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答谢中书书》教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546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答谢中书书》教案(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第一篇】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板书课题作者)

答谢中书书【第二篇】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怀。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很多写山水的诗。现在大家回顾一下。教师提示如:《山中杂诗》、《送灵澈上人》、《滁州西涧》、《望庐山瀑布》等诗,这些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又表达了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1篇写山水的佳作,看看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请学生们看图欣赏,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教师提醒学生用笔标出不确定的读音。全班解决。

请个体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字词读准后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三、 重点品读课文

1、教师:有人说陶弘景的文章就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多媒体显示: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请全体同学边体会边朗读片段

2、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体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若干,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发表意见。最后全班明确: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四、 拓展延伸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五、 指导背诵

(多媒体显示提示词: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请同学按照提示试着背诵本文(留3——4分钟学生个体背诵)

先请个体学生背诵

师生一起背诵课文

六、总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美好的景物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暇思,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美景

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品评各个环节,发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更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完善的地方。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思想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却也有很多偏激的现象。我们把教学称为教书,过分地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当今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环境、要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环境变了,因而性格特征,知识结构,社会、学校、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我们与以前一样,仍然保持师道尊严的模样,在学生面前,我行我素,权威形象不可动摇的话,学生是绝对不会认可你的。学生不接受你,你的教学会成功吗?讨论更是这样,它需要大家放胆投入,放胆思想才会踊跃。因此,我们教师应彻底打破传统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要以发挥和发掘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目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认为只有思想的真正解放教学才会彻底变革。本课让学生总结景物的美时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其次,冲破教材局限延伸教学内容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思维能力是根本。在教学实践中“抓纲务本”成为一度时间的教学纲领,即使现在也有重要价值,但我们如果机械、呆板,不能辨证、灵活地使用教材,过于拘泥于教材,那么教学中,就会给学生思维带来众多限制。学生思维有了时空的局限,思维就不会畅达,思维不畅达,大脑就会抑郁,增加疲劳就会减少兴奋,当然讨论的目的也就难于达到。因此,应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多为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内容让学生思维纵横跌宕,张弛有致。我认为本课为学生选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效果不错,今后可以试着多做这方面的尝试。

《答谢中书书》名师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骈文。

2、能抓住关键文言字词:“入”、“交”、“乱”、“竞”等,读出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接触文言字词,挖掘文言字词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品味陶弘景之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川之美,感受陶弘景脱俗之心境。

教学重点

抓文言字词,品析山川之美

教学难点

品悟陶弘景超凡脱俗的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1、激趣:“有这么一个人,他自幼聪明异常,二十岁被推荐做皇子的陪读。在他归隐的时候,引来朝野送别的盛况:“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

2、 这样的人与我们永嘉还有一段缘分,在我们永嘉陶公洞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编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经典《真诰》——乾隆《温州府志》、光绪《永嘉县志》”。

二、整体感知

1.齐读题目,并讲解题目。

预设:落实停顿和最后一个“书”的意思。

2. 一人朗读,并让学生评价,说一说,他读得如何?

预设:纠正停顿、读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朗读,可以及时落实读错的文言字词。

3.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在句式上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发现了吗?

预设:让学生发现骈体文的特点,4个字为主,句式两两相对。让学生齐读,要求读出韵律,放开胆子读。

三、品读文本

1、1篇散文,短短68个字,却成为古今共谈山水的经典作品。陶弘景所谈论的山川之美,究竟美在何处?要求:结合文本,具体谈谈自己的理解,并用这样的句式:山川之美,美在 。

预设:

(1)清峻的山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让学生想象的画面。)

追问:“入”直接改为“插”,行不行?(“入”是“峰”与“云”的结合,云雾缭绕着山峰,浑然一体,既写出了山的高,也写出了“云”的柔和之美,刚柔并济。而“插”虽有了力量,但显得很突兀,一种硬生生介入,破坏了那份美感。)

(2)丰富的色彩: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追问:都有哪些色彩?仅仅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预设:出示资料,交,甲骨文

像一个人,两腿左右错立,引申为彼此连接,彼此交融。并让学生说说“交”字背后,你所看到的画面。

小结:五色交辉,古人以为是正色,能融汇出万千色彩的世界。“交辉”,色彩斑斓,就像画画一样,用五色调和出了自然界万物之色彩。这种色彩的美,又岂能光看字面能够感受的了。

(3)勃勃的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追问:为什么“乱”、“竞”,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张扬的生命?

a. 说说你对“乱”的理解。

预设:借用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让学生先说说,此处“乱”写出了什么?(花的多,花恣意,怒放的生命)“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李贺”。此处“乱”又写出了什么?(乱中有一份对生命的欣喜)。

小结:可见“乱”字写出了猿鸟声充满在山谷间,此起彼伏,是一种生命,一种缤纷的生机之美。

b.说说你对“竞”的理解。

预设:介入资料:“竞”的繁体字为競,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竞逐。“競,逐也。——《说文解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竞”所表现的画面感。

齐读,读出那份激荡在山中的生机,读的欢快些。

四、深度解读文本

1、这些美景,经过我们的努力,都能发现、欣赏。陶弘景却在文中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所发觉的美是不是仅仅是我们所体会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丰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再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1)自由的生命:让学生再读“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追问:仅仅写猿鸟、鱼儿的勃勃生机吗?“鸣”与“叫”一样吗?“跃”与“跳”一样吗?小结:“鸣”带来一种愉悦感,是一种欢快的声音,“跃”充满着生命的快乐,一种自由的生命,毫无拘束。

(2)脱俗的心灵:“实是欲界之仙都。”先请学生翻译。

a.作者为什么将“人间”,称之为“欲界”?

资料:“欲:欲,

(谷,假借“榖”,表示粮食)

(欠,张大嘴巴,急于进食),《说文解字》:欲,贪欲也。

背景: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问:用“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样的情怀?(是以超凡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这两字上。)

b.标点符号。追问:“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可以看出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为什么用“。”,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小结:句号,陈述,表达是一种恬淡的心境,常处这样美景的陶弘景,应是怀着一种淡然之心境,与美景相处,脱俗的心灵,使他宠辱不惊。这是一份心境,一份脱俗。山水常在,心境不同。以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则能寻到人间之天堂,俗世之净土。

2、当朝皇上下诏几次让他告别隐居的生活,想请他出山,都被他拒绝了。皇上很不解,问他“山中都有什么啊?”陶弘景回答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在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我们品出了陶弘景如许的淡然,逍遥自在。

3、 最后,一齐诵读。

五、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

2、读一读,写一写: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现代文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适当增加精彩的描写、生动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简洁的议论)

六、板书设计

清峻的山水 自由的生命

丰富的色彩 悟

勃勃的生机 脱俗的`心灵

答谢中书书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找资料,了解作者。

2、把“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

3、初读文章,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学习、研讨

1.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未复有勇与其奇者( )

2.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3.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层 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 到 ,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层 ,感慨自然之美景。

三、深入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中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换成“齐”“共”等等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迁移

1.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什么?

2.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什么?

3.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4.文中用简洁的语句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什么?

5、 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1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