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分苹果》教学反思【推荐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二年级《分苹果》教学反思【推荐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分苹果【第一篇】
分 苹 果
教学目标:
1、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教学关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图片 盘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看,谁来了?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小熊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小黑板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边问边出示课本35页第4题的挂图,引导生探索出不同的排法。)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的权利
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他说得好吗?(让学生参与评价。)
板书设计:
分 苹 果
平均分有两种情形:
1、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
2、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分苹果》教学反思【第二篇】
在开学之初,我在本学期第一课《分苹果》的教学,非常荣幸能够得到主任的聆听和指导。各位领导给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也为我这学期的教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我在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出现了偏差。本节课是在借助分物活动,回顾与理解除法的意义、算理的。再结合分物活动理解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意思、除法竖式形式这方面,而忽略算理的理解。导致课堂上,前面学生的列表法、数线图法、口诀计算法我一带而过,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共性是让学生体会18里有3个6,教材这部分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用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理解除法计算的算理,而我没有理解教材这部分的安排用意。学生课堂上在算法多样化环节提出了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我更没有借此机会分一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算理,在除法竖式的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分一分的活动讲解除法竖式,学生也能容易理解除法竖式的意思了。因此,我以后的计算教学要注重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备课时也要理解教材的安排用意,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不简洁、准确,以后我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我的教学语言表达精炼准确。
3、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没有放手让学生多说、多表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前谈话。对于有人听课时,学生易产生紧张心理,课堂上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现象,课前谈话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精神集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要从平时练习课前谈话,使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读教材:(1)情景,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多读、细读教材、向同组老师请教的方法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图,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计算课中,注重算理的渗透。
3、我以后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简洁、有效。与学生的交流语气要平和、亲切。
4、我在以后的备课中,要重视教学问题设计,使自己的教学问题要精练、准确。
二年级《分桃子》教学反思【第三篇】
二年级《分桃子》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页“分桃子”主要是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训练场。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请你帮助猴妈妈分桃子——分一分”这样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数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生长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入——新课——练习——巩固”的模式。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样多”(平均分)两个猴宝宝才满意,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数学思考从这里“开始”。
2、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数学思考——平均分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传授和输出的结果,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情景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证明理解概念的含义,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教学要有“质”的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媒介”,它对教学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分桃子、分鱼、分智慧星……还设计了变式练习,辨析“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练习,在小组练习“分智慧星”的活动中,引出了有余数除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由“分一分”——平均分——有余数除法。
3、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概念是生活现象的“数学化”,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把现成的除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时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让学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引导开始起“跑”(分一分)——有目标的进行跑(平均分)————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苹果》教学反思【第四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平均分成几份;平均每几个为一份。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巧虎”的生日派对为情景创设出分苹果的数学难题。为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按“份数”分,第二、三个活动是按“每几个为一份”分,活动以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准确的用画图的方式分12个苹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应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录音、动画等,效果甚好。
不足之处:
1.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2.“平均分”意义的渗透度不够。
3.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意义时应结合PPT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