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精彩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精彩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一语文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
1、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蝉》)
一、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xx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或香港大学硕士学位。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导语。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甚至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了六年,多则十七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质疑: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这是扬。
3、探究质疑:蝉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本来的生活历程就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探究质疑: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5、探究质疑: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6、讨论: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漠然的故事。张漠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漠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今天我们学习的《蝉》这篇课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究思考)
四、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1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问: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明确:神)
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象)
教师板书,给女娲画上一对蝴蝶的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
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板书: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充在翅膀的两翼。
四、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象。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山海经》
《一千零一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运用大胆奇特且合情合理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和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大都耳熟能详,所以不必对情节过程进行分析;而当着重体会情节中渗透的丰富想象。
想象是神话的突出特点,也是本文学习应把握的重点。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对文本的阅读,分两步走:先进行比较阅读,初步感知想象的情节;再进行探究阅读,把握想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正确运用想象。从而,由浅入深,学以致用,争取一课一得。目标明确之后,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还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将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通过比较来感受、鉴别,体会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生动、具体、有趣。接下来品读课文中更具想象力的情节,以放声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来。进而在美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能生动地讲述部分情节。在讲述的过程中,抽象文字上升到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思维,体会想象的奇趣,并自觉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探究阅读中,从分析女娲形象入手,把握想象的特点、要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体会、明确。学生可随即将讨论结果明确在黑板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很鲜明地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女娲形象。板书有不少重复之处,这恰能体现女娲形象的鲜明,当予以充分肯定;答案的多元化,也能够证实女娲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完成“女娲是一个……”句式过程中,能够自然带出分歧,即女娲是人还是神,争论后得出:女娲是有人性的神。深入讨论,从女娲形象上去判断,想象的特点、要求。结合板书形象地展现,想象的两个要求:大胆奇特、合情合理。
带着对想象的理解,学以致用,扩写神话《夸父追日》。在实践中指导纠正,请几个同学读。写作的片段,其他同学共同评析。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想象的能力。最后引名言说明想象的可贵,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把对想象的体会延展到课外。
整体来说,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确实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对想象的认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效。此外蝴蝶形的板书设计,使得想象的作用、特点,形象化了,具体化了。
初一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3、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积累闻言词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翻译课文,探讨文意,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认识是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捞铁牛》。提问: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把大铁牛捞出来的(水的浮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河中石兽》看看他们用什么巧妙的办法寻找河中石兽的。。板书课题,齐读作者。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检查预习
介绍作者
注音,解释。
读课文,纠正字音、停顿。
四、合作助学
(一)结合注释,译读全文。(小组内不会的提出疑问)
考考你们,抢答: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再解释(重点词)。
(1)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
(3)求石兽于水中
(4)竟不可得
(5)尔辈不能究物理
(6)凡河中失石
(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可据理臆断欤
2、你会翻译吗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众服为确论。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初一语文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第五篇】
课前预习:
1、了解本文的作家、作品知识,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1题、掌握“预习积累”第2(1)题以及“学习测评”第1题。(完成指在助学上做完,而掌握指熟记于心,先不要在助学上写答案而是留作上课当堂检测)
2、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至少3遍以上,完成助学“感知探究”第1题,即用简明的语言复述故事。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争取完成课后题第3题。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预习作业要求是围绕“一读、二标、三查、四问”这一条主线设计的。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是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好词佳句。三查:包括查字典解释词语和认识新字,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以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四问: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相关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章题目中获知课文的内容。
2、线索是文章的要素,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3、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些热情与幻想。
评价任务:
1、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感知主要内容,落实学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在秘密与幸福中包含了哪些事、哪些人和哪些情呢
教学过程:
1、 情景构建 拨动心弦
上课预备期间播放《小乐比》第一集里的8分钟- 11分钟的视频。同学们:童话,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童话,犹如一位知心的朋友,伴随着我们一起欢乐与痛苦,就像刚刚我们视频里看到的小乐比将自己心爱的旧衣服都送给了寒冷的雪人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中,小主人公李小屹也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导入,实现教才与生活的勾连;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 问题探究 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 有效检测
借助助学 “预习积累”第2(1)题以及“学习测评”第1题让生当堂检测,同时找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做完后,同位互相检查,老师强调易错知识点,然后生齐读一遍,谨记音、形、义三步走。
设计意图: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本学期本着践行生本理念,探寻高效课堂,我们语文组紧紧围绕“以生定教”的原则,研究构建“以预习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幸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携手助学,誓为预习赢!
2、批文入情 初品秘密
文章优美而温情,是1篇小小说,篇幅短小,所以学生配乐齐读,边读边勾画关键词语,读完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对学法指导提示学生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对学法指导,引导思维,出示公式法:
主问题:围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
辅问题: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怎样?
