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优秀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晏子使楚》教案【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晏子使楚》的教案【第一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本文的文言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走进春秋时期一位个矮、国弱,在外交史上深受侮辱但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的高智商外交家晏子的世界。
说说你知道的背景?晏子,名婴,齐国的外交家。当时,楚强齐弱,楚国在外交场合处处刁难齐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婴是如何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2. 注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⑴熟读
⑵对号入座的基础上 留、译、调、增、删
⑶整理文言知识
合作·探究·展示
1. 自己大声朗读,然后根据书下注释理解全文,最后看看下面的翻译哪些地方不准确?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学习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凭什么呢?”手下的人对楚王说:“因为他要来,我们就请人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大王您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做了小偷。”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谁呀?”(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顽固地喜欢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其实味道不相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呀。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盗了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 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段内容?
第一段:楚国国君密谋辱齐
第二段:晏子机智粉碎楚王阴谋
3. 思考:
①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
②晏子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正气浩然。那么,楚王是否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昏君呢?你怎么看待?为什么?
4. 注意积累以下文言知识:
通假字
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词
何坐 其实味不同 ③寡人反取病焉
文言实词
习: 诣: 辞: 视:
方: 固: 坐: 徒: 赐: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齐人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
倒装句:(宾语前置)
何以也? 以何也? 用什么办法?
何为者也? 为者何也? 做什么的人?
何坐? 坐何? 犯了什么罪?
缚者曷为者也? 缚者为曷者也? 绑着的是什么人?
固定句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表揣测反问,“莫非…吗? ”或“难道…吗? ”
5. 补充1篇鉴赏文章:
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
《晏子使楚》中对晏子的描写,虽然只有一个动作(避席)和一段对话,但表现力强,寥寥数语,一个机智沉着、能言善辩、勇于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跃然纸上。
一、面对挑衅,针锋相对。楚王策划阴谋在前,实施阴谋时更是露骨——“王视晏子曰”,一个“视”,写出了楚王目光的威逼和神态的轻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衅,晏子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尊严不可辱,他毅然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瞬间思考后,机智地“避席对曰”。“避席”这一动作固然是表示郑重,但如果仔细体会,还能悟出晏子此时特有的一种抗拒侮辱的严肃和正义;“对曰”紧随“避席”之后,不仅凸现晏子反应之敏捷,而且传达着一种毫不退缩、针锋相对的豪气。
二、巧设类比,尽显辩才。
晏子反击时,没有直接说“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一观点,而是先说人所共知的一个自然现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接着用一个设问句“所以然者何”作一停顿,加强迫问语气,逼出原因——“水土异也”。至此,晏子的反击已有了无可辩驳的前提条件,使结论的出现呈水到渠成之势。由此可见,正是晏子巧设类比的辩才使其在交锋中占尽先机。
三、戏中见庄,柔中寓刚。
晏子的反击由自然现象进至社会现象,将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而“味不同”与齐民入楚变为“盗”相类比,由自然现象之因——“水土异”推出社会现象之因——“楚之水土”(国情民风)不如齐,“使民善盗”。晏子在得出这一使对方无言以对、深感难堪的结论时,用了“得无”这一较为委婉的语气,但读者分明从“戏”中读出了庄,从“柔”中读出了刚,就连晏子的对手楚王也只能自我解嘲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详笔铺垫,反衬晏婴。
楚王“欲辱”晏子,先设下计谋而后又导演,笔墨的确较为铺展,这种结构安排正是为主题服务的。楚王与“左右”共同设计了阴谋,时间、场合、人物、对话都预设得很周到,似乎志在必“辱”,可是就是这精心策划的挑衅被晏子一席逻辑严密的推理轻而易举地击得粉碎。其策划过程写得越详细,就越能让读者感到晏子将难以应对,哪里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就能反衬出晏子的巧妙机智和能言善辩。另一处对照性描写——楚王的先“视”后“笑”,也是极妙的衬笔。由咄咄逼人、傲气凌人的“视”转为充满难堪和尴尬的“笑”,分明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嘲,这不正说明晏子雄辩的威力吗?晏子“避席”时的郑重严肃、不畏强权与楚王的苦笑相比,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不就鲜明地站立在我们面前了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合作·探究·展示
板书设计
反馈检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
(2)何以也 以:
(3)缚者曷为者也 曷:
(4)齐人固善盗乎 固:
(5)人楚则盗 则: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晏子使楚》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晏子使楚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情感目标
了解本文叙述上前后呼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叙述上前后呼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简介背景,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二、扫清生字。
生字
yàn rǔ chǒu zī bì
晏子 侮辱 瞅 临淄 敝人
qiú huái gān zhǐ zéi péi
囚犯 淮南 柑橘 枳 贼 赔不是
形近字
准备 ( ) 敝国 ( )赋诗 ( )
淮南( ) 敞开 ( )盗贼 ( )
揪( )出来
瞅( )一眼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2、生自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3个)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谈谈晏子到了楚国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样的侮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
5、四人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教学后记:
宝坻区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晏子使楚2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情感目标
了解本文叙述上前后呼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叙述上前后呼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媒体
投影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
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1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小结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
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教学后记:
《晏子使楚》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题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晏子是一个著名的外交家,他的许多事迹被记录在一本名叫《晏子春秋》的书中,大家在课外可以去看一看,读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晏子春秋》中的其中的一个故事,那就是《晏子使楚》。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1)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2)“使”:出使,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二、课内自学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2、晏子到达楚国后,始终受到楚王什么样的“接待”?晏子是怎样对付的?结果怎样?
3、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提示:
(1)楚王为什么侮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 1 )到( 2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 3 )到第( 5 )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 6 )自然段。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
第二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驳,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三、交流汇报
1、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初学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来看看本课的情景剧。
1、观看录像(情景剧)。
师:看了这个情景剧,你觉得晏子这次出使楚国有没有完成使命?你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知道?(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导读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强调“不敢不尊重”几个字读重音。)
3、在这之前,楚王想怎样对待晏子?(侮辱晏子)晏子又怎么做?(巧妙反击楚王)
二、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请认真读课文,用“—”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用“﹏”划出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讲讲你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汇报: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生边汇报,边幻灯呈现)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3、指导朗读以上三个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晏子第一次面对楚王的侮辱是怎样反击的?谁愿意把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4、学习: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
师:晏子看到城门紧锁,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他生气吗?(生气!)可是他大发雷霆了吗?(没有)那他说这话时态度是怎样的?(冷静的,平静的)。
(1)指名读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指导朗读)
(2)晏子的话传到楚王耳中,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晏子的话叫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晏子说的话妙在哪呢?(他的话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5、小组合作学习:晏子第二、第三次反击楚王
过渡:晏子见了楚王后,又遭到了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呢?请认真读文,再讨论下面两组填空题。
第一组:
①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②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③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①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②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③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角色朗读第二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击楚王的话。
(2)完成第一组填空题。
(3)说说晏子的话妙在何处?(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分角色朗读第三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击楚王的话。
(4)完成第二组填空题。
(5)说说晏子的话妙在何处?(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他没有直接说“是两国水土不同”,而是说“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三、总结全文
1、复述故事的前因后果。(瞧,晏子不愧是个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楚王仗势欺人,本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故趁机侮辱晏子,可是,均被晏子巧妙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看到了晏子的高度智慧,所以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学了课文后,你觉得楚王和晏子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扩展延伸
1、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聪明人的题目: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歌德会怎样说呢?)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骄横) 晏子(爱国、能言善辩)
(侮辱) (反击)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是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是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