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欧姆定律》教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561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欧姆定律》教案(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确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2、要求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应适当地向学生渗透一些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和分析的正确思路如通过探索性实验去认识物理量之问的制约关系,用图象和图表的方法来处理数据、总结规律,以及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重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应条件

三、难点:对电阻的定义的理解,对I-U图象的理解

四、教具:电流表、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阻、导线、电池组、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要点:电动势概念,电源的三个重要参数

(二)新课讲解-----第三节、欧姆定律

问题: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1、欧姆定律

演示:如图,方法按P46演示方案进行

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R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U/V ? ? ? ? ? I/A ? ? ? ? ?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U-I直角坐标系中,确定U和I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图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U=0时,I=0。这些点所在图线是一条什么图线?过原点的斜直线。即同一金属导体的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把R换成与之不同的R,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同一导体,不管电流、电压怎么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比值的物理意义就是导体的电阻。 引出-------

(1)、导体的电阻

①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②公式:R=U/I(定义式)

说明: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欧姆定律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到体的电阻。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教学难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了解灯丝(钨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定值电阻(5 Ω、 10 Ω各1个)、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2.教师提出问题: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你能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吗?说明测量原理,并画出测量电路图。

二、新课学习

1.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如何改进测量电路图?

2.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电路: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将如何人改变?

3.学生猜想、假设实验结果: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你想不想知道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有多大呢?

4.学生设计实验电路:

5.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学生发现问题:在不同电压和电流的情况下,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不同。

6.学生知识类比迁移,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小灯泡的电阻会改变?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第三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亮度的变化来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电压应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课程导入

导入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头脑风暴,列举事实 请同学列举家中的家用电器,然后引导出"电压"。 把自己所知道的电器名称做一罗列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电压"吗? 把自己在生活中对电压的了解做一汇报

以史为戒,引出话题 教师使用多媒体结合投影设备呈现一些学生放风筝被电击的图片或视频 静静观看

设置疑团,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或遭受雷击时,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身体损伤。

可是为什么我们触摸干电池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那? 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触电情况。

老师提的问题和前面的触电形成反问关系,致使学生处于"悱"的地步。

(二)什么是电压

使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做图6、1—2的实验。

首先,让学生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小灯泡的两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其次,使用一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最后,使用两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三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电压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解释"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根据电池量的增加小灯泡的亮度就会增加的事实向学生说明"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会越亮"。

(三)电压的单位、换算及常见电压值

1、电压的单位

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和电流对应,给出电压的表示 回顾知识,引出电压的单位: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下信息

电流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和其对应的给出电压的表示:

电压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回答问题,接受新知识。

讲述科学史,引出电压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伏特的简历,进而引出电压的表示 阅读文本资源,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电压的换算

电压的换算应该和其他的一些单位相对应引入。例如:

千 毫

长度 KM MM

电压 KV MV

引入电压的换算关系后教师随意给出一些练习题目加以巩固应用。例如:

220V= kV= mV;

100kV= V= mV。

3、 常见电压值

在记忆的基础上老师布置今天的第一个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搜集自己家用电器的说明书,找出至少三种家用电器的电压值。

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直接给出,引导思考 课本中列出了常见的10种电压,在讲解本部分时,教师可以抽出重点要学生记忆的三种电压值:干电池、家庭电路和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识记三种常见电压值,解开为什么人触摸干电池不会有触电的感觉之迷。

提供多媒体资源,开阔视野 教师给出一些电鳗、电鳐的图片或课件,在观赏精美鱼类的同时讲述关于它们和电的故事 欣赏多媒体资源,感触海底世界的美丽

(四)电压表的使用

本部分的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前给学生提供如下使用规则:

使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

1、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两看清:

1、读数时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

2、看清电压表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在明晰使用规则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式实验,由于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不能很完整、很透彻地说明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要加强引导。实验的目的是要得出:电池组串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测试一下电池组并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练习反馈:

在一次用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的"+"接线柱已接入电路,在用0~15V量程试触时,指针位置如下图所示,则下一步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A、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再读数

B、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数

C、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再读数

D、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

欧姆定律教案【第四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教具]

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

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③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①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②公式:I=U/R(板书)

③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④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⑤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

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②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③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④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88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