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优秀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优秀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第一篇】
《我不能失信》是1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中心突出,一读就懂,但对于人要怎样才算“守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怎么易懂,更不提该怎样去做到。正如宋庆龄说的,守信就是说到要做到,包括不自欺的说到做到,即真忘记可以道歉,假装忘记就不可原谅,所以信作为一个人的道理品质,是要求人首先不自欺,因而守信的前提是诚实,先诚实而后守信。课文除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外,还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从“信”字的源起入手,再用课文中这个具体的故事作为注脚,最后解决守信与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冲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守信”。
一开始上课,首先我按着教案的预设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让学生对“守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给课题加上标点符号,读读有什么不同。设置这个环节是因为之前学生作业中反映出使用人物语言标点上的许多问题,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常使用标点上。
顺势出示自读要求: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上带“!”或“?”的句子,练一练语气。把课文读顺畅。
(2)用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结果孩子们都不能择出要点来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楚的表达,而是看着课文读,不能简要概括。看着这一情况我用了填一填: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谁)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 ),但她为了( ) 还是( )。来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渐渐能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在整体理解分析课文时,我在之前就给孩子们定下了一个范围:从文中找出描写庆龄守信用的句子。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这样的话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重点句子分析时,我基本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来谈体会,但在这过程中我没有提醒孩子们去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比如“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把“特别”、“早就”读成了重音,我及时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这两个词语读成重音呢?”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很好。
最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谈谈读过课文之后的感受,学生虽然有过亲身经历,但都没有勇气说出口,只能从表面谈应该像宋庆龄那样守信用。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
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我也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第二篇】
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1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
略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盲区。不知道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区别。通过教学和查找资料,觉得略读教学可以这样来教。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
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
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
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
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第三篇】
略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盲区。不知道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区别。通过教学和查找资料,觉得略读教学可以这样来教。
王崧舟认为:设计应以大框架、大板块为主。教学流程不宜过精过细。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
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
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
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
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我不能失信》的教学反思【第四篇】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1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3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
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不能失信》的教学反思【第五篇】
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不能失信》是1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学起来引起很大的共鸣。我也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就势展开“我的诚信故事”这一练笔。结果,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自己身上的故事展开来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育,不只是只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