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教案 >

《将进酒》的教案【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128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将进酒》的教案【热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将进酒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

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斗酒十千恣欢谑(zì xuù)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将进酒》教案教案【第二篇】

李由富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二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着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三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转)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第三篇】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三、李诗鉴赏,师生共同研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5、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四、总结:

1、《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2、李白的其他饮酒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附:杜甫诗中关于李白饮酒的描写:

A.“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B.“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

C.“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探究学习:这个问题可以从李白的思想世界入手分析。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人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人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后来李白又干谒韩朝宗等人,也没有实现他步入仕途的梦想,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人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探究学习: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处世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人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5、在李白的“酒诗”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飘逸的诗风,试找出一些诗句加以说明。

探究学习:“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这些诗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张是如此的大胆,足见李诗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五、布置作业

《将进酒》的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二呢?

2、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8 29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