(多媒体播放配乐,配以画面;学生概括,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美文美读的方式吸引学生亲近文本,同时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感知主要内容,落实学法。
3、 交流提高 解读秘密
几张小小的贺卡让作者和李小屹怀揣着各自的秘密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永久的、美好的回忆。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与众不同的感受呢?(浏览全文,勾画原文回答)
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末句“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全班齐读,引导学生抓住最有分量的关键词“秘密”“幸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钥匙)
作者对雪地里发现的贺卡感受到的不是可笑、幼稚,而是“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受呢?在秘密与幸福中包含了哪些事、哪些人和哪些情呢?
明确要求: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交流,在回答过程中,可选读文中相关语句,老师根据情况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意在体现学习的梯度,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秘密”中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可探究得出:“人”包括了可以说一手缔造这个秘密的“我”和收到了雪人贺卡的李小屹。
请同学们再次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具体的情节或语句说说李小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是怎样的人?(即助学感知探究第2题)
难点预设: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可初步分析出人物性格:李小屹单纯天真,活泼,充满幻想;“我”童心未泯,充满爱心
难点突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和相信童话入手,层层剖析、领悟内涵,小屹有着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我”被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感动,从而懂得珍重、关爱、呵护孩子美好纯真心灵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较准确的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层探究奠定基础。
2、“秘密”中的“事”
第一步: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贺卡故事中,你读到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呢?
探究明确:“我把贺卡放回去,生出别样的心情”,我在回与不回贺卡的矛盾心态;“李小屹痴痴的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棒雪拍在它身上”……
第二步:品味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A、自主品读:捕捉、勾画打动你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旁批你的理解,并记下你可能产生的疑问。
多媒体出示:赏析人物心理角度及示例——
词语、句式、修辞
品读示例:“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像骗了她。但我更不忍心破坏她的梦。”句式“不忍心 …更不忍心…”的句式暗含比较,写出我难以抉择的心理,强调的是后面的“我更不忍心”,“我”想让她保留童年的这个梦,可见我对童心的呵护之情!
B、交流质疑: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品读收获,同时像组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内不能解决,留待稍后全班讨论。
C、集体品读:全班品味交流,师生点评相关语句,同时老师适时点评,进行方法指导。(在次环节中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5—7题)
设计意图 这是1篇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应该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真正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再者希望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扣住心理描写,点亮人物心扉,写出佳作!
3、“秘密”中的“情”
本文并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语言,文章风格自然朴实,如出水芙蓉一般,毫不矫饰,但却淡而又味,读来清新可人,通过小小的三张贺卡,深深打动着读者。原来秘密当中包含着“我”精心呵护童心童趣的真情,包含着人们对最纯真关爱的热情呼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多角度发掘情感内涵。
四、应用拓展 拥抱幸福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幸福;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幸福;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带有秘密的童年的李小屹“幸福”吗?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 从孩子的特点考虑。
2、 从“我”对李小屹所做的事情考虑。
回答预设:幸福。1、相信神话,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之虚伪。
2、这份幸福,还源自“我”对这种心灵的呵护,对关爱的回应,对这种情感的珍重!作者赞美于它,祝福于它。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理清要点、知识系统化的好习惯。再次明确和巩固教学目标。
五、反思升华 读写结合
作者把情感蕴涵在文中,纯真和善良像乳汁一样始终流淌在字里行间,作者刻画人物多次运用心理描写,为我们带来了真实的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当次小文豪,推测第⑧自然段中李小屹在站雪人边上时的心理活动并描述出来,不超过40字。
老师提示: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拓展迁移,让生学以致用,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边写边悟,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要课课清
独立完成《助学》本课内容,小组长组织默写最后四段。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我采用书信的形式,不仅简洁传神,而且让学生记住了书信的格式。
可爱的雪人:感谢你让我懂得了
“秘密”中的“人”
“秘密”中的“事” 幸福童年
“秘密”中的“情”
祝愿:童心永在 关爱永存!
李小屹
教学反思:
因为种种原因从昨天晚上才开始构思这节课时,我就想着虽然时间紧但一定要争取按时交上,没有想到还是耽误到现在。现在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了,心里感觉真是累并快乐着,忙并收获着!水平确实有限,还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设计本节课不怕大家笑话我把所以能找到的教辅资料、网上有关所有《雪地贺卡》的教案都看了一遍,可谓千人一面,大同小异,感觉没有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种解读方式,难道本课就只有这些解读模式吗?于是我反反复复研读孙绍振教授的“主编导读”,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不能把文中最有分量的关键词“秘密”与“幸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这两个关键词,不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课文的钥匙,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核心价值。
所以我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的五环模式,着眼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批文入情、初品秘密”;“交流提高、解读秘密”;“秘密”中的“人”;“秘密”中的“事”;“秘密”中的“情”以及“应用拓展、拥抱幸福”等几大灵活可用的板块,有效统领了整篇文章的主问题。
最后我想引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自勉“用生命去挖掘、敲打文本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断,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并将自己的感悟与他人的观点融会贯通,然后走向课堂,课堂就会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