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赵州桥教学反思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28502

【导言】此例“赵州桥教学反思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赵州桥教学反思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多媒体 班班通 教育资源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课件 使用误区

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班班通”工程是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通道和信息内容,联通到每个教学班级,通过多媒体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电脑、投影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系统。它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远程教育的资源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益和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需要认真反思并逐步加以解决。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是一种趋势和潮流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班班通”工程的实施,让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通计算机设备和教师备课中心室,足以保证一般教学的需求。教师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或中心备课实现共享。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不由自主地必然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班班通多媒体可以实现图、文、声并茂

形象直观生动课堂效果,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这与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可比拟的,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也必将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些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追求高效课堂

教师在制作、使用课件前有充裕的时间上网获取教学资源,这为老师提供了广阔平台,但每一课件老师要精心设计,还在实践中完善它,适应课堂模式,能完成教学任务,才算高效。因此设计每一节课时都应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等环节考虑在内。例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各个环节应该环环相扣,不能脱节,教学过程也应该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并且应该有教学高潮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等,要考虑播放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恰当组合,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创设课堂情境,提高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充分调动了听觉与视觉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一些事件性、故事性、古诗性的课文等等都可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去创设课文情境从而可以达到构建情境教学的目的。在此环境中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并且易于记忆。如在教学《人民解放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记叙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迹的课文时,结合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的镜头片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其坚强勇敢的意志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忘我精神……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象,配以音乐《春之声》《雪山春晓》(古筝音画)让学生在声像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感;使学生便于理解与认知课文内容,同时培养他们思想感情。

(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改善了师生关系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能够适应并与多种教学形式自然结合,在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同时,这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借助电教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比较轻松,课堂上学生的枯燥感和疲劳感就得到消除。班班通多媒体的白板和投影都可以提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可以上台纠正老师的错误或补充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被动服从的关系而变成了和谐互动的关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常常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讲台上这一讲台就是教师可以活动的空间。受制于此教师本身也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一种于“独尊”的位置之上,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学与做”的相互分离。比如在古诗背诵时有些学生对于一些难点词语会不能很好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这也就加重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负担。而现代远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则首先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词语并理解词语,其次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查询更多词语的意思以开阔眼界并扩大知识面。要求默写学生不用上黑板写,检查时,老师给学生上台投影显示就可以,并且错漏及书写效果一目了然。学生也可以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制成课件,在全班学生们面前显示,总之,课堂上声像一体,动静结合,学生乐学,教师不累,语文课上其乐融融。

(四)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农村语文教学既要面对资源匮乏、信息滞后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化、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多媒体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说明文的教学方面。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本地学生根本就没见过石拱桥,自然就无法理解其造型、结构和制作过程。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赵州桥等一些古代、现代的石拱桥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一边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我这时再不失时机地出示一张赵州桥的剖面图,让他们知道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拱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就将非常复杂的建筑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像,而且不需要冗长的解说,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从而理解了这一课的难点: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三、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可忽略误区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确实有很大的优越性,提高了语文的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不可忽略误区。

(一)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包医教育百病,用得过多

一些老师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轻松多了;有的老师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于是花费很多时间去做CAI课件,甚至有些老师请人帮忙设计课件;有的不加选择随便用别人现成课件等等现象。不可否认,不少老师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很多优秀的CAI课件,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我们也应看到,不少的课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粗制滥造的课件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条文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最多再拼凑上几个简单动画和乏味的音乐,一个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就出炉了。这样的课件只能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个过程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因重复开发设计同样的课件而教学效率大大的降低了。这与我们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坚持以效率原则规范我们的课件使用,这样,老师既没有那么辛苦,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研究。

(二)有些老师完全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教育媒体

许多老师认为只有先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能力,才跟潮流,才是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打开课本,课文内容全投在屏幕上。有的老师还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实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同样不可取,观看动画远不如学生们亲自动手做一下得来的知识感性。

(三)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

认为多媒体的视听可以代替想象、朗读。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有些东西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反而正好使学生丧失了一次锻炼想象力的机会。

赵州桥教学反思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35-02

自学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古已有之,如《礼记•学记》中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自身的感悟。

一、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目标

“认读文字是阅读的基础。”大纲明确规定,初级阶段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初中生要掌握3500个常用字和在小学基础上再增加五千个词汇量。事实上,初中生忽视了这方面的学习和积累,造成群体差异大,阅读理解能力低下。对字的音、形、义理解越透彻,掌握的词语越多,认读能力就越高。因而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每学期的目标,常抓不懈,养成习惯,掌握更多词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初读课文,点出生字,划出新词。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不能只根据注释来学习字、词,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找出自己不识的字、不懂的词,作为自己的生字和新词来学。第二步,自己动手查工具书,并在书上标上拼音,注上词义。

