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案优推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位置》教案优推4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位置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0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第6~8题。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把具体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点的过程中,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明白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2.在综合应用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点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发现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数对的特征。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资料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一)回顾旧知
1.教师谈话:这是我们昨日留给大家的一道利用数对涂色的练习题,你们都完成了吗?(PPT课件出示练习五第3题)
2.提问:题中小精灵说“(9,8)这个格已经涂好了”,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那里的“(9,8)”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在图中指出第9列吗?能指出第8行吗?
3.呈现涂色完成后的结果。(PPT课件演示)
(二)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场馆,为了便于游客找到各个场馆的位置,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在这幅示意图里用必须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用格点(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来表示场馆。(PPT课件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2.质疑:在这幅示意图中,哪些是它的列?它的第1列在哪里?哪些是它的行?它的第1行在哪里?
3.揭示课题: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数对与位置的知识。(板书: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上的一道趣味练习,帮忙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既订正了上节课留下的作业练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进行比较和迁移。在引入新课时,直接利用例2的“动物园示意图”作为问题情境,帮忙学生理解示意图的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并借助刚刚回顾过列、行概念的时机,引导学生顺势联想新情境下关于列、行的老问题,这其实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推理潜力和创新意识。
二、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认识“动物园示意图”中的列与行,明确起点。
(1)观察比较:这幅“动物园示意图”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涂色方格图有什么不同?(PPT课件演示)
(2)引导归纳(着重归纳以下几点)。
①示意图中每条竖线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而涂色方格图中是把每竖条(列)小方格标上数,说明在示意图中是把每条竖线看作列。(PPT课件演示)
②示意图中每条横线也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而涂色方格图中是把每M行(行)小方格标上数,说明在示意图中是把每条横线看作行。(PPT课件演示)
③示意图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说明列的顺序还是从左往右,行的顺序还是从前往后。(PPT课件演示)
④涂色方格图中的每个小方格都能够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示意图中每条竖线和横线都有一个交点,每个交点也能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教师概括: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示意图就是要我们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它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透过方格纸转化成了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透过比较“动物园示意图”与涂色方格图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与涂色方格图的列和行建立起联系,感受到方格纸上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又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即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2.理解数对表示的含义和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大门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
(3)呈现教材中用数对表示大门位置的情境。(PPT课件演示)
(4)结合情境交流反馈:这位小朋友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用数对(3,0)表示大门的位置。那里的“3”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为什么用数对(3,0)来表示?(PPT课件演示)
(5)归纳小结:大门的位置在第3列的起始行,也就是第0行,所以用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0”既是行的起点,也是列的起点。
3.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
(1)引导:在方格纸上,第3列的起始行是大门,看一看在第3列的其他行有没有什么动物场馆呢?(PPT课件演示)
(2)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
(3)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4.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的位置。
(1)提问:我们已经用数对表示了大门和熊猫馆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针对各场馆所在位置的特点,让这些场馆分别承担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作用。首先以“大门”为例(其位置最具有本节课的特点,即起始位置),组织学生观察大门的位置,交流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然后,指定熊猫馆(其位置与“大门”联系最为紧密,都是第3列,再由起始行之后往上数),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方格纸上怎样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又沟通特殊点与一般点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到达熟练应用的程度。
(二)应用延伸
1.根据给出的数对标出场馆的位置。
(1)在示意图中标出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确定这些场馆的位置的?
2.看图讨论同列数对的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看示意图,我们已经明白大门和熊猫馆都在第3列,你发现它们的数对有什么特点?
(2)这一列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点,它们的列数都是3,但它们的行数没有确定,你能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一列上所有点的位置吗?〔能够用(3,a)、(3,y)表示〕
3.看图讨论同行数对的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再看示意图,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2)这一行上同样也有许多点,它们的行数都是4,但列数不确定,你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对来表示这一行上所有点的位置呢?〔能够用(b,4)、(x,4)表示。〕
(3)猩猩馆(0,3)和狮虎山(4,3)在同一行吗?你是怎样决定的?
4.看图讨论行、列交换数对的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1)我们比较了猩猩馆和狮虎山的位置,再来比较猩猩馆和大门的位置,你发现它们的数对又有什么特点呢?
(2)讲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必须要按照规定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如果把列数和行数的位置写反了,表示的实际位置也就不同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逆向进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应用,帮忙学生感悟数对与场馆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是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示意图比较一些特殊数对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究相应数对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观察A、C点的数对以及B、D点的数对,体会图形特点和数对特点之间的联系。
2.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根据A、B、C、D、E各点的数对找到相应位置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3.练习五第8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学校的位置为(0,0),方格图中每一格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00m,理解图书馆所在位置(4,3)的含义。
(2)学生自由选取一个建筑物进行描述,进行反馈。
(3)独立完成第(2)、(3)两问,指名回答,并组织全班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资料?
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归纳
1.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
(1)根据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根据给出的数对寻找点的位置。
2.找到了数对中数的特点跟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3.用数对描述建筑物的方位及行走路线。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五第7题。
2.课外作业:
(1)练习五第6题;
(2)阅读本单元“生活中的数学”;
(3)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资料,你有哪些收获?
《位置》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小强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生1:最左边的为第一列。
生2:最右边的为第一列。
师:你们认为从哪边起为第一列合适?
