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生物进化的原因(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5776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生物进化的原因(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一篇】

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 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3.介绍达尔文锲而不舍、历尽艰辛创立生物进化论的事迹,塑造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难点: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方案一:

1.复习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导入新课。

2.师生共同交流对达尔文的理解。

3.课件展示一段自然界的景象。

提出问题:(1)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

(1)    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2)    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4.案例分析:(1)学生观看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的录像。

提出问题:假设你是科学家,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

(2)课件模拟科学家做的桦尺蠖的实验。

提出问题:如果人们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5.探究活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让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探究活动的组织是本节的难点,为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教师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探究活动时,全组同学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要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颜色的布料,以利于结果的分析,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布料,也可以用彩纸代替。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要注意提醒学生,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像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5).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及时和同学进行交流。

6.教师小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第2课时

1.师生进一步共同探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让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2. 观看课件: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 设疑: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谁在进行选择?

学生讨论描述:达尔文是如何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2)设疑:什么类型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容易取胜或者失败呢?

学生讨论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选择因素、选择结果、选择速度。

(3) 让学生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的体色变化。(可举实践活动中看到的实例)

3. 观看课件:热带雨林动物多样性的录像。

学生归纳:生物的多样性原因。对于珍稀的动植物我们该如何做?

4.课件演示:介绍现代进化论的发展。

设疑:目前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否已经完成?如果还在进行,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

5. 小结:关于生物的进化,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问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还需要人类不断 地研究探索,进一步完善。

教学方案二:

第1课时

1. 设疑引入新课。人类生活的地球可描述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世界,她拥有二百多万种生物,这些生物是从何而来,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充分讨论发言,从而点出本节课的课题—生物进化的原因。

2.案例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变化的事例。

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

3.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

4.布置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

第2课时

探究活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探究活动的组织是本节的难点,为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教师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探究活动时,全组同学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要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颜色的布料,以利于结果的分析,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布料,也可以用彩纸代替。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要注意提醒学生,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像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5).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及时和同学进行交流。

2.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和适时评价。

4.师生共同探讨对该实验的改进或更好的实验方法。5.教师小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二篇】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学生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学生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注:都是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的答复。

教师: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教师: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学生:是。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

注:打开多媒体课件(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蝶、菜青虫、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

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2、3、题。

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

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

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地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补充。

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一种鸟的捕食。

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

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这也许是是它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他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行的原因。

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

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生物的进化》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石及化石挂图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的事例及其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三、教学难点:

化石所证明的四个结论。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1:学生阅读课本53页资料分析1。

学生讨论分析: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生物化石能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师归纳总结:说明生物是在不断地进化的,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3.案例分析2学生观察分析始祖鸟的一些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始祖鸟具羽毛、有翅、有牙齿、翅尖有趾爪、具有脊椎骨的长尾这些特点。讨论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鸟的特点?哪些不是?是哪一类生物的特点?象分析马的变化一样来分析归纳出始祖鸟是处在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度类型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祖先。说明现代生物间有亲缘关系。

4.案例分析3出示若干恐龙化石挂图。

(1)介绍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和恐龙蛋的化石。指出恐龙属于古代的爬行动物,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研究得出恐龙生活在大约1亿至2亿年前,遍布海、陆、空,陆地上有的恐龙体形巨大。

(2)教师放事先录好的恐龙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自我介绍磁带。

(3)学生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接下去教师放恐龙灭绝原因的磁带(恐龙的自我介绍)。

5.案例分析4:比较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6.讨论:

(1)上述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2)上述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3)根据上述资料,你能队生物进化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

7.教师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第2课时

1.复习提问:结合原始地球景观挂图,利用特定的语音、语调来讲述原始。生命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出示生物进化系统树后,阐明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两条进化路线,接着让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植物和动物界中的几大类群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逐一贴放各类生物(剪贴图)于系统树上,最后完成了整体图示,并且根据生物的进化总结出生物进化历程;

