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二年级数学教案案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97895

【导言】此例“二年级数学教案案例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

一、  活动目标

1、  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  在游戏中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3、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二、  准备

1、对应的两个物品(碗、勺、盘、叉等)若干组。

2、猫、狗、猴、兔及鱼、骨头、桃、萝卜若干套。

3、小熊头饰一个。

三、  重难点

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帮小熊准备客人的食物和餐具来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

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五、活动过程

1、  创设氛围,引出活动。

教师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请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准备够了没有。想请大家来给我帮忙,行吗?

2、  幼儿操作,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

(1)  交代要求:你们帮我看看哪一样食物不够,记在心里。然后告诉我: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还是一样多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2)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  集体检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4)  教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结果。

3、  小组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1)  交代要求:客人就要来了,餐具还没整理,你们再帮我理一理吧。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讨论: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请幼儿吃“点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快乐的动物》教学案例2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本节课我们开展了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得到了倍数关系,通过圈一圈理解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学生展示汇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对学交流部分让学生参考第一部分内容与对学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除法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不足之处是小组评价不明显,给小组加分时没有大声宣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根据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应更及时、更明显,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榜样性。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快乐的动物》教学案例3

教学设计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  郭进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具:

课件、多媒体、动物图片、圆片、小方块或圆片(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出示主题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活动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指名学生说说每种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1、用一个圆片代替一只猴子,这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呢?(学生摆3个。)

师:我们可以说猴子数是1个3。那么鸭子数应该摆多少个?你想怎样摆呢?

2、学生自己用学具摆出鸭子数。

3、学生汇报、交流。

(1)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会摆成○○○○○○,

○○○ ○○○ 或 ○○○ ○○○

(2)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为什么?

4、圈一圈,认识“倍”。

(1)师边说明边圈: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看作1份,也就是说1个3为2份。那么鸭子有6只,就可以平均分成2份,是2个3。

(2)引出“倍” 。

像这样的两个数量,我们可以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这就是倍数关系。

(3)学生读两遍。

(4)质疑。对于这种倍数关系,你有什么其它想法、疑问或是还想了解些什么?

5、学习用除法表示。

(1)师:“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板书:6÷3=2)

(2)小组讨论:除法算式里的“6”和“3”分别表示什么呢?

(3)学生汇报。

(4)全班看着算式说一说算式的表示意义:鸭子有6只,猴子有3只,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三)画一画、圈一圈(松鼠和小鸡),加深理解“倍”。

1、学生独立尝试画图表示松鼠和小鸡的数量,并列式求倍数关系。

2、指名一学生到讲台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2个2个地圈?除法算式表示它们的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说一说。(小鸡有8只,松鼠有2只,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

4、教师小结: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书上第46页的“说一说”。

2、书上第47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案例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本班学生普遍计算能力差,计算准确率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训练提高计算准确率,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学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本期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1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六、本册教学内容的课时及课时计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九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5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题名称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二(2)授课时数1设计者所属学校建设中心小学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地位作用:《小熊请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结合乘法口诀出现的,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编口诀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对于4乘法口诀的编制应该不会太困难。教材用小熊串红果准备请客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的连加的过程,为编口诀作准备,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让学生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 学生对认识生活中的乘法兴趣较浓厚;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初始能力: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编口诀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对于4乘法口诀的编制应该不会太困难。学生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信息素养: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所学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认识能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4的乘法口诀。—2计算 会比较熟练地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3应用 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4 体验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5 解决 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激发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1、探究、交流、演示、概括;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验证;3、自学实践、小组讨论。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环境要求在多媒体教室, 创设“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多媒体出示画面:依次出现红果的串数与红果的个数。将全班学生分成每8人为一小组,创设和谐、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创设情境动画图片演示“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课件be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2分钟自制—2探究新知文本演示红果串数与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图和表格ec编制4的乘法口诀。12分钟自制—3综合运用图片出示桌子与桌腿(每张桌子4条腿)hh巩固4的乘法口诀。3分钟自制—4巩固练习文本有关4的乘法计算题和实际问题je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4分钟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决)1×4=4 4×1=4 一四得四2×4=8 4×2=8 二四得八3×4=12 4×3=12 三四十二4×4=16 四四十六5×4=20 4×5=20 四五二十6×4=24 4×6=24 四六二十四7×4=28 4×7=28 四七二十八8×4=32 4×8=32 四八三十二9×4=36 4×9=36 四九三十六教学策略阐述(1)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乘法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激发学习兴趣。(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引发学生对“4的乘法口诀”这一新知识的探讨。(3)自主学习:在提出问题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为了如何去解决“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这一问题展开探索、交流来共同编制4的乘法口诀。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课前准备1、认真学习钻研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2、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预设。1、学会4个4个跳着数。2、较熟练运用2、3、5的乘法口诀。3、寻找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通过收集学习资料感受所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演示“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课件。2、揭示课题。1、明确学习内容。2、4个4个跳着数红果的个数 动画图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联系生活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4的乘法2、结合表格让学生理解4的乘法口诀及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4、指导看书。1、 拿出手中的学具(小棒)和同桌共同合作来完成书本的表格。2、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联系2、3、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来编制出4的乘法口诀。3、 交流,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探索口诀的意义。 文本1、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2、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师生交流中能正确编制4的乘法口诀,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让学生感受确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体验学习有用的数学;综合运用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在数桌腿的过程中巩固4的乘法口诀,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2、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将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数学化。文本图片 1、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他人发言、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2、有效地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说收获,并进行了生生之间的评价。 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下节课内容做好铺垫。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如何记忆4的乘法口诀。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有关4的乘法口诀的计算题。形成性检测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检  测  题 的  内 容—1识别数桌腿,记忆4的乘法口诀—2应用连一连,4的乘法计算题—3解决游戏:找规律,走迷宫评价量表学生自评表知识评价:1、能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2、知道乘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评价:和自己比,这节课我能拿个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很好□好□待改进□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好□好□待改进□乐于与同伴合作很好□好□待改进□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在综合运用部分的解决问题学生完成的准确率非常高,游戏的内容是综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学生不明白题意。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小组学习,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99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