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研究性学习教案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6250

【导言】此例“研究性学习教案实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1

《一粒种子》是1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程玲老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概貌,抓住四个“挺—挺”理清课文脉络,为最后总结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打下基础。在分层阅读阶段,注意把学生带入童话的境界。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贴图,种子从微微睁开眼到最后长出小叶,钻出地面,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富有儿童情趣。教师还采用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让小朋友做种子、蚯蚓,使学生从旁观的阅读者转换为课文中的“人物”,体验种子的情感。采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童话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整体,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在这个阶段,教师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初步掌握了阅读科学童话的方法。

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低年级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程玲老师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一句,老师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各是怎么唱的,唱什么歌。学生回忆了春风、泉水的歌声,再唱唱小鸟和小朋友的歌,通过表象的再现,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春天的一派热闹景象。在此基础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热闹”这个词。教师并没有给“热闹”下定义(事实上也很难下),学生却实实在在地懂得了什么是“热闹”,这样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为了让学生体会“赶快”这个词的重要性,教师把删去这个词的句子与原句比较,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这时的心情,从而认识到“赶快”用在这儿特有的情味。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把“春风在唱歌,……”跟“春风在吹,……”两个句子读读、比较,学生感到前一种说法好,而且知道了因为把春风、泉水、小鸟当作人来写,所以很生动。这一段的教学,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和句式。

这节课还充分利用图画,训练儿童看图、想象和说话。第一次是在蚯蚓和种子对话时,通过看图讲述,使学生形象具体到感受蚯蚓说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种子挺出地面以后,通过看图讲述,把“好个光明的世界”具体化。儿童能把图上看到的景色跟课文描述的事物以及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叙述,对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粒种子

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

它又来到了一片草原。“这里同伴太多,施展不出自己的才华。”它又一次走开了。

它又来到了一片绿洲。虽然周围是沙漠,但这里的景象也特别诱人。“这里又怎么能打持久战呢?”它又放弃了。

风儿似乎看不惯种子的挑剔,它感到厌倦了,于是它把种子丢在了路边,自己离开了。种子懊恼极了,难道这就是它最后的选择?它心目中的沃土,即使是花圃、草原、绿洲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了。种子彻底地失望了。

一场春雨过后,同伴们都争先恐后地萌芽生根了。这粒可怜的种子仍顽固的躺在那里。“孩子,接受这次选择吧,赶紧萌芽生根吧,否则你会死去的。”这是大地母亲的声音。“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将我丢在这里?这不是我心甘情愿的选择。”种子仍抱怨着。大地母亲没有回答。种子最终萌芽了,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它艰难地扎根下去。叶子也长出来了,只是很纤弱,显然一个脆弱的生命。种子已认命了。

不知哪里来的一只大脚,狠狠地将种子踩下去。种子的茎也断了,根也破损了,几乎奄奄一息了。种子流泪了。为自己的不幸———两次遭遇,也为那可怜的身躯。它放弃了,也许这就是它整个生命历程。

几天过去了,种子惊奇地发现自己没有死。茎上又有了新芽,根已扎得很深了,难道已脱胎换骨了?究竟是谁挽救了这个孱弱的心灵?种子在心里默默地发问。

“孩子,恭喜你坚强地活过来了,要感谢那只脚,是它使你的根和我血脉相通了。记住:生命的选择不是由你自己的愿望而定的,不要刻意地追求理想,外界环境也会改变你的人生。你要尊重大自然的选择,即使它不是你的所愿。”大地母亲给了种子一个明确的答案。种子醒悟地点了点头。它开始欣赏起与自己同患难的伙伴们了。

第二年,种子又重新萌芽了,它将它的故事讲给它的孩子们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这5篇研究性学习教案是来自于山草香的研究性学习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2

背景:

《一粒种子》是1篇常识性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深为儿童喜爱,学生自读课文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天真的童趣,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中种子的“情感”,体会种子对春天的向往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一粒种子发芽动作(无声)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导入课题:一粒种子

二、 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给自己说说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2、 抽读课文,纠正读音,随课文媒体出示“生字宝宝”认读。

3、 认读“生字宝宝”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学习哪个生字?

三、 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四、 读读演演,感悟内化

师:现在我们还要当一回配音演员,给无声动画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先要反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你愿意读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块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分成3块1-2节、3-7节、8-9节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选择可任意调换。)

1、 指名读1、2两节,师生共同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2、 多媒体出示3-7节(蚯蚓和种子的对话)。

师:要读好这段对话可不容易,我们先来过这一关。出示:

①括号里该填 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填?

a、 种子地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b、 蚯蚓地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c、 种子地问:“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②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读读看――评议――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③师小结:是呀,同一段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觉。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3、 媒体出示:8-9节课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图。

①指名读这两段。

②看图,想像,重点感受“热闹”。

春风怎样只听唱歌的?(大家轻声呼一呼)

