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体育理论课教案【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29991

【导言】此例“体育理论课教案【汇集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体育理论课教案【第一篇】

一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体育和生物课堂学习对体育和人体机能方面的知识略有所知,但是对体育与机能发展就很生疏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机能,学生需要了解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和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身体机能,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以后的体育锻炼及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

45分钟

三、教学内容分析;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生理机能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

1、什么是身体机能;

2、初中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3、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身体机能;

4、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身体机能有关的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2、使学生了解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明白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3、学会在发展身体机能中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难点: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发展身体机能时的注意事项。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人体生理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生理机能的发展,才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发展人体的技能。

(一)、什么是身体机能?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

(二)、初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教师介绍初中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身体机能发育在不同年龄段,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是不一样的,男女间、城乡间是有差别的;青少年的心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利用多**来教学)。

1、初中学生的心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每分钟大约80次。

2、初中学生呼吸频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每分钟18—22次。

3、初中学生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在2500—3000毫升,女生在2000—3000毫升左右。

4、初中学生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在14—15千帕,舒张压在—千帕。

把你们的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与课本上的数据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身体机能发育状况是否良好?(心率、肺活量和血压学校一年一次体检)

(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机能(10——12个学生分成一组讨论)。

(1)学生推荐2——3个同学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讲解。

(2)利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爱锻炼的人的安静心率、*时心率和肺活量进行比较,说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发育水*。

(四)、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

1、多**展示运动员和一般不爱运动的人的身体机能的相关数据。

2、讲解为什么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五)、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分组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说明,教师小结)

1、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注意呼吸道卫生。

2、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做过多屏气(讲解、示范呼吸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不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习,运动项目要丰富,如健身操、跑步、羽毛球、网球和游泳等。

4.使学生学会**运动时间和强度。

八.课堂练习:(多**显示,一个组一道题分组讨论,指定1——2人回答,教师小结)

1.请分析下蹲练习中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2.从下面练习中选择1——2种提高心肺功能的最佳练习方法:踢足球、短跑、健身操、打篮球、长跑、蹲马步、引体向上和跳高。

3.描述身体机能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安静心率、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

4.在跑步中怎样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

5.发展身体机能的练习中最忌讳的是什么?(过多的力量性、静力性练习和练习中过多的屏气)

九、作业安排:

1.你觉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机能有哪些好处?

2. 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提高你的心肺功能。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十一、自我问答:

通过学习学生哪些方面有提高?

(1)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身体机能的测试很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和**思考。

体育理论课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体系;构建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充实自己。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随后的工作时间确是长久的。这需要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打下基础。

一、问题分析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技能训练几乎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其比课堂教学难度更高一些,加上大班教W增加了学生人数,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体育动作和要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形式化,学生并没有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掌握到重要的体育要领。同时,随着体育院校的教育改革,其在理论课程上面也增加了一定的比例,将传统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到转变,这对体育教育专业是一次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个学生过程中,有些学校安排的理论课程过多,并没有系统性的建设课程体系,甚至出现重复开课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实践环节

体育教育专业要加强实践效率,最好能够拥有完善的实践训练基地,给予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空间和场地,并能利于教学氛围的良好构建。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听课训练和相关比赛,教师需要将说课的相关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进行说课教案的编写。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疑问及时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说课教案的质量。另外,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和校内的社团组织进行相互合作,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展开训练,第一是社团体育竞赛;第二是社团体育展示;第三是社团体育宣传;第四是社团体育研究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第一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是体育联谊活动;第三是体育科技咨询;第四是全面健身服务活动等,通过测试体制和体育健身等,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技能训练方法的创新

目前,微格教学已经被应用到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对重点的视频内容进行观看,学生需要在观看过程中掌握到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对该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有所了解。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的掌握到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培训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将教学技能分为几个单独的技能进行逐步培训,并在教案编写中融入这些教学内容。在对教学方案进行编写时,必须要真实的反映出训练的步骤,以及学生的教学反应及掌握情况。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和智能设备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并仔细分析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教学漏洞,以及时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演示教学法的应用

体育专业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区别在于,其仅仅依靠理论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到教学内容的,示范教学法是该专业的教学重要手段,其能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体育要领和自己的体育教育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轮流安排班上的学生担任临时教师的任务,带领其他同学进行队伍的操练和口令训练,并给大家进行体育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简单的示范,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在这个临时阶段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评价自己的表现,比如讲解的内容是否突出重点,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其次,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将这位“临时教师”的优势找出来,并去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应当先给予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然后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到教师角色,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技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进入教学一线的机会,并积极展开体育课观摩和体育教育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对体育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培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体育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凤,罗家顺,杜建林等。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37-38.

[2]田广。体育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陇南师专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1):82-86.

[3]周冰。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构建大学体育教育新模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9):88-88.

体育理论课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篮球运动概论

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的本质与特点

难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教学任务

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的本质与特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

(一)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及其演进

第一个时期:即初创试行时期

第二个时期:即完善传播时期

第三个时期:即普及发展时期

第四个时期:即全面提高时期

第五个时期:即创新、攀登时期

(二)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与特征

1、篮球运动的特征

2、篮球运动的特点

第一、集体性特点

第二、对抗性特点

第三、转换性特点

第四、时空性特点

第五、增智性特点

第六、综合性特点

第七、智艺性特点

第八、职业性特点

第九、商业性特点

(三)新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

1、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比赛的人文氛围全面提高。

2、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3、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

4、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

5、竞技篮球群雄相争激烈,排名出现新格局,技战术风格呈现新特点:

第一、贵在“理念”

第二、智在“聪颖”

第三、高在“制空”

第四、快在“ 节奏”

第五、悍在“凶狠”

第六、准在“高分”

第七、全在“综合”

第八、变在“瞬时”

第九、星在“奇特”

第十、技在“升华”

第十一、阵在“机动”

第十二、帅在“智谋”

第十三、 男、女“并趋”

(四)*的篮球运动

1、现代篮球运动在*的发展

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

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

2)1949-1995年为第二时期

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徘徊、困惑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5年的复苏、提高阶段;

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

第一时期(1895-1948年)

第二时期(1949----1996)

2、我国篮球运动普及、提高的基础

3、新世纪*篮球运动面临的任务

(五)思考题

1、试述篮球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演进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概况。

2、针对现代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与功能,你有哪些新认识?

3、阐述现代篮球当代化的特征与特点。

4、简要阐明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和不同地区、不同**的风格、特点。思考*篮球运动向何处走。

5、从*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自身的体会评述CBA职业联赛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

体育理论课教案【第四篇】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1篇。3.体育教学论文1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1篇。3.体育教学论文1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1篇。3.体育教学论文1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1篇。3.体育教学论文1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72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