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6326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第一篇】

开学几周了,对刚接的这个七年级有点陌生。通过和以前任课老师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认知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学习比较被动,思考问题比较肤浅。由此,我心里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对学生的期望不是很高。

可是通过两个星期的课堂观察来看,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特别是今天,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信心十足。速读完课文后,学生们一个个踊跃发言。有的提问有的解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的问:“为什么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里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知道,因为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有个同学抢答。

还有的补充:那时小,个子小就觉得高。

“为什么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又有同学问。

很快就有学生对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勇敢,不愿当胆小鬼,但心里害怕,所以拿不定注意。

又一个同学补充:还有妈妈的话不能违抗。

看来,学生们的思维还是活跃的,都参与到了课堂中来。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谭同学的一段分享: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杰利的爸爸特意安排的。这还是我上了这么多届七年级没有学生想到的问题。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谭同学说:爸爸清楚自己的孩子体质弱,胆子小。长期得不到锻炼,于是召集他的伙伴为他安排了这件事情来锻炼他,因为后面爸爸不但没有责备他还那么耐心的指导他,还让他成功地战胜了恐惧,说明是爸爸精心策划的。

孩子讲了这么一番话,不管作者的父亲是否策划了此事,我觉得,孩子的这种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最起码父亲在他眼里是多么的'伟大。可以肯定的是,谭同学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用心良苦。只有心存感恩,才会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视为是上天,或是家人为自己增加信心的特意安排。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里,更应该灌输,发扬这种意识。这样,今后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我们的生活都将会充满阳光。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第二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用两个课时上完了,感觉还比较好。因为这是七年级语文课文,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个有利契机。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合作研究,自主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这节课的设计我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设计的问题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提起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学生自己能从文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理解: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从一个毫无信心的孩子到顿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继之获得巨大的成功感,获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经验。

4、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是本文的中心。1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几段点出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题目,也知道了怎样从文本中找1篇文章的主旨。

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与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我主要运用朗读、品味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朗读文中富有心理描写的语句、有代表意义的关键词语以及蕴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在学习了文章以后,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让学生写下来。

在反思中,也发现有一点遗憾:就是学生对文章哲理的领会不够深入。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获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父亲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来,我的人生又该是怎样的人生?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父亲博大的爱的同时,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觉得自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有些简单化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第三篇】

经验联想引发的体验是反思性体验,是师生借助联想、记忆等手段,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和反思而引发的体验。

请看《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情况描述:结束采访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除了亨特先生的这种办法,难道就没有其他好办法救出莫顿了吗?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找出理由为自己的办法“助威”。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文章的主旨上来,组织学生品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读、说说自己最有体会的语句。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本文主题的四种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元探究文章内蕴。接着,教师又提出了回忆自己难忘经历的要求。

学生一:小时候,父亲教我学骑自行车。我最讨厌骑自行车了,可是父亲很严厉,我知道不学的后果会很严重,于是我开始学了。一次又一次的摔倒还是使我退缩了,就像莫顿看待那座悬崖一般,我不想再“登临”那个“禁地”了。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爸,我不想再学了,我是学不会的!”父亲意料之中地给了我一个巴掌。不过,从此我再也没有碰过自行车了。后来,虽然母亲也曾多次提议让我再试试,可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知道我输了,没跨出一步就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对于我来说,它带给我的`是一个道理──逃避就等于不战而败。

学生二: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自从10岁那年我得了脊髓炎之后,我就陷入了无尽折磨中。病痛来的时候,实在难熬,有时候令人几乎绝望。生活对于我来说已经完全不同以往,我常常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医生告诉说要动手术,手术风险很大(许多学生眼圈发红,眼眶湿润)……尽管有很大的危险,我还是准备动手术──因为如果不这样,手术失败的风险没了,可我的未来将是永远的痛苦和无望……我现在非常深切地感觉到:生命是那么珍贵!

一般说来,学生对与自己的经验和需要等相关性强的教学内容更敏感一些。“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中“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背景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实践教育学》,熊川武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要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

该教学片段中,作品中主要人物年龄、经历与学生们相仿,在前一个阶段的“现场采访”模拟情境中,学生比较容易地就把自己摆了进去,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置身于文中的景、情、事。可文章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毕竟还是有一段距离,要使阅读“对话”真正深入,就需要教师“搭桥”。教师搭了一座这样的“桥”:“回想过去,我们一定也有一些难忘的经历。我们想过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吗?”从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了前面“设身处地”阅读文本的铺垫,学生们借助联想、记忆等手段,边读边想,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和反思。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难忘的经历,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读出情,读出味。记得曾经读过成都李镇西老师的1篇文章,他回忆自己的阅读时提到:“每当我感到心潮起伏的时候……是从作品中读到了‘自己’……这种伴随着感情流淌或思想飞扬的阅读,才是真正深入心灵的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阅读中去体会,阅读中去悟情,阅读中去体验,此时“读到自己”也就水到渠成了:有的同学身患重疾,却在病痛的折磨中感觉到了生的可贵和希望;有的同学由人推己,反思自己对困难的态度……学生们非常自然地从文本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从文本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情动自己,感染他人。这种反思性体验,有利于改造和重组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主体的认识和情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第四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而在这之前,却是精读课文。这就要思考这篇课文在内容上的取舍问题了。

精读课文的话,老师可入手的点很多,在课时上也可以安排为两个课时。作为自读课文,就更侧重于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基于此,再加上本单元的相关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对课文的认识。

2.勾画出描写“我”心理的句子,说说作者从中所得的“经验”。(重点)

3.多角度阅读课文,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难点)

第一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得益于余映潮老师的教案。为了让学生认识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说说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学生可以从文章体裁、故事内容、情节顺序、文章结构、人物特点、文章技法、给人启迪等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1篇是我们学习默读课文中的第8篇课文了,刚好可以借鉴余老师的这个方法检测学生前段时间默读的情况。

第二个学习目标,勾画描写“我”心理的'句子,从“我”的心理历程过渡到自己所得的“经验”,也就是从文章内容到主题。

第三个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用新的角度读课文。随着阅读的深入,让学生能从1篇课文中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一来,自读课文中学生的自主性就处处体现出来了,更侧重于学生的阅读体验,而文中传递出来的“经历”和“经验”也没有因自读缺失,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统筹作用。

自读课文并不是老师放手不管,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而是更需要老师有放眼全局的大手笔。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第五篇】

这堂结束了,我教得舒心,学生学得轻松,甚至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快就下课了,我还没觉得时间这样快过呢!”仿佛学生还沉浸在胆小鬼的恐惧到勇敢者的蜕变中。学生们喜欢活跃的课堂,喜欢自由的课堂,喜欢充满讨论碰撞的课堂。这就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1篇文章都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深挖文本。

2、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准备资料,精心备课,指导、点拨要有步骤,有层次。

3、教师遇到疑难问题时,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先让学生自由读,有利于个性化的读和理解;再合作碰撞,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读悟时间,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成果互相讨论交流,然后师在课堂上引导总结感悟学习方法。最后,学以致用,评价测评。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5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