泉水怎样唱歌的?(试着唱一唱)

小鸟怎样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会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③表演“合唱”,理解“热闹”。

④外面既然这么热闹,泥土里的种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试读――抽小组读――齐读。

⑤再看图。种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终于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光明世界?看图说说。

⑥指名读最后一段――评议――齐读。

五、 演读课文,享受美文

多媒体放无声动画,要求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给无声动画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1、 二人一组自由练习。

2、 抽学生来配音演读――师生评议。(学生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兴奋不已。)

3、 全班表演读读课文。

六、 给画添话,创造想像

1、 种子从睡在泥土里到发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话吧!请你在每幅图下写几句。

2、 交流欣赏。

分析: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活泼、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言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反思:

1、 营造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乐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填写种子和蚯蚓对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填,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2、 唤发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如在对于热闹一词的理解时,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享受着自己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学会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倾心”,要求听别人说话时要用心、细心。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礼貌,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小学生一般注意力都不够集中,课堂中较容易活泼好动,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要经常提醒,提醒同学们注意听清别人的话语。同时,还要善于树立榜样,表扬鼓励那些乐意听别人说话的学生,让其余学生都能向他学,逐渐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总之,听,是一种本领,需要我们老师从小对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

下面是我在教学《一粒种子》一课时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师:小朋友,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前后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教室里沸沸扬扬的,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师:谁想说一说?

生1: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小溪流在流着,太阳放射出金光。

师:说得不错,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些呢?(小溪流在怎样地流着,太阳放射出怎样的金光?)

(这位同学一时语塞,答不上来。)

师:没关系,哪位小朋友听清楚了她的发言,能帮帮他的忙?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能先前只顾着讨论,根本没听清楚同伴的发言,就在这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作为老师的我在失望之余欣喜不已,心想:在他发言后,我一定要好好表扬他一番,在班中树立一个善于倾听的好榜样。)

生2: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小溪流在潺潺地流着,太阳放射出千万道金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不但听清楚了同伴的话,而且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了,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处处都有这样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3

教学目标 :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种子及泥土。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通过看实物或看图说话,初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自学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揭题。

1、读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说说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生字教学。听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录音,标出段落。

2、说说种子怎么样才钻出地面。

3、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评议。

5、卡片抽读生字词。

A、读准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

C、指导书写,扩词练习。

三、朗读指导。

四、小结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扩词,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题。

第二课时

要点:讲读课文,懂得种子生长的三个基本条件,能用自己的话说不得说种子,怎么样才能钻出地面。

过程:

一、复习

1、读课文

2、读生字、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两个词用得物别好?

“睡、醒”用知这里有什么好处?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醒过来。

3、挺一挺指什么?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种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气”外,还需要什么?

2、“喝水”为什么要喝水呢?水从哪里来呢?

3、“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学习题3-8段(分学习小组)

1、分角色自由朗读3-8段

2、讨论:说说你学懂了什么?哪些不懂?讨论下面的问题如何解决?

A、这部分是谁和谁的对话?

B、理解“招呼、热闹”等词意。

C、从什么地方“看出热闹”。

D、种子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

E、如何朗读?

四、小结:种子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六、作业

1、读课文。

2、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题。

3、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三题。

第三课时

要点:完成第九段的学习任务,总结全文,完成课练人业,背诵课文。

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新词。

3、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题。

二、学习第九段。

1、自由朗读、思考“突然一亮”“亮”与前面哪个词相对应。(黑)

光明的近义词(光明)反义词(黑暗)

2、小种子如今成了什么样?

3、她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三、指导全文朗读。

四、指导背诵。

1、自由背。

2、说说怎样背得快。方法指导。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

五、说话训练。

除了课文里写到的春天热闹景象,种子还看到什么?充分展想象,描述春天绚

丽多姿的景色。

六、全文小结,说说小种子生长过程所需的条件。

七、作业 。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堂作业 。

板书:

8、一粒种子

暖和(春光)

喝水(春雨)挺一挺

松土(空气)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4

《一粒种子》是1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1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4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5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3、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重点:

1、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教学难点:

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媒体录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题: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朗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春天)

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

二、检查自学的生字词语:

1、游戏一:点泡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游戏二:照镜子(书空“泥、粒、渴、喝”)

三、学习课文:

1、: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组内朗读第一节

(2)做动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演一演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

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

1、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

3、板书:松土(空气)

4、学生字:咱呢

5、分角色朗读

6、学习八、九小节

(1)师:是啊,春天这么热闹!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热闹的景象的呢?

(2)自由读划出写春天热闹的句子

(3)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

3、思考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水、空气、阳光)

4、小结:小作者根据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三个条件。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了这篇科学通话。四个“挺一挺”叙述了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四、读写结合的拓展练习:

完成“说一说”

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

1、一粒种子

暖和(温度)    挺一挺

喝水(水分)   又挺一挺

松土(空气)   又挺一挺

又挺一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2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