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反思(精编5篇)
【导言】此例“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反思(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与改进1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 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我搜集了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朗读生情,提高兴趣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课堂效果也达到了。
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渡语言、激励语言、提问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2
名课教了什么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怎么教的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美丽、感受异同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出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 学生 通过简繁句的对比,体会描写要具体,而且抓住事物的特点,“山坡、坪坝、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突出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出示: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 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第一句过于概括,第二句表述累赘、第三句运用“的”字结构,既具体又简洁。) 5、指导朗读:现在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7、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随机解释:招呼,用手招,用嘴呼。) 8、指导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地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学校美不美? 如果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赞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自豪)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样自豪的感情?谁还愿意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民族小学? 齐读:让我们一边想,一边读,用朗读表达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吧。
(二)感受上课 1、自由朗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想象拓展:课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孩子们是怎么上课的,那你能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吗? 3、语言训练: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 如果我是一只( ),我会( )。 4、读读找找:课文中又是怎么样窗外安静的句子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5、指导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课堂内的安静,而是写窗外很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情趣性。) 6、读读背背:这句子写得多美啊,请你把它背下来。回家以后,积累到你的采蜜本上,并且再从其他途径积累两句描写安静的句子。
(三)感受下课 1、朗读想象:当,当当。下课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是描写上课的句子,哪些是描写下课的句子,用“//”隔开。 理解:一段文字里面写了两部分内容,我们说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中间用“//”隔开。 想象:各民族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 2、体会民族特色:你觉得哪句更合适?为什么? 比较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捉迷藏、跳长绳、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理解:孔雀舞、摔跤是少数民族特有活动,这样写更能突出这所小学的民族特色。 3、体会间接描写: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小朋友是如何活动的,而是写了小鸟、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又有什么妙处?谁能体会?(简介描写、与前面呼应) 4、朗读课文。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一开始,学生只能获取自然段里的一部分内容,我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顺势点拨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接着,我通过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加深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例如课文中“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我将这句话改成“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进行比较,起初,有部分同学认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相对要好些,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感受它们的不同,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句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通过引导,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句子具体地描写了上学路上的景色,使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采用转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情境去感受。通过感受文字隐含的情感,学生才能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例如讲解完学生上课的情境,我便抛出问题,让学生想想如果你是窗外的小鸟、树枝、蝴蝶,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从这篇课文里学习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学到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好听,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认真读书,有的说了解到了许多少数民族,认识了一些动物和植物,有的说感觉到了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不要把读书当成很累的一件事,还有的说感受到了各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都是一家人。学生的这些回答不就是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吗?尽管有些学生说得并不全面,但是他能从课文的内容受到启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是他的收获。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3
这是我在新学校的第1篇课文。我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展示我的持家技巧,给孩子们上一堂精彩的语言课,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开课时,我在介绍了课题后,利用新学校和新设备,在电视上放映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仔细观察少数民族的特点。孩子们通常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他们的衣服。同时,我要求孩子们背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字。在认识这些族群的同时,也为以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寻找少数民族小学和我们正在阅读的小学之间的差异。使用“这是一所小学。一些学生说,这是一所联合小学,来自“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和汉族。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说不同的语言。当他们来到学校,他们成为好朋友rdquo“课后,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rdq Uo和其他句子。一些学生说那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鲜艳的民族服饰,使学校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这棵绿色大树的粗枝上。凤凰尾竹的'影子在白粉色的墙上晃动着“hellip&hellip”的句子中感觉得到。一些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学生们向在学校唱歌的鸟儿致意,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致敬。下课后,每个人都在大绿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和玩游戏,吸引了许多鸟,甚至松鼠和山狸。
