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庐山的云雾》-教学随感【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2022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庐山的云雾》-教学随感【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第一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一、教材分析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主人公桑兰是原国家体操队队员。她17随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椎骨严重骨折而造成瘫痪。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

课文先简单介绍了桑兰的体操生涯,再简要叙述了她受伤的情形,随后描写了桑兰受伤后的状况和她坚强的表现。在阅读时特别要注意的文中的两个具体日期——1998年7月21日(受伤的日子)1998年10月30日(出院的日子)。三个月间发生的事情,不可能详尽叙述的,但是,感受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是以“无比的勇气”来承受一切的。

不平凡的经历会有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经历同样会有不平凡的故事。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因为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用微笑去承受一切。这是本单元的育人出发点。让我们的学生能领悟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日子里,这批孩子一定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如何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也许学了这课,认识了桑兰后,能影响到孩子的将来。而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因此,《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知识狭隘,受家庭环境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桑兰的认识是少而又少的。虽然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但是想想桑兰受伤时是1998年,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很遥远,更不用说是农村学生了。虽然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等了解,但条件不允许,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利用背景资料适当地丰富原有的文本,仔细研读文本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感受生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本班学生基础是年级中最差的一班,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强。就本班级实际而言,对于初步的感悟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要利用其他详实的资料去深入解读文本,读懂人物的内心,读懂生活,构筑起一个文本的立体感,会存在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积极因素,建立起文本、补充资料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有效点拨,避免在一个平面徘徊,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承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节。

3、能在阅读感悟文本资源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与乐观,真正从心底漾起对人物的敬佩之情,并能用1~2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感悟文本资源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与乐观。

教学难点:理解“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等句子的含义。

老师:相应的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查找桑兰的有关资料(主要了解她受伤前所获得的成绩、她的近况)

教学过程:

一、走近——桑兰

(一)导入课题,设疑促思

1、出示桑兰的照片:通过预习你对桑兰或者课题有了哪些了解?(随意聊聊)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桑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思考桑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2)梳理问题,形成共识。

二、走进——桑兰

(一)   紧扣“优秀”,探究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节。

2、桑兰曾为国家赢过许多荣誉,让我们来看一份桑兰获奖的履历。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3、  她的这些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出示、引读)

——优秀的跳马选手。

(二)紧扣“不幸”,探究第二自然段。

1、过渡:

是啊,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的优秀的跳马选手。1998年7月21日,在美国纽约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桑兰出场了。许多观众期待着桑兰再创佳绩,为国争光,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

2、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说说不幸的事情是什么?

4、请你联系桑兰的运动生涯和她受伤的情况,为什么说这是“天大的不幸”?

随机板书:身体的疼痛,肢体的伤残,失去大好的前途,失去美好的生活。

5、出示说话训练:17岁的桑兰,美好的人生——,可是——。

从此,她将面对——,面对——;

从此,她将失去——,失去——。

这一切真是——

让我们带着惋惜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三)紧扣“坚强”,探究3—5自然段

1、过渡:一个花季少女,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运动员,一个有着美好人生的年轻生命,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可是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在一瞬间,什么都消失了,她的世界一下子凝固了。然而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却——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微笑着)

2、桑兰又是怎样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呢?请大家先默读3—5小节之后,划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争取读好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三句话整体出示: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每天上午和下午……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4、  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然后小组交流,推荐讲的最好的同学集体交流。

u       重点研读:

“不掉一滴眼泪”——出示画面,说话训练。

“忍痛康复治疗”——为什么要“哼”着乐曲?

“学会生活自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是哪些?

师讲述桑兰锻炼的小故事。

5、引读3—5小节,加深体会。

师:如此简单的事桑兰都做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更何况要站起来?这期间不知还要面对多少困难,不知还要付出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让我们配合着读好3—5小节,再来感受桑兰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时的坚强与乐观。

三、学习——桑兰

1、过渡引读:

2、桑兰为什么能赢得海内外人士的敬佩?他们会怎样说呢?(说话训练)

3、17岁的桑兰面对着困难没有退缩,没有沮丧,而是……(指板书),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向桑兰一样,坦然的面对一切,微笑着面对困难,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位坚强的姐姐的名字——桑兰。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必做题:

1、  摘录描写桑兰坚强的句子,读三遍。

2、  抄写词语(词汇表上的词语三遍)。

选做题:

1、桑兰成为XX年申奥形象大使,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还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她说她将尽全力为北京申奥工作,你想对桑兰说什么?快给桑兰姐姐写一封信吧。

2、借助网络、图书、影视等有关媒体,搜集也向桑兰一样坚强的故事,如洪战辉(感动中国人物)……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筹备《学坚强、颂坚强》的主题队会。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第二篇】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谁“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切”,指什么?好为什么会“微笑着承受一切”呢?读一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这是1篇写人的记叙文。全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跳马运动员桑兰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体肓竞赛时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下来,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而是微笑着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赞扬了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不幸从马箱上摔下,断了脊椎骨,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第三段(第3-6自然段),描述了桑兰面对伤痛和不幸,坚强不屈、微笑着承受一切,这里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7自然段),桑兰以无比的勇气,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课文通过对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再现了桑兰坚强的形象。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一)

片断点评

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

[欣赏]

这似乎让我想起了军神刘伯承,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却将医生的刀数数得一点不差。而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角——17岁的桑兰一边忍着剧痛,一边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是桑兰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在安慰别人,不愿他人因为自己的伤痛而难过,表现了桑兰的乐观精神。

精彩片断二

片断点评

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

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

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欣赏]