生:最左边为第一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观察的时候一般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这是习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根据人们的习惯,我们通常把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一列,请你找到第2列,第3列…(课件)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是第一行。
师:自己找一下第2行,第3行……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生:第3列第2行。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第2行第3列。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小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不同理解、不同表述,让学生再次体验产生“统一标准”即做出规定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探讨用数对确定位置
1.抽象点子图。
师:同学们观察,圆点代替学生(课件:人物图渐变成点子图),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
生: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寻找的方法。
师:小青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1列第4行。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第4列第5行。
师:其它点的位置你能用列和行来表示吗?
生:能。
师:你能说出几个点的位置?
生:所有点的位置。
师:其实每一个点的位置我们都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点子图的变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数学的简捷性。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我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这个方法的确很简单。我们能不能用数学上的数或符号等创造出一种更简捷的方法呢?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如果有,请记录在小卡片上。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板书自己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在开始时,大家都皱着眉头,可是后来经过努力都创造出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同学们来看这几种表示方法。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表示方法?
(1)3列2行
师:谁创造的这种表示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样表示很明白,而且比第3列第2行更简单了。
(2)(3 2 )
师:这种方法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用竖线表示列,用横线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
(3)3 2
师:这种方法是谁的创意?
生:为了区分列与行,用圆圈表示列,三角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创意。
(4)3、2
师:谁能看懂这种方法?
生:用点把列与行隔开,这样表示非常方便。
(5)3 2
师: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
生:我用竖线把行与列隔开。
师:谁能对这些方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用第4种方法很方便,而且能表示第几列第几行。
生2: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是万一看成三点二怎么办?
生3:如果换成逗号就好了。
师:同学们不但对方法进行了评价,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师:谁还想评价一下其他的方法?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其它方法更容易懂一些,像其它的方法:三角、竖线等还要加以说明,别人看了不明白,而3列2行很容易明白。
师:3列2行看起来的确很明白,可是与其他方法比呢?
生:用3列2行表示不简单。
师:明白了又不简单,简单了又不明白。其实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些方法有共同点吗?
生1:都有3和2。(板书)
生2:都有列和行。
师:而且大家都想到了把列和行隔开,正像刚才大家说的我们用逗号把列和行隔开,因为表示一个人的位置,是一个整体所以再加上一个小括号。像这样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小强的位置可以用数对三二表示。
师:小青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生:(1,4)。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4,5)。
师:其它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吗?
生:能。
师:你感觉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
生1:非常简单。
生2:既简单又准确。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探讨了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也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个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概念。
四、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渐变的过程)
生:小圆点没有了,用横线和竖线穿起来了。
师:还有其它变化吗?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根据小强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只要找到第3列第2行就可以了。
师:不仅小强、小青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今天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在表示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列几行。
师:哪是第一列呢?
生1:从右边数。
生2:从左边数。
师:我们通常以观察者为标准,左边起是第一列。你认为哪是第一行呢?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然后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记录在圆形卡片上。
部分学生的卡片贴在黑板的格子图上。
师:第一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1,2)。
师:第二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3,1)。
师:你能在格子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生:能。
设计意图 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练习
1.捉迷藏
2.找到石榴王和石榴仙子在哪
3.用数对表示各顶点的位置
4.会说话的字母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验“坐标”思想,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六、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利用了数对的方法和思想确定位置,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
《位置》教案【第三篇】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好朋友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好朋友的位置时,由于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由此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中提升。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用到两个数据,懂得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初步掌握数对的有关知识,逐步形成知识技能。
3.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在应用环节,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设置几个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位置的小题,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述各个点的位置,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掌握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实现技能上由数对到点的质的飞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铺垫质疑,明确课题
1.旧知铺垫。
同学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坐在什么位置?
(我的好朋友是xxx,他坐在……学生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位置时,可能会说:他(她)坐在“第x组第x个”“第x排第x个”或他(她)坐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教师给予评价)
2.引出课题。
这样描述比较麻烦,表述也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准确、更简洁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位置》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学了,我们分了新的班级,换了新的座位,当以前的好朋友问起现在你在哪个班级、在哪个地方坐着的时候,你该怎样告诉他具体的`位置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出示一排学生,让学生说出张亮同学的位置。由一排学生引出全班学生。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张亮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张亮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得既简单又明了(课件出现班级座位图)。
2.互相交流,展开讨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列;也有可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而在表示第几组、第几个时,又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第二组第三个;第五组第三个;(2—3);(2,3);等等。
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下列步骤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教师:同样的张亮同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学生发现: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
教师: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
(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组、排、列、行等词):这些词都在指明看的方式,竖着来看或横着来看。(板书:竖排横排)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行)
(3)统一定位。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数):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确定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看来得统一定位。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屏幕显示列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屏幕显示行数)。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如右图)。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列与行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两个重要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上的规定和谐融合,提炼出“列”和“行”的统一定位。说明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保障。)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有学生写的,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
教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是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3)揭题。
教师: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4)数对的作用。
教师:数对充分让我们体会到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请用数对写出甲、乙两位同学所在的位置。甲同学在(,),你是怎么看的?乙呢?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5)针对性练习。
①请用数对表示出小强(3,4)和小刚(4,3)的位置,同样的两个数据,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人?
②在图中找出数对(1,3)、(2,3)、(4,3)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
③在图中找出数对(2,1)、(2,2)、(2,3)的位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的简洁性在这一环节得到了体现。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一、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对的可用性是很强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找同学举例子。
2.大屏幕展示生活中有关数对的例子,比如:电影院的座位、飞机的座位、国际象棋、水果消消乐、奥运会活字印刷等图片。
3.智勇大闯关,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的数学:①你知道经纬线的知识吗?②介绍笛卡尔
(五)作业:练习五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