课文没有说孩子们如何去上课。他们为什么在课文中写小动物?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民族小学学生的情况。孩子们表达了他们的意见,非常热情。有人说:";他们无法转动眼睛&有人说:“我不知道。”;他们很有进取心,举手发言,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有人说,“他们的表现很好。”;他们把课文读得干净利落。吸引了很多小动物&rdquo&hellip&hellip
全班整体感觉是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也很突出。有些教学设计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和激励语言需要仔细考虑。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学完了,这是1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学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感觉自己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重点语句和指导学生第一次写好钢笔字方面做得较好,而对学生关于民族知识的拓展方面还不够。
首先,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方面,我花的心思比较多,由于学生刚刚结束漫长的暑假,对以前的朗读指导有所遗忘,学生在假期里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有的同学甚至能熟练地把课文背诵下来,但是却只求熟练,没有深入课文内容,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就读而读。比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窗外十分安静,学生接着就能找到文中的语句并熟练地读出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能抓住“不摇、不叫、停”等词语来体会,那你能通过读把这种静表现出来吗?学生虽然读了,但仍然不到位,这时候,他们只是简单地压低了自己的声音,没有读出其中的韵味,这时,我适时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试着读,再指名读,学生基本能领悟其中的韵味,读出了意境。通过指导,学生再联系上下文来读,同学们便能体会到这里的学生上课时的认真和读课文的好听,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高涨起来,为突破对学校的热爱这个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本课的生字书写的指导中,我颇费了一番思考,学生虽然对写字并不陌生,但是,这一课的写字却担任着学生写好钢笔的重任,也就是说,学生今后能不能写好钢笔字,西部细化写钢笔字,关键要看今天我对于钢笔字的教学效果。首先,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小学生对于写钢笔字的惧怕心理。“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又开始掌握一项新本领,在一年级老师教会了你们写铅笔字,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再教你们用钢笔来写字,想不想把钢笔字写得漂亮?”学生热情高涨,齐声说:“愿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看你们的认真劲儿,看你们的聪明劲儿,我一看就知道你一定能把钢笔字写得漂漂亮亮,老师还期待着欣赏呢,想不想写给老师看?”“想!”同学们大声地说。在接下来的指导中,我面面面俱到,从同学们的坐姿,脚放的位置,笔尖的朝向,笔杆的位置,一一指导,一一鼓励,学生写得非常认真。就连原来写字在那里总爱愣神的同学,也兴致勃勃地认真书写,看到所有的同学的认真劲儿,我真高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的。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知识方面做得还不够,下一步还要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5
〖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
进入三年级,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喜欢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的老师。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做游戏,消除他们的害怕、抵触心理。
例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全背下来了。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课堂应是开放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以此为原点辐射开去,在大量的综合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基本理念。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写的是边疆一所民族小学的美丽风光和动人场景,写出了各族小朋友快活而充实的课余生活。学了之后,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就是我们的,一所小学,在学到课文最 后一段时,适时出现。此时,学生情感已被充分调动,情绪饱满。因此答案很多,极具想象力。如:这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一所像花园一样的小学。这就是我们的中加友谊小学,一所三峡库区的移民小学……然后再指导感情朗读,及时培养孩子们爱校的情感,紧接着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的美丽风光和热闹的课间活动,或画、或拍照、或用笔记下来。最后可以汇编成册,做一个以“中加友谊小学──我们自己的儿童乐园”为题的课余生活剪影集。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是一位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评价者,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解题策略和手段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又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该要以宽容和允许来对待,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比如我校的廖慧莹老师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她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十分响亮,于是她就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反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进入三年级,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是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学生表面上服从,内心却窝火。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我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玩游戏,让他们消除对老师的害怕、抵触心理。
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背诵风采,学生竟然全背下来了。我从心里、由衷地笑了。看来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远教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
作为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言及教师本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没能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正确讲解、传授,给学生今后在语言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自幼在家乡读书。由于长期受到纯正的地方壮话的影响,经常把“流水”说成“楼水”或把“楼房”说成“流房”;把“洗碗”说成“死碗”。更分不清“zhi”与“zi”、“lou”“rou”的读音。这给我在生活、工作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好了,有了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响了,字形也能按照正确的字的间架结构加以认知、掌握。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的“戴”字时,学生对“戴”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读音等都觉得难以掌握。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绝对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戴”,当要了解“戴”字的间架结构时就点击此字的“结构”信息卡,屏幕就出现“戴”字的结构、笔顺、笔画数,并对“戴”字准确无误地进行书写演示。当你要了“戴”字的读音时,就点击“戴”字“读音”信息卡,信息卡上就会出现“戴”字的音节,有关该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包括该字的准确读音都一应俱全。当你要了解“戴”字的字义时,就点击“字义”信息卡,有关该字的字义就出现,很快就让能了解到“戴”字的字义、组词情况。如此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我们的孩子从此就能准确地掌握每一字的音、形、义了。
〖朗读课文要注意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速度的快慢,它根据文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如朗读《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描写上、下课场景的第三自然段,我首先进行范读,把握语速,让学生抓住上课的“静”与下课的“闹”来体会语速的变化。再适当点拨,学生能很快知晓上课时的场面应该用平缓的语速朗读,体现出“安静”;而下课时的场景应该读得稍快一些,体现出“热闹”。这样,文章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意念就能从朗读中明显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