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五年级上册教案【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7629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上册教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星期日的安排(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

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计算。

3/8+1/25/6+3/411/12+1/6

(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全班交流。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①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让学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方法1:方法2:方法3:

1–3/8–1/61—3/8—1/61—(3/8+1/6)

=5/8—1/6=24/24—9/24—4/24=1—(9/24+4/24)

=15/24—4/24=24—9—4/24=1—13/24

=11/24=11/24=11/24

4、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1、第1题,请学生独自完成计算。

2、第2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答。

3、第3题,先填表,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建议作草图来帮助理解本题目。

4、第4题,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第一次加水是,第二次加水是,第三次加水是,三次加水的总量是++=1,所以笑笑喝的果汁与水同样多。

5、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四、总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1:方法2:方法3:

1–3/8–1/61—3/8—1/61—(3/8+1/6)

=5/8—1/6=24/24—9/24—4/24=1—(9/24+4/24)

=15/24—4/24=24—9—4/24=1—13/24

=11/24=11/24=11/24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篇】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他来到—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lǚ)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g)。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国工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大拇指汤姆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注意“剖”读pōu,不读pāo;“褴”“褛”这两个字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都以“衤”为偏旁;“拇”和“姆”要区分开。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大拇指汤姆(mǔ)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句导读:从“装扮”一词可看出,魔法师默林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是有目的的。]他来到一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 lǚ)的乞丐。 [①“热情地接待”“衣衫褴褛”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魔法师默林装扮成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段导读:用“虽然……但……”的句式写出夫妇俩并不快乐。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②默林主动询问夫妇俩不愉快的原因,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③“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一句写出了农夫的妻子怎样的心情?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妻子告诉默林,他们是因为没孩子而感到不幸。

默林很同情他们。[④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 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句导读:这句话说明了魔法师和农夫夫妇一样,也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⑤写汤姆还是和农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⑥“趁她不注意”“爬上”“想看”写出了汤姆怎样的性格特点?]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 [⑦“忽然”“顿时”“塞满”等词分别说明了什么?]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⑧本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特点?意在说明什么?]

段导读:汤姆不小心掉进了母亲和面的盆子里,处境危险。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 [句导读:面糊里的汤姆“又踢又踹”,让妈妈以为面糊着了魔,把妈妈吓了一跳。作者的想象既合理又奇特。]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⑨这段描写与汤姆有什么关系?]

段导读:母亲倒了面糊,恰好被路过的补锅匠拾起。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 [⑩这两个句子在语气上有什么特点?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 “连忙”“一股脑儿”说明了什么?]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 这句话表现了汤姆的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补锅匠以为是妖精来吓唬他,倒出工具袋中的东西跑了。汤姆自己跑回了家。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句导读:由于汤姆只有拇指那么大小,母亲怕汤姆被风刮跑,所以把他拴在蓟草上。母亲想得真周到,也为下文汤姆被牛卷进牛嘴里作铺垫。]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段导读:一头奶牛把拴着汤姆的蓟草卷到嘴里,汤姆急喊妈妈来救命。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 这句话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一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段导读:第10~12自然段,写母亲及时赶到,救了汤姆。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句导读:可怜的汤姆被乌鸦叼走了,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历险。]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段导读:汤姆被一只乌鸦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一张嘴,他掉了下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句导读:幸运的汤姆刚摆脱鸦口又进了鱼肚,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 用“连……都……”的句式说明了什么?] 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ɡ)。[句导读:汤姆历经艰难,来到了王宫,成了国王的玩偶,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段导读:写汤姆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 汤姆用“不比……也不比……”的句式意在说明什么?]

国王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句导读:从国王的举动中能看出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段导读:通过汤姆的话,国王了解到了汤姆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于是国王决定让汤姆拿些金银去看望父母。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 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句导读:“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可见汤姆一路的艰辛。]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 “哭肿了”“高兴极了”“连忙”“细心地照料”这一系列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汤姆到家后,父母十分高兴。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 汤姆的行为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段导读:写汤姆每月都回去看望父母,父母也很为儿子骄傲,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汤姆每月都回家与父母相聚,成了父母的骄傲。

重点句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农夫和他的妻子帮助了一个不认识的乞丐,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带来了幸福。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美德,可以给人带来幸福。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新词。

2.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3篇童话故事,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能给我们讲道理,给我们以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 理解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姆 褴 褛 婚 剖 宠 款

自学时,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剖(pōu)

读准字音。剖开 解剖

(2)记、写生字、新词。

出示:拇 汤 姆 趁 妖 倒 厨 剖 鞠 躬 宠 肿 趟 逗 款 善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你认为哪些字令你关注?你打算怎样识记?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衣”字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义,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左上部是个“士”字。

(3)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大拇指 妖精 剖开 鞠躬 受宠 款待 善良

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喜出望外)

它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喜出望外”的意思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本课是说母亲找不到汤姆了,认为他一定是遇到了危险,十分着急。在这样的情形下,母亲看到他平安地回来,十分出乎意料,心里特别高兴。)

你能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今天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偶像——杨利伟叔叔。)

三 整体把握,理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找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汤姆每月都回家与父母相聚,成了父母的骄傲。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句投影。

一 导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昨天,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句子: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常识,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汤姆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格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的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课文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童话要说明的内容?

出示句子: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是为了索取;做人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自己的善良之举而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法师默林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三 总结全文,体悟情感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能给人带来幸福。

1.本文突出了一个“险”字。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可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方法。

2.在拓展阶段,可让学生再通读全文,教师提问启发:“汤姆身上还可能发生什么惊险的事?与同学交流交流。”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迁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用途?

2.知道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阅读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太空“清洁工”产生的原因和用途,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太空“清洁工”

2、你们看,美丽浩瀚的太空你们可曾知道,那里充满着危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清洁工”》

(二)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太空“清洁工”是什么?

(3)划一划:太空“清洁工”是怎么样的?

(4)写一写:太空“清洁工”有什么用途?

2、学生按要求学习。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3、交流反馈。

4、交流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复述课文。

现在,你是太空“清洁工”。如果你是太空“清洁工”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7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