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任务形象,探究童话深刻的寓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我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请2—3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二、展示教学目标
三、作者简介:
(一)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著名的童话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1875年8月4日,安徒生病逝于麦尔乔家中,享年60岁。
(二)介绍“童话”
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的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否则我的美丽的接骨树丛就不会从茶壶里冒出来了。
(老师特别强调:想象、幻想、夸张是童话故事的最明显的特点)
四、熟悉字词:
五、整体感知课文
(一)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新装
2、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提示:愚蠢、爱美、虚伪、不可救药、昏庸、无能、无知、不称职)
3、梳理文章脉络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织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小孩揭新装
(二)整体感知:
1、本文课文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从题目看,你认为中心词是什么?(新装)
2、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主线)
(任何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并告诉学生,本文的材料安排,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对新装的态度如何?
第一问,可让学生抢答。第二问,第三问要求学生在速读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依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炼的语言勾勒故事梗概,学生概括,教师归纳: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小孩揭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讨课文,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研讨课文,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小组成员相互传看,每组推举1—2篇有创新的优秀习作在班上交流,学生评议。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4)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呢?
(5)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你怎么认识?如果说它仅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如何看?
3、分角色朗读
听朗读录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另: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学生简短评议。
讨论: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4、课堂小结
1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三、巩固延伸
比较《皇帝的新装》与西班牙民间故事《卢卡诺伯爵赤身裸体的国王》,体味安徒生创作上的`匠心独运。
多媒体显示:
故事梗概:
从前有三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种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只要他有一个世人公认的父亲,他又真是这个父亲的儿子。但谁要不是他想像中的父亲的儿子,那他就看不见。这使国王大为喜欢,因为他以为借着这种纺织品的帮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国里,哪些人是法定父亲的儿子,哪些人不是。这样,他便能调整王国中的许多事情。因为在摩尔如果他们不是父亲真正的儿子,便不能继承他们父亲的遗产。于是他下令召那三人进宫来工作。三人告诉国王,确保不搞欺骗,可以把他们锁在皇宫里,直到织完那段料子。这使国王非常高兴。国王由于对新布的“图案”和“色彩”什么也看不出,被一种死亡般的恐怖震惊了,因为他相信他不可能是他认作父亲的那位国王的儿子。他穿上了那看不见的衣服,骑着马在城中巡游,亏他运气好,那时正是夏天。
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骑而自身又不担心损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国王跟前,说出了真话。
明确:《皇帝的新装》同原型相比,有三处重要的更动:一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原作中的皇帝只是在故事情节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缺乏典型性,而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则是一个典型形象。二是原作中说凡是私生子看不见衣服,安徒生把它改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三是原作中由一个没有财产继承权的黑人来点破真相,安徒生则通过一个孩子之口来戳穿骗局。后面的两处改动,加强了童话细节描写的典型性。总的说来,《皇帝的新装》中的这些改动,使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更加典型化,这样就增强了作品的教育性和艺术魅力。正因为如此,所以直到现在,人们批判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往往还要引用那个没穿衣服、还自以为穿得漂亮的皇帝的愚笨相来做比喻。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改编剧本。依照故事发生较为集中的皇宫、织房和由更衣室到游行广场三个场景编排幕次。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第三篇】
一、 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于1837年创作的童话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写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愚蠢无知、虚伪腐败,也寄托了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以及人民大众、对于未来的信心。
二、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孩子们容易理清故事情节,但是对童话的文体特点认识不深刻,对人物形象也仅停留在较浅层次,需要老师的深入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
2、调动学生的体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童话的想象与夸张的创作手法。
4、理解本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②领悟童话的想象与夸张的创作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本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先听写
1、听写汉字并且注音。
炫耀、称职、愚蠢、妥当、滑稽、狡猾、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荒诞离奇
(两同学板书听写,然后纠正错误。因为是初一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字词积累。)
2、小组交流预习学案4题,教师了解情况后班级交流。
我再教同学们一种梳理情节的方法:题目换字法
请同学们大声喊出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题目——皇帝的新装。
我把题目中的“的”字换成“爱”字,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皇帝看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
在皇帝爱新装和看新装的情节之间还有——大臣看新装,还有——官员看新装,还有——骗子做新装。
皇帝展新装后还有一个情节——小孩揭真相。
内容紧密相连的合并,就可以理清情节了。
这篇童话以根本不存在的“新装”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既是骗子行骗的依托,将“欺骗”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通过“新装”展现出来,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童话情节的荒诞离奇哦,显示了尖锐的讽刺。
(本童话的故事情节虽荒诞离奇,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以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二)童话体裁我知道
1、 同学们,你们知道本文是1篇——童话,根据你搜集的资料,以及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1篇童话呢?