2、相互检查,检漏补缺。学生在找出自己不识的字,不懂的词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疏漏,思维定势,还会错过一些字词。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互读课文,读给家长听等各种形式,检漏补缺,找出各自没掌握的,从音、形、义几方面认真作业。

3、由此及彼,注意扩展。如果课文上不识的字词量达不到自己制定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对某一字、词查阅工具书时产生的兴趣,做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强或淡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而教师一腔热情要结出“硕果”,是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实现的。当然兴趣是不能仅学习的诸如目的意义、作用的说教可以激发的,它需要教师巧设心思。如,在教《中国石拱桥》,一上课就挂出赵州桥挂图,要求学生用简洁语言说明赵州桥的外形,但是不要看课文,看看谁的说明能力强。但是都不能准确说明其特征,学生的兴趣给激发起来,然后打开课本,看说明赵州桥的两段。原来这句求之不得的话竟如此简单:“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同学们对这“肩”的妙用赞叹不已。经过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可谓认识深刻。又如,分角色朗读《变色龙》一课时,学生投入的朗读,让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的沙皇统治下的警官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利用多媒体,采用三维动画“脸部变化”展现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子的过程,直观性强、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大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地欣赏起小说。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教学语文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和行动。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只有具备积极的自学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自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良好的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学生就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正确选择的方法: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用历史的现代的杰出伟人、名家以及先进人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去熏陶、感染学生;可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感知祖国的巨大变化得力于人民的共同努力,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可利用德育教育阵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会发自内心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挫折和困难中披荆斩棘,完成学业,实现真正的素质提高,也才会为今后进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性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加强预习指导和检查。预习是通过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来进行,实际上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预习的指导,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布置一定的任务,给予恰当的指导,不能随意一句“大家预习”就了事,而且一定要进行完成情况及效果的检查,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定有较大的提高。

2、灵活的课堂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放弃串讲分析的习惯,在课堂中安排适量的时间,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此类阅读,通常是由教师先指出通过阅读要达到的目标和阅读中的注意事项,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自行小结内,并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回答。课内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和提高其阅读质量都是一个促进。

赵州桥教学反思范文【第三篇】

2.贵州民族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唐建荣,TANGJianrong

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史略尹明芳,YINMingfang

4.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学生低学业成就分析李德建,LIDejian

5.贵州省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杨文谢,YANGWenxie

6.民族院校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陈明琴,成皓,CHENMingqin,CHENGHao

7.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研究周洲,ZHOUZhou

8.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石林,SHILin

9.侗族风雨桥成因的人类学探析石开忠,SHIKaizhong

10.侗语方言复音词的历史来源探析龙耀宏,LONGYaohong

11.侗族村落民俗与妇女社会性别建构蒋星梅,JIANGXingmei

12.侗族民间故事"珠郎娘美"文本研究五十年郎雅娟,LANGYajuan

13.浅议苗族的生产文化李廷贵,LITinggui

14.彝族"支嘎阿鲁"史诗母题探析肖远平,XIAOYuanping

15.地戏文化扩展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陈凡,CHENFan

16.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本管理机制薛文娟,XUEWenjuan

17.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曾芸,ZENGYun

18.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任晓萍,RENXiaoping

19.家庭暴力与社区干预罗霞,LUOXia

20."年忌"习俗的文化阐释游珍海,YOUZhenhai

21.村民自治权司法救济的完善——对中部地区乡土社会的调查与反思赵鲲鹏,杜晓溪,ZHAOKunpeng,DUXiaoxi

22.略论刑法中的占有:关于夺取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区别张理恒,ZHANGLiheng

23.巨额财产相关问题研究赵璇,ZHAOXuan

24.大方县箐丰村彝族习惯法研究樊纪兰,FANJilan

25.日本90年代后经济长期衰退原因探析张建平,ZHANGJianping

26.贵州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探析兰觉,LANJue

27.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分析及对策初探濮素,PUSu

28.论经济法的调整路径程南,CHENGNan

29.人民币自由兑换相关问题研究曾红艳,ZENGHongyan

30.中国古夷人史迹与三星堆文化初探王子尧,WANGZiyao

31.危机、忧患、教化——民国时期政府处理石门坎问题的模式探讨莫子刚,MOZigang

32.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原因叶成勇,YEChengyong

33.清代辑佚与图书典藏——以马国翰为个案的研究郭国庆,GUOGuoqing

34.贵州硃卷闱墨资料述略王力,WANGLi

35.论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古籍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李筑宁,LIZhuning