“一切”是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全部艰难困苦,桑兰都用“无比的勇气”承受,“一贯的微笑”迎接着,她不愧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这种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指导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就知道了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这篇课文是写人的,描写的是17岁的桑兰,文章也是通过对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儿单讲语言这个方面。全文对桑兰的语言进行直接描写只有一处,第6自然段,桑兰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话虽不长,但让人感受到一股顽强的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决不向”,充分表现了桑兰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这一句话在表现人物性格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学在习作中已经开始叙述人物的语言了。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表现了这篇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如果不是,就是再美的语言也要妒忌痛割爱。

有一位同学在1篇写妹妹的习作中就从描写人物语言方面来写妹妹的纯洁善良,天真无邪。“姐姐,昨晚我看了电影《孔雀公主》以后,心想:孔雀公主能用露水治好老奶奶的眼睛,我就不能治好楼下李奶奶的眼睛吗?”“姐姐,你说我的露水能治好李奶奶的眼睛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热心可爱的小妹妹出现在我们面前。

益智园

四、创新与实践

1、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及倪萍阿姨主持的《谈话》节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同学们可以课后查阅报纸杂志、音像资料,准备充分后,开展一次“桑兰故事报告会”。

2、小小的桑兰具有着惊人的毅力,同学们一定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你能给桑兰姐姐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桑兰姐姐:你好!

《庐山的云雾》-教学随感【第三篇】

《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我是不怎么会上的,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大师于永正先生的这节课在我的头脑印象非常深刻。多年前,我在老家就听于老师上了这节课,听了以后,我本人就被云雾之美感动了,这种感动一直到现在,我一直思考,假如我上节课,我很难达到给予学生持久的感动。于老师的教学已经在我的头脑中定位了,这种定位是一种非常美的定位。现在的我还没有到过庐山,我觉得我一定会去的,那时我一定能够诵起云雾,感受着苏教版这篇课文给予我的世界。 因此,读这篇文章,我一直是想着“定位”这个词。我试图寻找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定下一个永恒持久的“位”。 一是这课的几个词,是个“位”。这课有几个词怎么也得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需。比如“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巨大天幕”、“瞬息万变”、“云遮雾罩”等。这些非常有动感。把这种动感交到学生心中,阅读之“位”就容易定了。 二是背诵课文是一种定位。背诵不只是为了考试,不只是没有积累,如果用“定位”的思维来认识,那背诵的另一种功能就自然体现出来。在这一课中,这种功能的表现便是享受庐山之美,这种美要想成为一种永恒,那就是艺术化背诵才能够达到。 三是研究研究让这篇文章变厚成书,这是第三种定位。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学习这课都能够到庐山,但网络信息这么多,让学生利用资源研究研究,在班级成立研究小组,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认识组合起来,也许这一课就会更久地保存在人的记忆中。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我们老师应该想办法来做的。这几天,我在读着王宏甲写的《中国新教育风暴》这本书,这本书告诫我们新课程老师,探究性学习是一条非常好的路,我们要把这条路铺在课堂中,铺在学生的心中,铺到世界里,不能仅仅地铺在试卷中。我们不可一味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探究,我们不能认为这一课,如果也去探究,会打破文章的美。我们应该改变思维,让学生认识的更多。要想让学生爱上庐山云雾,享受云雾世界,那就应该引导学生读超过这篇文章3至5倍量的庐山世界,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之举。 另外,这一课用了好多“一”这个字也非常有价值,我们用这些“一”也可为学生定位。比如,“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个“一”连接在一起,也是一片好美的云雾光景。

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最后两小节--朱骐【第四篇】

《微笑着承受一切》讲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桑兰姑娘惊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篇文章给学生渗透一种面对生活的挫折、人生的苦难的正确态度,桑兰微笑的背后承受的是巨大苦难,体现的是桑兰的信念、乐观、坚强和毅力。我想,编者选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震撼、感动、敬佩。以桑兰精神去震撼学生,以桑兰的重伤所带来的伤痛去震撼学生,桑兰微笑背后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去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生对这美好精神的向往。

在还没有教这篇课文时,我就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文章的立意挺深的,他们能理解吗?为此在预设课堂的教学目标时,我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桑兰承受的“一切”指哪些?“天大的不幸”指什么?学生肯定能理解,是桑兰的高位截瘫,是桑兰可能永远的残疾;是桑兰十几年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梦想彻底破灭;是承受难以忍受的漫长的疼痛;是美好的人生可能就此停住脚步……接着,我又想,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理解,“这一切”桑兰是怎样承受的?承受时“微笑着”的态度给人以怎样的震撼和启迪?我应该要让学生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到,桑兰非常平静地面对一切,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配合医生治疗,以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用灿烂的微笑来汇报所有关心她的人,她乐观地坚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今天和孩子们共品了桑兰的勇敢、坚毅、不屈。

一开始,我便深情说到:曾经的桑兰,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听国歌高奏;曾经的桑兰,自豪地手捧奖牌,笑颜如花;曾经的桑兰,听过无数赞许的掌声;曾经的桑兰,在跳马箱上,如乳燕翻飞。而今,她只能躺在病床上,坐在轮椅上,她的心中最想呼喊地是什么呀?她心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呀?我将“微笑着承受一切怎样微笑着的?”这样一个问题,改为更深情的话语:你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桑兰那甜美的微笑吗?记得自己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自己眼圈湿润,但是,我发现我班的孩子们似乎没有太深触动。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体会是那样空洞,或许他们还小,不能真正体会?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到底那扇与学生交流之门在哪?新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要求正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爱心、孝心、同情心,呼唤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价值观的体现,但为什么我不能在课堂好很好地落实呢?或许是我对教材还没有好好钻研透?也或许是我在课堂上还没有将学生的情激发出来?也或许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自己还没有真正投入到文本当中?我在思索;今后我到底该如何来教好这类文章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