3.分小组参与拼图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准确地把进化树重新拼合起来。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4.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评价证据和假说。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对地层、化石、始祖鸟与现代鸟、各动物细胞色素C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多媒体放映。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化石标本、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一团迷雾,世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们一起学习了5种,比如--

学生:神创论、小水滴、外星球或星际尘埃、热泉喷发、无机小分子……

教师:虽然生命的起始点还找不到源头,但生物进化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生物逐渐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演变成现在的万物。生物进化的历史是久远的,没有人能在历史的隧道中畅游,所以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失去了见证人。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板书: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师: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看以下几种。首先,大家翻开书53页;阅读“资料分析一”,仔细观察课本上所提供的这两幅图,动动脑,能否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师出示挂图或标本。)

教师:挂图上所示是课本上两幅图的放大图,以及其他的一些生物化石。大家注意比对,把你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A: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里面介绍了一些有关化石的问题。有些化石是生物的遗体,像琥珀里的昆虫;有些是遗物,例如恐龙蛋、粪便等;还有的则是它的生活痕迹,例如已经发现的恐龙大脚印。这些化石都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教师: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为什么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学生B:化石之所以能为研究提供证据,因为古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后形成了化石,而且这些化石与当时的生活年代是在一起的。

学生C:在第二幅图中,我观察到这样几个问题:

(1)地球表面在生物进化中是不断运动的,地层也随之上升、下降、扭曲等;

(2)通过对地层由下到上的比较,我发现从下到上的地层中生物遗体越来越复杂;

(3)通过同一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以大致了解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不同生物。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或同一地层中的不同化石作比较,就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板书:1.资料

(1)化石

--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幅挂图--始祖鸟复原图。仔细观察这种始祖鸟更像哪种动物?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讨论)

学生D:我感觉它比较像鸟类。它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还有翅膀,嘴的外形又比较像鸟的喙,所以我认为它应该归属到鸟类中。

学生F:我认为它更像爬行类动物。在它的前肢上长有指,指的末端有爪,嘴里还留有锋利的牙齿,这些特征都与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吻合。

教师:F同学,你提到了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你能简单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爬行类的主要特征吗?

学生F:爬行动物的体表都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教师:我们D同学和F同学各持一种观点,而且都非常有道理,到底是哪一类呢?有些学者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那么,鸟类到底是由哪一类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呢?自从始祖鸟发现以后的100多年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争论不休。

板书:(2)始祖鸟化石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课件内容。

多媒体课件内容略

教师:我们通过上表中一些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差异的比较,可以发现人和哪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学生:黑猩猩。

教师:对了,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其次是猕猴,与马的差异性大一些,而与果蝇和向日葵就更大了。

板书:(3)细胞色素C

教师:在对上述3个资料的学习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始终在进行上、下、左、右的--

学生:比较。

教师: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对三个资料中所渗透的比较法作一下总结。

学生E:资料1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出生物的进化顺序,比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学生G:资料2,采用了比较动物的形态、特征的方法,对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作比较,说明了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学生H:在资料3中,利用人类和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比如细胞色素C;来比较人与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教师: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什么是比较呢?

学生I:比较首先要有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2.方法--比较。

教师:通过对各种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比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等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到了许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

[课堂小结]

教师: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们大量地使用了比较的方法,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使自己与时俱进。

[巩固练习]

1.比较是指根据         ,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         ,确定它们的         和         之处。

答案:一定的标准 对照 相同 不同

2.化石为什么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证据?

答案:科学家根据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推断出某种生物生存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生物化石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资料

(1)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始祖鸟化石--鸟类、爬行类

(3)细胞色素C--人类与其他生物

2.方法--比较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与探究

1.查找20年前的一些生物与环境的资料,与现在进行对比,分析原因,写出报告。

2.查阅有关恐龙灭绝原因说法的不同资料,你更赞同哪一种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1057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