首

3、收集有关送别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文章的第三节的语言中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诗人与朋友的“君子之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李白为即将远行的孟浩然送别,两友人难舍难分于黄鹤楼上,无语无言,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孟浩然还是顺江而下前往扬州。请同学们看这段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矾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我们班的同学最善于问问题,你读一读想问什么问题?

1、友人是谁?

2、伫立是什么意思?李白为什么“依然伫立在江边”?

3、略号是什么意思?

(二)精读课文

同学所问的问题真棒,下面我们来看“友人”是谁?

出示:孟浩然: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数反映山水田园风光的美好和自己隐居田园的闲适之情,诗歌朴实自然,意境明朗、优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请学生读,感悟孟浩然真是“孟夫子”。)

谁能背诵出孟浩然的诗呢?《春晓》、《宿建德江》

这位同学真了不起古诗积累真棒,请大家向他学习。

接下来看“伫立”的意思?李白为什么“依然伫立在江边”?

出示: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例如:伫立窗前

凝神伫立

教师介绍:李白长时间地站立在江边想着送别的情形,他们究竟是怎样话别的呢?

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呢?

1、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深意重。(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请满饮此杯、一饮而尽、暂时分别……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孟浩然的确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此处可以再次让同学背诵孟浩然的诗句来感悟诗篇誉满天下。

3、引导学生理解孟浩然引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用意,加深对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理解,突出两人的友谊是“君子之交”,两人的友谊如滔滔江水一般绵长。

指导朗读,读出两人之间的 友谊如滔滔江水一般绵长,依依惜别之情。

同学们真棒读得精彩,品悟精妙。下面我们讨论“省略号”的意思。请同学们最后一节的内容,你最想为省略号补上什么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8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