(师生平等亲切地对话。)
2、 同学们真棒!来看看老师给的定义。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本环节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并尝试运用的的能力,然后教师再出示概念,加深印象。)
(三)夸张想象魅力读
1、 同学们再来说说,童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么这篇童话中最有夸张力的在哪里?
2、 学生找出来并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夸张的味道。
(重点在于对第一自然段的品读,领悟童话夸张的特点。)
3、 从全文来看,最荒唐滑稽富有想象的情节是哪里?
4、 学生找出来并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心理。
(重点在于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品读,领悟童话想象的特点。)
(朗读读能够体现学生的理解分析水平,魅力读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骗术成功缘为何
1、我们都知道这就是骗局,但在安徒生的童话里,皇帝赤身裸体的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游行大典不可思议地如期上演。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是谁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处。
2、上至政府,下到百姓,人们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子。所以,在在统治者愚蠢虚伪的统治下,整个社会都滋生着一种毛病,那就是装腔作势、无视真实,欺骗这种污浊的现象一直在丹麦上演。这就是19世纪丹麦的社会现实。
同学们请看这段资料,语文课代表请读给大家听。
安徒生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在拿破仑战争失败后,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统治阶级不仅把战争的负担加在人民身上,而且还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以保持他们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丹麦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艰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并无情地嘲讽了统治者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皇帝,大臣、随从、百姓这些人物的形象,深入挖掘社会原因。)
(五)童心未泯诚可贵
1、 同学们,童话充满想象和夸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如果让你从这里写你的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同学们修改、交流。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童话的想象的写法。)
2、 同学们,大家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吗?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个爸爸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①同学们发现老师的结尾和课文的有什么不同?
②那你认为老师和安徒生谁的结尾更好?说说理由。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孩子说真话的原因,以及安徒生这样结尾所寄托的理想和希望。同时,引导学生对现实中成人的认识,辩证地看世界。)
(六)名人教诲靓心装
有人说,《皇帝的新装》其实是每个人的心装。尽管现实有诸多不堪,但真诚永远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聆听名人教诲,扮靓我们的心装!
(这一环节为师生共诵读。教师领诵,学生大声齐诵。)
1、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7、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8、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9、 一言九鼎重千秋。——陈毅
10、当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毛泽东
有关真诚的名言不胜枚举。我们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说过:
(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用童心写童话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摘录【第四篇】
《用童心写童话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摘录
一
《皇帝的新装》所具体描述的是什么人也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可以触摸得着的皇帝及大小官吏的丑恶的灵魂。作者用夸张的浓墨极写新装的漂亮、贵重,显现出这批大小封建统治者的卑劣、愚蠢。
这个有声有色的故事,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乍看起来,仿佛有点荒诞无稽;但细读以后,人们谁也不会去怀疑和谈论故事的真实性,而是深刻地思考品评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等相互欺骗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联系,以及他们愚蠢、空虚的阶级本质。作者自己曾经说过:“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第四分册第166页,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皇帝的新装》正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把现实世界中偶然的现象和必然的因素统一了起来,把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结合了起来,把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和处处可见的皇帝思想的“丑”凸现了出来,通过这一高超的艺术辩证法,无情地解剖现实的真相,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病态。人们读过这篇童话而发出的笑声,正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皇帝的新装》的结尾,在喧闹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子的形象。作者让他在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喊出了“天真的声音”,增强了神奇的童话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顿使故事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安徒生设置这一奇特的镜头,是颇具匠心的。请看,在“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的一片称赞声中,孩子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所引起的强烈反应: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这是因为孩子天真活泼,感受真切,看见什么就说什么,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无所顾忌,直言不讳。而且,“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非常符合孩子的身份。要是没有这“天真的声音”,必将减弱童话的艺术魅力;如果改由成人来说,反觉不真实。其实,这“天真的声音”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至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连皇帝也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是真的,因此“有点发抖”。“天真的声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具有千钧之力。
让孩子发出“天真的声音”,也是安徒生用童心写童话的'具体表现。他不是用成人的观点去描摹儿童的心理,把生硬的教诲刻上童话的印记,而传输给幼小的读者。他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因此,他不愧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童话家。
根据安徒生的自述,《皇帝的新装》取材于14世纪西班牙作家曼纽埃尔的短篇《赤身裸体的国王》。但它并不是这个短篇的复述,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容。其一是把看不见“布”的人由一个普通的没有阶级属性的私生子,改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化了题材的社会意义,加强了童话的讽刺力量;其二是“天真的声音”原来由黑人讲述,改为小孩子脱口而出,使《皇帝的新装》更具有童话的特点和诗意。由此可见,安徒生时时想到儿童,处处描写儿童,使人们在他童话的镜子里看到了真实的儿童世界。