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蜀相》优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登高/蜀相》优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蜀 相【第一篇】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对揭示诗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古典诗歌相关知识复习。
二、我们刚感受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风格,其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所塑造的华丽神奇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来我将要认识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通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思想。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三、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诗歌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四、诵读指导: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
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集体朗读全诗。
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集体朗读。
六、读准了音节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感情了
记得在学《威尼斯》的时候,我们重点分析过其中的景色描写,透过这些景色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还记得王国维对此概括的一句话吗?在写作中,景色的描写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们写作个简单的练习,大家来写写“雨”。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十分注意景色的描绘,以此寄托作者的情。我们说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得景物叫意象,而这些意象所形成的氛围就是意境(以《沁园春•长沙》作示范)。所以我们发现要理解一首诗歌对于对于意象的把握很重要。
七、接下来,我们看这首诗,很明显也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简要分析,“自”“空”:该怎么理解? 改为 尽,皆 有何不同)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八、分析本诗的关键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颈联两句诗中写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尾联简要分析,谈谈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4、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九、以此类推,用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的方法,分析两首杜甫其他的两首诗。《春夜喜雨》《春望》
十、背诵
十一、作业布置,背诵,抄写四遍
蜀 相【第二篇】
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蜀相》
编制人: 姓名: 班级: 组别: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预习案
1、作者介绍。
杜甫,字 ,世称 、 ,自号“ ”,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 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 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 ”,而他则被称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锦官城外柏森森: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两朝开济老臣心:
4)出师未捷身先死:
探究案
1、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表达什么情感?
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最传神的字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3、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训练案
一、阅读《蜀相》,完成下面的习题。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向往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 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 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 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习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第三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蜀 相【第三篇】
第4课 蜀 相
一、整体把握
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
答案 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羹,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的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更生嗟惋忧愤。
二、细部探微
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 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一“自”一“空”,把拜谒的人们,包括诗人在内,那种虔诚肃静的心情和动态都表现出来了。这“自春色”“空好音”便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意境。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答案 这“泪满襟”的英雄们中间,自然少不了作者,但却并非他一人。“长使”一词扩充了诗歌感染的范围,把普天之下、千百年来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部包括在内。
一、中心主旨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脍炙人口,感人至深。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二、写作特色
1.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所闻“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地转到写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句诗,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短短的八句诗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文白对照
丞相 祠堂 何处寻?锦官 城外 柏森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 碧草 自春色,隔叶 黄鹂 空好音。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三顾 频烦 天下计, 两朝开济 老臣心。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 未捷 身 先死,长使 英雄 泪满襟。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答案 c
解析 a.“劲”读jìnɡ;b.“朔”读shuò;d.“绿”读lù。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答案 b
解析 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出师未捷身先死
答案 (1)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出师/未捷/身/先死
4.下列语句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高考中,潍坊市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首建高考“标准化考场”,监控室可以看到每个学生,杜绝了“假文具真作弊”的设备。
年5月10日,在日本参观了横渡山手中华学校时,为华侨子弟讲解唐诗《静夜思》,还回答了一位小朋友“怎样才能当”的问题。
c.我国首部《护士条例》将自5月12日起实施,护士泄露病人的隐私将可能失业。
d.普京为自己的总理工作定下了目标:我希望未来的政府要像瑞士表一样精确;在经济上提出降低通货膨胀,降低特定行业税,继续扩大对外投资。
答案 c
解析 a.搭配不当,在“监控室”前加“在”;把“设备”改为“现象”;b.成分残缺,在“小朋友”后加“提出的”;d.搭配不当,“降低”和“率”搭配。
二、文本阅读
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5~7题。
5.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草色莺声无人滋扰,无人赏玩,写出了祠堂的清幽荒寂。而碧草黄鹂不解人事,对诸葛亮毫无怀吊之情,则寄寓了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所以这两句写景,也是下文怀古思人的引子。
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案 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答案 d
三、课堂延伸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①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③,西山寇盗④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⑤。
注 ①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②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③北极句: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④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⑤《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8.解释下列词语。
(1)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与天地俱来 (2)与古今俱变
9.有人说“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 同意。“万方多难”,既指“西山寇盗”的吐蕃;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望见无边春色,感时抚事,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所以说“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10.尾联借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案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四、语言运用
11.请按例句句式,续写一组句子,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格。
阅览群书的韵味是什么呢?应该是一首无韵的诗:有“空山新雨后”的明亮清爽,有“长河落日圆”的空旷寂寥,也有“捐躯赴国难”的慷慨激昂。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曲无谱的歌 有“绕梁三日,意犹未绝”的余韵 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 也有“千载琵琶作胡语”的哀怨凄婉
12.仿照上下句,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内容完整,句式一致。
那些具有崇高的人格美的古典诗文,长期熏陶着人们的精神品格。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答案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豁达和自信
蜀 相【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解题
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
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
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
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学生默读)
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再前面我们听到了作者轻轻地呼唤了一句“丞相”,在这里他又深情地赞叹了一句“老臣”。借助“开济”了解“老臣”,请了解蜀汉知识的同学说说丞相是如何辅助先帝开创基业,又是如何辅佐幼主继承大业。
出示《三国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看画面,虽然丞相已经离开我们1700多年了,但是人们还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里默读“老臣心”直到你脑海里不只是这三个字。谁来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
8、英雄为什么会“泪满襟”?
齐读诗的后四句。英雄都指哪些人?老师为大家讲一位这样的英雄。岳飞到武侯祠看到《出师表》,抄录下了这篇表文。
听到这个古诗你是否又生出很多疑问,追念丞相,履行忠诚,那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事。齐读《蜀相》
板书:
蜀相
老臣心 泪满襟
蜀 相【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 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作者简介
杜甫,字 ,诗中常自称 ,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 (具体篇名)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字 ,号 居士,其诗风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素有 之称,杜甫称赞李白:“ ,诗成泣鬼神。” 李白杜甫合称“李杜”。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蜀相》是一首七律,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全诗对诸葛亮献身于国家统一大业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佩和悼惜。
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2、纠正字音。
3、集体再次齐读。
4、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5、请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推荐)
6、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的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7、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一)、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揣摩词句 研读景情关系
(二)、全诗八句四联,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写谒武侯庙之所见。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锦官城”是成才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
2、第二联中“自”、 “空”如何理解?
第二部分(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写谒武侯庙之所感,是主旨所在。
3、颔联上半句何以写刘备三顾茅庐?是否走题?
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总结拓展 怀古诗的特点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 。
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附:参考答案
(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浪漫主义,太白,青莲,诗仙,笔落惊风雨)
1、对题目的理解:“蜀相”就是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2、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第二联写祠中之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感叹。“自”与“空”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4、这上句实为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赞扬他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的精神。是正面描写。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句。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的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5、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