36.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缘起与进展曾丽,ZENGLi

37.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成雪梅,CHENGXuemei

38.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个案研究顾倩,GUQian

39."熬煎"考释贺菊玲,HEJuling

40.奥卡姆剃刀、反本质主义与后现代思潮宋涛,SONGTao

41.论20世纪20年代专业戏剧学校的话剧演出杨红,YANGHong

42.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反思胥宇虹,XUYuhong

43.试论"依生之美"范式在侗族民歌中的体现管兵,GUANBing

44.高等学校芦笙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付明华,FUMinghua

45.论咏叹调"花之歌"的艺术内涵与演唱风格梁亚西,LIANGYaxi

46.浅谈小提琴主要技术理论著作及教材的选用和搭配熊然,XIONGRan

47.试论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洪梅,HONGMei

48.备战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策略探析刘继鑫,LIUJixin

49.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研究综述任廷锋,RENTingfeng

50.贵州民族学院木球队体能训练方法浅谈邓兴忠,DENGXingzhong

51.贵州民族学院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高民,GAOMin

52.合作学习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刘柳,LIULiu

53.教师素质与网球教学王贵军,WANGGuijun

54.论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吴永忠,WUYongzhong

55.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研究赵春波,李辅敏,曾易,ZHAOChunbo,LIFumin,ZENGYi

56.当代大学生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刘发勇,LIUFayong

57.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张念东,ZHANGNiandong

58.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覃琴,QINQin

1.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翁家烈,WENGJialie

2."鼓藏节"仪式之权力表达刘锋,靳志华,LIUFeng,JINZhihua

3.追寻农耕文明的"舞步"吴一文,WUYiwen

4.云南河口县桥头乡小打拉村苗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熊玉有,XIONGYuyou

5.苗族和苗族地区文化发展的三个"特殊问题"分析麻勇斌,MAYongbin

6.六十年来苗族语言文字研究综述李锦平,LIJinping

7.双宾语动词的分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莉,ZENGLi

8.数量结构非范畴化为副词惠红军,HUIHongjun

9.英语外来词的一般特征分析张建明,ZHANGJianming

10."位相论"视角下的日本"女性语"现象研究伍毅敏,WUYimin

11.互动型元话语在酒店英语中的体现龚玲芬,李发根,GONGLingfen,LIFagen

12.从认知角度看言语行为动词的习得欧亚美,OUYamei

13.《离骚》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探析郭瑜,GUOYu

14.《史记》、《汉书》的叙事研究代莉莉,DAILili

15.论屈原的爱国焦虑李道群,LIDaoqun

16.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埃伦·格拉斯哥研究综述国天琴,GUOTianqin

17.略论叶芝创作的内在张力何林,HELin

18.从人格结构看窦娥悲剧的成因刘小祺,LIUXiaoqi

19.罗伯特·弗罗斯特——独立但不孤立的现代诗人李思远,LISiyuan

20.关于运输罪若干问题研究李永升,LIYongsheng

21.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普法教育工作张红,ZHANGHong

22.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语境下存废死刑的理性思考李小红,LIXiaohong

23.论国家赔偿中刑事赔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周德春,ZHOUDechun

24.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散考姚涛,YAOTao

25.论经济适用住房交易的法律规制罗邦民,LUOBangmin

26.少数人权利保护之正当性探析李文立,LIWenli

27.杨汉先年谱研究林文君,LINWenjun

28.试论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靳瑛,JINYing

29.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潭溪社区的实证研究陈心林,CHENXinlin

30.社会保障水平研究综述卫松,WEISong

31.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地位的思考吴恒贵,WUHenggui

32.论收益分享计划在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袁仕海,YUANShihai

33.宗教私人化的现代反思韩军,HANJun

34.贵州宗教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梅军,MEIJun

35.对威宁彝族宗教文化变迁事项的思考——兼论文化变迁与涵化理论的社会意义穆春林,MUChunlin

36.基于SaaS的高校管理信息化张乾,ZHANGQian

37.浅议高校创新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韦韬,WEITao

38.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体系建设贺华中,张颂富,HEHuazhong,ZHANGSongfu

39.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刘红敏,LIUHongmin

40.强化高校部门经费预算监控的探讨何其芳,HEQifang

41.贵州高校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郑勇华,王友志,ZHENGYonghua,WANGYouzhi

42.合并高校的文化自觉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高联合,GAOLianhe

4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开展现代陶艺课程的研究王莹莹,王建山,WANGYingying,WANGJianshan

44.浅谈大学一年级美术学基础教学张飞跃,ZHANGFeiyue

45.浅议中国人物画的线条艺术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裴卫建,PEIWeijian

46.论速写的意义及其功能杨维义,YANGWeiyi

47.对高等院…山草香 …校国画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黄荣,HUANGRong

48.后印象派"简炼"手法之我思王杰,WANGJie

49.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谢定国,XIEDingguo

50.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初探陈勤,陈洁,CHENQin,CHENJie

51.少数民族院校英语专业阅读策略教学研究张广勇,ZHANGGuangyong

52.克拉欣监控理论及其i+1假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鲁莹,LUYing

5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马飞,MAFei

赵州桥教学反思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堂 变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83-02

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阅读的程序,改变文章内容的结构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突出重点或紧扣中心展开教学。

变序教学符合“刺激物常新”的心理学原理。它把一节课中学生精力最充沛、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用在课文学习的重点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益。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变序教学,常见的形式有哪几种呢?

一 直奔中心式

这里的“中心”,不仅仅是点明中心思想的地方,也可以是文章的重点、高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部位。由于“中心”所在的位置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操作起来又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中间切入

这是指“中心”在文章的中间。选用此法,可单刀直入,突破重点;再抓住各相关部分迂回开拓。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的第五自然段的开首句:“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教学时,导入课文后,可直接切入这个句子。并引导学生:往前——理解女儿的提问:“什么是爱情……”;往后——理解爸爸的回答:“……这就是爱情”,从而抓住本文的结构特点。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找到文章的思路,进而加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两头带中间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布局谋篇的。教学这类课文,可这样引导学生:首先,抓住文章开头的总起句和文章结尾的总结句;然后再把握文章中间的内容。比如,朱自清的《绿》,就可以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一次公开课的教学片断:

同学们都作了较充分的预习,知道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只差两个字,那就是——“不禁”。开头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结尾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那么,令作者如此“惊诧”和“不禁惊诧”的“梅雨潭的绿”,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绿呢?请同学们来看文章的中间部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同学们认真看书后知道了: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从而得出“梅雨潭的绿”是一种:不浓不淡、不明不暗的恰到好处的绿。所以,作者才两度“惊诧”。这不就是运用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吗?

3.由果溯因

一般来说,结尾点题的文章比较适合运用此法。譬如:有位教师讲《竞选州长》,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他让学生读课文结尾:“我放弃了竞选,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于是我提出了退出竞选的声明。”对此,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既然参加了竞选,“我”为什么又要放弃?(2)“甘拜下风”是什么意思?作者用“甘拜下风”来形容“我”竞选的失败,有什么特别的含义?(3)“你的忠实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和标题下的署名“马克·吐温”是同一个人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然后,或讨论或讲解,让学生明白:“我”是“被迫”退出竞选的,绝不是“甘拜下风”。文中所谓的“民主”,实际上是“任意诬陷”。一个“正派人”是不能被资本主义政界所容纳的。

二 选点蛙跳式

根据课文要求,教学时抓住关键,直接跳到学习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上进行阅读。以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为例,我们可以把跳跃点选在:第一个点选在:“警官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故事的开端);第二个点选在:“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开始断案);第三个点选在:“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首次变色);第四个点选在:“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二次变色);第五个点选在:“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三次变色);第六个点选在:“奥楚蔑洛夫说:‘既然普洛诃夫说它是野狗,那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四次变色);第七个点选在:“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五次变色)。这样,沿着“变色龙”——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变”的踪迹进行阅读,对小说的主题——批判沙皇专制政府所实行的警察统治的残暴会有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

三 举一反三式

有些课文几个段落的写法大致相同。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重点精读一段,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会举一反三,再自

己去读其他段落。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教育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它注重的是学生从“举一”中学到阅读方法,然后在“反三”中加以运用。以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为例:文章的4~5两个自然段是写赵州桥;而6~8三个自然段写的是卢沟桥。

写赵州桥是按:修建时间(605年左右)——规模(全长米,两端宽米……)——结构特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坚固程度(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装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的;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时间、规模等);引用(如:“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卢沟桥”的呢?应当说无论是说明顺序,还是说明方法都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精读4~5两个自然段——写赵州桥的部分——进行“举一”;接下来,再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去读6~8三个自然段——写卢沟桥的部分——进行“反三”。

四 抓住线索式

众所周知,课文是有思路和线索的。抓住线索,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遵循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文章,这无疑会提高阅读的效率。如《背影》一课,贯穿全文的线索即“背影”。文章是循着:“开篇扣题凸显背影;回家奔丧引出背影;站台买橘刻画背影;车上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的线索,来表达“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抓住“背影”这一线索,就能迅速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9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